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越南正在崛起嗎?

2015-05-08科學

一個完整的從制造業起家而成為已開發國家的樣本是日本和南韓,中國目前為止走了一大半,越南也在這條路上,至於能走多遠,現在還不知道。

單獨靠制造業,靠血汗工廠是這條路線上必經之路,但是單獨靠這個是沒辦法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像南韓和日本的崛起,無一不是都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後發優勢,先是透過強勢的政府來主導投資和商業,積極參與國際分工的低端部份,透過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大搞基礎建設,然後慢慢的過渡到資本密集型的重工業。

然而中低端工業生產所創造的附加值始終是有限的,關鍵是其可替代性比較強「你不幹總有人幹」。靠著廉價勞動力所獲得的,當人力資本變貴之後也會失去。南韓和日本的驚險一躍,是從工業立國到科技立國,像南韓就是靠在電子、半導體和互聯網等領域的科技優勢,才是其立足於已開發國家之林的保證。只有永續的科技領先才是產業鏈上「沒有你不行」的那一部份,是上遊的活水——就像三星的手機OLED螢幕生產線,離開了它蘋果也一時半會玩不轉。即便是日本,別看這些年來都在停滯,就靠上個世紀老本所留下來的產業競爭慣性,也還可以維持很長的時間。

至於其他的,其實都是時間問題。很多人在說越南很難崛起的理由的時候說越南和中國相比缺乏產業配套設施,缺乏熟練工人,缺乏上下遊的工廠等等,這些其實都不是問題——因為當初中日韓這些也都缺乏,也都是後來陸續完善的。沒道理說越南就不行,無非是產業鏈轉移的快一點慢一點罷了。真正的問題在於, 越南能否復制日韓的驚險一躍 ,從代工到微創新,從微創新到自成體系。

從目前來看,對越南有利的因素擺在台面上的,內因和之前的中日韓一樣,人口紅利,對經濟騰飛,生活水平改善的渴望。外因就是全球產業鏈的去風險化——所謂去風險化,就是讓產業鏈分布的更加的多元,也就意味著其他的跨國企業,包括中國的很多企業,都有在越南培養相關產業鏈的動機,以此規避貿易戰之類的風險:

對越南不利的因素,如果我們用研發占GDP的比例來衡量越南:

越南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僅僅相當於中國在1996年的水平,更不用說和日韓相比了。其實從這個圖上我們也是可以看出日和韓之間的一些差距——日本的研發投資在過去這些年也在停滯,但是南韓並不是這樣的,南韓即便是面對08年次貸危機,研發投資也是逆流而上——事實上南韓是OECD國家裏面從經濟危機裏面恢復最快的。

如果我們看居民專利申請的話,中國的專利數量遙遙領先,我們也能看到南韓和日本之間的差距在減少,但是越南是一條波瀾不驚的直線,

是越南人完全不搞科技麽?我在上面的圖裏面去掉中日韓:

可以看到越南的專利在井噴式增加,但是中日韓的比較是在million,百萬量級,而越南雖然增長很快,也還是以千為單位的,這也就是南韓80年代,中國90年代初的水平。

如果看滿足高級制造業工人的潛在數量,其實越南和中國在高中文化以上的比例是差不多的,這方面彼此都沒有太大的差距。按每百萬人平均英文科技論文發表數量,中國為527, 越南為177,南韓是1762, 日本是1016。這四個國家可以比較,因為英文都不是大家的母語。而越南這個數位低於巴西、阿根廷、厄瓜多爾等大家心目中的「收入陷阱」國家。

從這些數據裏面無論怎麽看,越南都還處在高速發展工業的初級階段,也就是中國的90年代初期。越南和當時的中國一樣,有全球環境下的大機遇,能抓住這一波,在產業鏈上占據一塊高地,就可以算是真的崛起了,但是是不是能夠抓住,這個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越南放到歐洲去就是一個大國,人口眾多。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已開發國家,恐怕僅僅有產業鏈去風險化這個機遇還不是很夠,還需要有全球生產力某些方面的顯著提高帶來一些紅利。畢竟日本趕上了戰後重建,南韓趕上了大緩和時代和冷戰科技紅利的釋放。而目前全球尚缺乏新的增長點,這一點對越南是最不利的。而唯有出現這樣的增長點,越南的人均國民收入才能有突破的希望。否則的話,即便是想趕上中國現在的水平,按照現在7%-8%的增長,也需要10年甚至於更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