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為什麽香港不大規模填海造陸?

2014-06-03科學

態度明確:香港很缺地,但缺成今天這個樣子不正常。我說的香港缺地是七百多萬人口應該有七百多平方公裏建成區,而香港地形和海面撐死了能供應四百平方公裏。但香港今天只有兩百多,缺的不正常,但也不能因為缺的不正常就說香港不缺地。

一點說明:可能我說的有點不清楚,因為我發現很多知友都提到香港地方小,做環保意義也不大。我在回答裏面提到的城市所需要的環保,既不是用來吸收二氧化碳的,也不是改造大氣減少霧霾的,也不是保護動物居住地的。我說的環保就是很簡單的「不要在城市裏產生難聞臭氣;導致沈降或塌方破壞進一步發展;降低熱島效應;提供公共空間用來休閑和社交」,在此基礎上,我說「任何城市都需要環保」

首先,這裏先談為什麽不大規模填海造陸。新界北的空地問題和港九的棕地問題,以及那麽多的郊野公園的開發問題最後來談

填平維多利亞灣是不可能的,法律上【保護海港條例】就限制了太多,而且維港本身帶來的經濟價值就是可觀的,加上環保問題(海洋環保問題既不能過於重視也不能忽視),維港如果還存在填海的空間,,那麽大概是在灣仔北,作為道路擴充套件和地鐵港島北線(如果這條線還沒死的話)

錢不是問題,從08年開始,一直搞緊縮,港府年年財政盈余,堆了上萬億港幣,也不知道為什麽。上次有人批評大嶼願景計劃燒錢,但好像整個計劃一共才四千多億(而且這些錢是要差不多10年分批支付)。

排除了維港那麽香港填海能選擇哪些地方呢?

先來張香港衛星圖

第一,不能選在已經建設了海濱公園的地區,不然對海岸生態破壞嚴重,並且又要把海濱公園拆了,在新的海岸線重來。港島南基本排除

港島南分布著深水灣,淺水灣,赤柱等沙灘度假區

第二,不能影響現有航道,尤其不能影響葵湧碼頭。青衣和深井基本排除,西貢北的海峽也排除(沙田海有多條旅遊航線前往西貢區的島嶼)

藍色表示無法填海或者有很大困難

三,已經劃為自然保育區的地區不能填海(不包括郊野公園),新界最北邊後海灣那瑞奇本排除

第四,不能離建成區太遠,否則缺乏經濟價值,建了也沒有人去。沙頭角,也就是深圳鹽田區對面基本排除,西貢東和火石洲一帶基本排除,大嶼山南和西邊基本排除。

第五,香港雖然建了很多新市鎮,但除了第一批的荃灣,沙田,觀塘外,並不強調產城合一和醫療休閑配套,就業中心還是集中在九龍南和港島北,所以後期建設的「臥城」不能繼續擴大,不然又是天水圍悲劇(董先生當年的八萬五就沒有很好的規劃,只是數位上達到目標,就搞出天水圍這種全是住宅,缺乏商業和工業,也沒有科技園提供就業的新市鎮),天水圍西側的後海灣部份排除。(為啥不在新界北填海建商業工業或者科學園提供就業,後面會講)

第六,考慮到赤臘角機場的影響,東湧新市鎮填海規模不能太大,而且住宅比例不能太高,機場附近不適宜大規模人口居住。

這部份是計劃中的填海區域,但要進一步擴大比較難

第七,久負盛名的旅遊區不能做大規模填海,因此南丫島和蒲台群島等基本排除。

剩下的區域中,可以填海的有:

已經在規劃中並由港府公布的大嶼山東填海計劃,搭配地鐵和隧道,這裏離就業中心九龍和港島都近,並且有足夠的海面用於填海,也不會擋住航道。

屯門南,用作屯門新市鎮的擴大,可以依托西鐵線作為軌域交通(但西鐵線現在負荷太大,簡直擠爆,不知道還能不能增加運量),但是因為青山那邊有多爾芬,環保方面估計有點困難。

紅色區域是屯門南可填海區域,藍色區域有多爾芬

將軍澳,將軍澳的商住比還行,而且有條將軍澳線,可以繼續擴大城區,但科大那邊的海面就沒什麽必要了,交通不是很方便,離市區又太遠了。

紅色部份靠近將軍澳城區,藍色部份靠近香港科技大學

大埔,大埔的海灣面積尚可,但是第一是東鐵線明顯是無法覆蓋填海區了,新建鐵路線專門服務大埔也沒什麽必要,而且大埔工業邨南邊修有大埔海濱公園,工業區拓展起來有難度,如果不增加工業,那麽住宅增多又會增加東鐵的壓力,尤其東鐵正在搞跨海延伸至金鐘,再加壓力難搞。

沙田海馬料水那邊小規模的填海是可以的,但沒什麽大的意義,馬鞍山那邊也搞了海濱公園,填海區域有限,而且現在住宅太多也是問題,馬鞍山線現在壓力不大,但屯馬線開通後也玄,其實從屯馬線就能看出來,新界居住了差不多一半的香港人,但新界西和新界東之間居然沒有軌域交通,屯馬線雖然連線屯門和馬鞍山,但還是繞行九龍,現在沒有,將來也沒規劃城門隧道同方向的地鐵。說明新界東西人員往來不多,香港中心化問題比較嚴重。

馬料水填海區域,曾經提過,但又被否了
香港新界東西交通遠遠不如新界與九龍和港島,盡管新界住了一半的香港人

沒了……看著到處是海,實際上能填的非常少。

階段性總結:

第一自然條件不怎麽地,現有平原開發區有一半都是填海填出來的(包括今天看起來是內陸的沙田,以前那裏是一片海灣,把海灣填窄弄成城門河才有今天的沙田)山地太多,而且都是那種沿海一溜很窄的平原,迅速上升到500公尺以上海拔,相比之下重慶的丘陵山地一般在兩山之間的河谷裏,內部海拔差在100公尺以內。

第二,新界的丁權問題,當年英國佬租借新界的時候原住民集中起來鬧,港英承認了他們的土地所有權,後來70年代發展成丁屋制度,給新界居民男丁每人一次申請建設一層不超過700平方英尺(約65平米),不能超過三層的不完整產權房屋(還不用給地價,但買賣有限制),這東西弄得新界很多地形條件還行的地方都沒法開發。不知道怎麽解決,真的不知道,港府始終就是「在研究」,其實地產商也想吃這塊肥肉,但暫時還沒吃到。

第三,香港的城市規劃問題,把港九弄得房屋密度太高(現在還出現新市鎮港九化,港九城寨化的賽博龐克魔幻現實的趨勢),就業沒有分散,導致新界北即便沒有丁權,沒有環保,沒有地產霸權,也缺乏開發價值,到就業中心太遠了,通勤時間過長吸引的人就少,如果把新界北開發成就業中心了,那麽來的可能又大多是深圳人,住在深圳工作在新界北(粉嶺上水一帶出現過這種情況,但不算太嚴重)。然後海濱公園修建缺乏長遠規劃,影響填海,部份可以填海的比如港島南的海怡半島和港島西原計劃搞數位港的那裏,又因為弄一堆豪宅沒法搞高密度開發。

海怡半島和數位港

第四,環保和規劃部門還有民間一些吃飽了撐的或者別有用心的人互相扯皮,啟德機場都停用20年了,那塊地居然還沒有用作其他用途,弄成公園也行啊。其他地方的棕地(就是沒有正經用途的市區內的小塊地),其實很多都用於貨車停車場或者廠房的材料庫,征過來難度也不小,而且還要另外給這些工業找地方用。(經評論區提醒,啟德現在已經是工地正在開發中了)

原啟德機場

第五,交通還算行的沿海地區,都喜歡優先發展海景住房,都修的特別高賣價也高,又不即時公布未來填海計劃,導致後來即便想填,因為破壞了原來住房的海景,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樓房又修的特別高,不考慮離海稍遠區域的視覺問題,很多地方還修屏風樓導致城市通風不暢。

第六,樓房修的又高又密,導致現在看很多六七十年代的房子很舊很老(包括一些八十年代),又沒法拆,因為太密太高,又挨著商業區,拆起來影響很大。(香港的公屋就有這種滑向貧民窟的跡象),不利於市區改造。香港有超過3500棟高於40層的樓房,超過150公尺的有333棟,深圳只有262棟,而且深圳的建成區面積還比香港大得多,香港高樓集中在港九。現在大部份摩天大樓看上去還很現代化,但二三十年之後,香港這些大樓老化破敗了怎麽辦,修的這麽密也沒法拆。

第七,可能是對郊野公園過於自信,城區內面積可觀點的公園非常少,也就一個九龍公園一個維多利亞公園。這一點也導致綠化和休閑依賴郊野公園,郊野公園的使用就更受限了。

第八,個別不能點名的地產商,捂著土地不開發,香港又沒有法律來限制這種行為,影響極其惡劣,包括搞黃數位港。

綜上所述,地理條件就比較惡劣(英國一開始也只是看中港島水深避風適合做港口),先天不行,後天(港英和港府)又不努力,很多地方瞎搞,還有人(地產商,XX運動人士)搞破壞,這三點只要缺了一點都不至於是個死局。而且到今天了,不管民間也好,官方也好,企業也好,平民也好,居然都不想來個大手術弄個整體規劃方案。下面想破罐子破摔,上面想當裱糊匠,還有肉食者也不管吃相難不難看就要撈,沒救了。

————————————————————————

假如沒有丁權,沒有環保,沒有地產商,按有些人的意思光開發個新界北靠近深圳那邊就解決香港的土地問題了?再假設開發了全是香港人去工作居住,沒有深圳人,香港現在建成區不到兩百平方公裏,新界北那邊的平原撐死了能弄出50平方公裏來開發,香港就解決了?新加坡常住人口五百多萬,建成區在五百平方公裏以上,密度就尚可,香港七百多萬人,建成區擴大到兩百多,就能解決問題了?這兩百多萬還是由高密度賽博龐克一百多加可能規劃的不錯五十組成的,指望光開發個深圳河南岸就解決問題也太天真了。

我又被違規了…………………………………………………

2020年3月3日更新

HK傳統藝能,公共建設必超支,然後來回稽核,工期延誤,要麽品質問題,要麽環保問題,屯馬線還出現文物問題。原計劃沙中線明年建成,現在後年通車有難度,驚不驚喜?

搶鐵搞物業上蓋和沿線土地開發賺的錢不少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企業為啥非計較票價的錢。

PS:MO在公共建設問題上比HK是有過之而無不及,HK如果形容為拖拖拉拉計劃失誤,MO就是壓根沒計劃瞎搞,到哪黑在哪歇。

我求求你們了,看一眼谷歌地形圖吧,有等高線的,重慶地形真的比香港好,你一看就知道了。基建狂魔不是霍格沃茨畢業的,考慮點現實吧,那麽高那麽陡的山沒法開的,那麽大也沒法炸平的,只炸掉山頂容易有土石流滑坡的(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的數據,2015年161宗山泥傾瀉事故報告,已較過去25年,即1990-2015年平均每年300宗下降不少)。基建狂魔很厲害,但不是萬能的,不是一個港珠澳大橋計畫,誰又能想到中國對於跨海隧道的建造技術一開始這麽薄弱呢。香港的山區建城能力和重慶沒差多少,香港城區也不全在平原上,還是那句話,看看地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