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境內,自古就有「天下第一名山」的美譽,一年四季,風景如畫,來此旅遊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尤其是每年的3-10月份,恰逢泰山旅遊的旺季,山色蒼翠如黛,山間溪水潺潺,泰山群峰層巒疊嶂,綿亙起伏。隨著天氣的不時變幻,時而白雲環繞,猶如玉帶纏腰,時而霧氣升騰,恰似為群峰罩上了一層輕紗,猶如仙境一般,觀之讓人心曠神怡!
在泰山群峰之淩漢峰西的雁飛嶺下,有一處小眾景點,隱匿於青峰環抱中,藏身在綠色蔥郁裏,丹翠異色,微風習習,幽靜清涼,雅麗別致,因其地處偏僻,加之宣傳力度跟不上,外來遊客幾乎少有人知,但卻是夏季觀光、休閑、避暑之勝境!馮玉祥隱居泰山期間,也曾在此讀書、體恤民情,並為其撰書刻碑,它就是始建於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的泰山三陽觀。
泰山三陽觀,相傳為泰安東平道士王三陽及其弟子昝復明所建。它整體呈三進式院落建制,由山門、玉皇洞、三官廟、真武殿、混元閣、天仙聖母殿及道房、客室構成,曾是明朝皇家專用道觀。萬歷元年(1573年),朝廷派遣大內太監到此監工擴建,後,禮、刑兩部尚書、翰林院大學士、泰安人蕭太亨也曾重修。曾任萬歷禮部尚書、內閣首輔的文學家、詩人於慎行在遊三陽觀時撰寫碑記,極盡對它景色的贊美!
到三陽觀主要有兩條路徑,其一:在天外村大眾橋東首,沿東科學山的觀光道向東南行走,約800公尺處到淩漢峰下的五賢祠。再沿登山盤道折而西北向上行約650公尺即可到達;其二:在普照寺路北首的普照寺山門前廣場,向西行走約80公尺左右,折而向北過臥象石、投書澗、洗心亭,到五賢祠,後路線同上。沿曲折的盤道上行約百余米有一隘口,右側為雁飛嶺崖壁,上刻「迎仙門」三個大字,據說由此即進入仙界。
過迎仙門繼續北向上行,盤道曲折回轉,兩側茂密的樹蔭遮蓋了路面,左側峽谷灌木叢生,深不見底,右側山脊翠柏如蓋,蒼翠欲滴,清風拂面,非常涼爽。這兒的盤道不似泰山紅門至南天門的盤道那般陡峭,整體比較平緩。緩步上行約500公尺左右,前方有一石砌的山門,門洞呈拱形結構,裏面巢狀方形大門,上方有一匾額,書「三陽觀」。在門東、西側各立一石碑,上面刻著三陽觀的來歷和簡介。
走進其裏,迎門墻為一陰陽八卦圖案,顯示著該建築為道家的廟宇。轉過迎門墻,眼前豁然開朗,但見一銀杏樹矗立在院中央,高聳挺拔,亭亭如傘蓋,巨大的樹蔭幾乎遮蓋了整個院落。院內灌木、樹木叢生,頗具原生態特色。在院北側有一基台,高約3公尺左右,中間一陡峭的台階橫亙面前,拾階而上,就進入二院內。見庭院面積不是很大,北側是玉皇洞,臥於山崖內,裏面供祀著道教最高領袖玉皇大帝。
在其東側是三官廟,供奉三官。西側是真武殿,供祀真武大帝,都是道教的神仙。在院南側的空地上,植有幾株巨大的流蘇樹,滿樹白花,如覆霜蓋雪,清麗宜人。樹下放置著茶幾,有的遊客端坐旁邊,沏上一壺熱茶,慢慢品味,頃刻間悶熱和煩擾就都隨著濃郁的茶香消散開來,愜意非常!有的遊客組織起了牌局,升級、鬥地主、保皇等各種打法,玩得不亦樂乎!
沿石砌門洞北向上行,在玉皇洞上方是「混元閣」,同樣是全石築建,雖然略顯簡陋,但卻不失威嚴。裏面供奉著太上老君。在混元閣後面,有一石階,又稱「天階」,陡峭異常,沿石階小心翼翼上行,盡頭就到了三院。院落面積相對狹小了許多。在北側的石崖下有一宮殿式建築,這就是天仙聖母殿,裏面主祀碧霞元君。在大殿門上方一匾額書「靈光普照」字樣,寓意「庇佑眾生,靈應九州」。在大殿東側下面崖壁上刻「全真崖」三個大字,可見這兒屬全真教(雲陽派)。
泰山三陽觀雖然是小眾景點,但卻是清靜雅麗,吸引的很多濟南的遊客也紛紛慕名前來觀光、祈福,是夏季帶家人觀光、休閑、避暑的勝境!你到過三陽觀嗎?你對這兒的景色有什麽看法?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