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中國是農業大國那為什麽漢服那麽長很不適合種田?

2021-03-07科學

綾羅綢緞只能為權貴階層所擁有,到了漢代甚至有「犬馬衣文繡」的說法,而 廣大平民百姓 只能一輩子穿著 布衣

古代農民的下裝一般是寬松的褲子或裙子。男性農民通常穿寬松的褲子,這樣可以方便他們在田間勞作時彎曲腰部。

女性農民則更傾向於穿裙子,這樣可以讓她們更加優雅地行走。無論是褲子還是裙子,都是用 麻布 制成的,這種材質不僅耐穿,而且透氣性好,非常適合在炎熱的夏天穿著。

漢服則一般在日常生活、燕居、會友、出遊中穿。

一、漢服的由來

漢服是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的黃帝時代,並一直延續到明末清初。

漢服的特點包括右衽、大袖和深衣等,這種服飾文化不僅體現在服裝的樣式上,還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不同的朝代,如秦、漢、隋、唐、宋、明等,都對漢服的樣式和風格有所影響,使其在歷史上經歷了多樣的變化和發展。

到了21世紀,漢服開始逐漸復興,漢服文化得到了更廣泛的關註和推廣。

二、服飾結構

漢服采用幅寬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韨等十部份 。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折,作為前襟後裾,縫合後背中縫。前襟無衽即為直領對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為兩幅衽,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為斜領右衽衣。前襟後裾的中縫稱為裻 ,即督脈、任脈,衽在任脈右側,故稱右衽。裾的長度分為腰中,膝上,足上。根據裾的長短,漢服有三種長度∶襦 、裋 、深衣 。袖子與襟裾的接縫稱為袼 ,袖口稱為祛 。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內衣)、中衣、大衣。

漢服的款式雖然繁多復雜,且有禮服、常服、便服之分,但根據其整體結構主要分為深衣制(上下相連)和上衣下裳制(兩截穿衣)。

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