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旅行

長距離徒步行走,如何避免腳上起水泡?

2013-07-02旅行

臉皮厚天下無敵,腳皮厚水泡遠離。

【本文是親自實踐後得出的經驗,無論是長途旅行還是深度戶外,都適用。】

避免腳上起水泡的終極大招,就是讓腳皮變得粗厚堅硬。那到底怎麽才能變厚呢?

其實臉皮厚也不是天生的,都是靠後天練習。腳皮厚也一樣,要靠練。

你看有些深山裏的孩子,穿著20塊錢的球鞋,走幾十裏地去上學,他們腳沒起泡。我在雲南見過一位護林員,穿著30塊錢的軍膠鞋,每天走幾十裏地去巡山,他的腳沒起泡。

他們都是中國人,體質和我們沒什麽不同,無非就是路走得多,腳皮變得粗糙厚實了。

不過,這樣做的話,正式徒步起來可能就沒那麽跌宕起伏了。徒步界水泡一姐謝麗爾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走出荒野

【走出荒野】中,主人公謝麗爾在沒有任何徒步經驗的情況下,僅憑手中一本【太平洋屋脊步道旅行手冊】,就踏上了旅途。

這是一次近2,000公裏的長距離徒步,會穿越國家公園和荒野,沙漠和山地,還要橫穿江河與高速公路。

這次徒步讓謝麗爾在前半段中,就付出了4個腳趾甲的代價。

腳指甲被鞋子硬生生擠掉的疼痛,成了電影的開篇,也成了貫穿全書的一個重要情節。當然她的腳也起了水泡,但比起指甲,水泡撐不起大故事,導演也看不上。

所以,準備徒步的你要取舍一下,到底是要跌宕起伏的經歷,還是要——不起水泡?

如果是後者,我倒是可以分享一點經驗。

【準備階段】

1、 舊鞋子

不穿新鞋長距離徒步,這是常識。別說你,特種兵穿新鞋走長線也照樣走瘸。

如果舊鞋不合適,就提前買一雙比平時穿的鞋碼大一碼的鞋子(因為腳走久了會發脹),鞋不要太硬。穿著它提前練習,不能光在晴天練,雨天也要練。

如果你在北方,很少下雨。那就裝一盆溫水,穿著鞋站在盆裏,等腳完全濕透了,就穿著濕鞋走一段。或者像我一樣直接蹚河,目的是讓鞋子在訓練過程中,經歷過幹濕交替的考驗。

閃米特(人)和小閃(狗)

如果發現你的腳底起繭了,說明練習得差不多了。

2、 扁鞋帶的松緊調節

盡量用扁狀鞋帶,圓的鞋帶容易散開。

鞋帶松緊程度也是防止起水泡的一個關鍵點。通常我們在開始徒步時(一般是上坡),會讓隊員系松一點;下坡時,會要求鞋帶系緊一些。

這是因為,人腳的大小並不是固定不變的。

一般的徒步路線,通常開始階段是平路或上坡,這時我們的腳還是冷狀態,在行走或爬坡過程中,腳開始發熱充血,膨脹變大。

如果鞋帶系得太緊,鞋內空間變小,會使得膨脹的雙腳血液迴圈不通暢,引發摩擦和疲勞,最終導致起水泡。

今年端午節 爬的船底頂

那下坡的時候,鞋帶為什麽要系緊一些呢?

那是因為,如果鞋帶系得太松,雙腳就會溜到鞋子前面,讓腳趾抵住鞋尖。

因為是下坡,自身重力向前的作用會讓腳趾不斷擠壓鞋尖,這種不斷的擠壓與摩擦,不但容易導致腳趾起泡,嚴重的還會導致腳趾甲流血疼痛,甚至脫落。就像【走出荒野】中的謝麗爾。

也許有人要問,那豈不是要不斷調整鞋帶松緊?

並不是,只要腳發熱後調節合適了,後面基本不需要調,除非遇到極端陡峭的山坡。

3、 不要舊襪子、不要棉襪子

舊襪子穿久了容易變硬,腳在長距離徒步後,出汗會使表皮變軟,這時軟硬相觸,受傷的往往是腳皮。

新襪子柔軟,能比較好地呵護腳。

很多人舍得花錢買貴鞋,但不舍得買品質好的襪子。其實買迪卡儂的徒步襪或登山襪就行,大概40塊一雙吧。

閃米特和小閃

襪子的材質也值得註意。城市生活或休閑旅行,我們喜歡穿棉質襪子。棉襪松軟吸汗,平時穿著即舒適又不容易引起腳臭。

但長距離徒步,穿棉襪是個災難。棉襪的吸水性,應付日常活動是沒問題,但戶外徒步時,雙腳的出汗量遠遠超出了棉襪的承受能力。

一旦超出它的吸水極限,棉襪就會變得濕淋淋。汗濕後的棉襪,表面摩擦力會變大且硬。很容易就跟雙腳摩擦起泡。

所以,長距離徒步盡量選擇化纖材料含量高的襪子。化纖材料本身不吸水,汗水只會付著在表面。相比棉襪,雙腳在徒步中的大量發熱,更容易烘幹化纖材料的襪子,使雙腳保持幹爽。

4、 滑石粉 or 軟膏

保持腳部幹爽,是防止起泡的重要手段。

一天走下來,襪子肯定汗津津的。可以在出發前,給腳部抹點滑石粉,腳背腳底腳丫子之間都抹,抹好再穿襪子。

如果沒有滑石粉,痱子粉也可以的。一天走完記得脫下襪子再抹一遍。

我這兩年改用了軟膏,也有隊友用凡士林,但我覺得凡士林太油了。

塗抹軟膏或凡士林,是為了增加雙腳潤滑,減少與鞋襪之間的摩擦,防止起泡。

而我挑了軟膏,是因為它還有一個作用——防止腳氣。

在戶外徒步中,特別是在炎熱地帶徒步時,雙腳長時間在高溫且潮濕的鞋子裏,容易滋生腳氣。

有這種功效的軟膏有很多種,大家可以隨便挑。我用的是比較便宜的曲咪新乳膏。

據說現在有些軍隊也很流行用軟膏,因為又重又大的軍靴不透氣,長時間蹲在戰壕裏,很容易染上腳氣,俗稱戰壕足。提前塗抹軟膏,可以起到預防作用。

5、氧化鋅膠帶

在起泡之前,皮膚會提前響警報。觀察一下腳部是否有被摩紅的地方,那個地方就是警告區。

這方面女生往往比較有經驗,因為穿高跟鞋容易磨腳,有些女生會隨身攜帶創可貼,一發現皮膚有灼熱感的摩紅處,立馬貼上防護。

我比較喜歡用氧化鋅膠帶來貼被摩紅的地方。這是之前攀巖時,教練推薦給我用的。

大家看過【黎明墻】這部攀巖電影嗎?電影裏陪著主人公Tommy攀爬的Kevin,在沖擊15繩距的那一段反復失敗,手指磨得破損不堪,還是纏著氧化鋅膠帶堅持日以繼夜地嘗試,最後終於成功。

這段看得人心潮澎湃。當然最終幫助Kevin成功的不是膠帶,而是他的技術和毅力。

不過,氧化鋅膠帶可以起到手指防護和增強抓力的作用。貼到腳上,同樣能起到防護之用,而且它黏性強,沒有創可貼那麽容易脫落。

5、走走走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提前多走多練。這個和高考一樣,前期不好好學,臨時抱佛腳是考不上重本的,還是得腳踏實地練習。

別聽一些人瞎說,以為好的裝備可以搞定一切,沒有什麽裝備可以取代徒步訓練。

【善後階段】

如果你已經不幸起泡了,除了趕緊拍照發朋友圈,剩下的就是如何善後了。

1、 打火機

戶外活動,打火機是核心裝備,除非你特別擅長鉆木取火。

用在處理水泡這裏,打火機起的核心作用就是消毒。不是讓你直接用火機點著水泡哈,是給準備戳破水泡的針消毒的。

2、 針線

如果你曾經在徒步中摔破過褲襠,就知道針線的重要性了。

用在處理水泡這裏,針線就相當於外科手術刀。

先把針穿上線,單線就行,然後用打火機把針頭燒一下,針頭會變黑,不用心疼,針不貴。

然後用針帶著線從水泡中穿過,像要縫水泡一樣,最後減掉水泡兩端的線。留在泡中的約半厘米短線,會讓泡中之水流得比較幹凈徹底。

戳破後,不要手癢扯掉水泡皮,就讓它耷拉在那裏當保護層。

不過,水泡並非一定要戳破,因為泡裏面的水,其實是起保護作用的。

那是雙腳在受到過度擠壓和摩擦時,身體分泌出來的體液,目的是讓表皮與皮下組織之間形成一個緩沖帶,防止摩擦進一步傷害到肌肉和神經組織。

泡裏的水還可以幫助我們阻隔細菌。不過如果你要繼續徒步,就得把泡戳破。

但是,剛起水泡(水泡很小)的時候,並不是刺破水泡的好時機,最好是等一兩天後(如果你能忍)。

因為起泡後,水泡裏面會慢慢長出新皮膚,來代替被水泡鼓起的那塊皮。

如果剛起水泡就把它刺破,相當於給外來的細菌和真菌開啟了一扇門,容易引起感染、發炎。

3、 彈性膠帶

戳破的水泡容易感染,可以用純凈水沖洗。如果有條件,最好用酒精消毒。怕疼的就用碘伏,碘伏不含酒精,塗上去不疼。

然後用有彈性的孔狀膠帶包紮。這個淘寶上有賣,便宜又好用(一定要買有彈性的。)

4、 萬能膠

如果有辦法保持水泡處幹爽,萬能膠是用不上的。這個是極端狀況下才用,因為塗上去太痛了,雖然能在傷口上形成堅硬的保護層。

我給狗子用過一次,因為它爬山途中腳底起泡了,傷處沒法紮膠帶,塗藥也走幾步就擦掉了,萬不得已用了一次。

雖然狗的痛感比人遲鈍很多倍,但它還是疼的嗷嗷叫喚了幾聲,心疼得我呀。

所以呢,不想挨痛的話,大家還是穿上舊鞋新襪勤走勤練,讓腳皮厚起來。然後在皮膚摩紅報警時,及時用氧化鋅膠帶做好保護。如果不幸還是起泡了,就戳破消毒,防止感染。

不過,大家真的不想有跌宕起伏的經歷嗎?不起泡的徒步,是不是太平淡了點◍'ㅅ'◍

閃米特和小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