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旅行

有哪些讓你感到極其神秘的古墓?

2023-03-29旅行

1968 年 5 月,解放軍北京軍區工程兵某部正在保定市西北 21 公裏處的陵山執行秘密任務。當士兵們在一處距離山頂 30 米的地方爆破時,地突然塌了下去,往外直冒白煙,一個戰士往裏一瞧,發現滿地都是瓦片,還有一些馬骨架露了出來。看來,是碰到古墓了。

因為墓道已經被炸出了一個口子,考古人員趕到時,直接就可以從這裏進入墓室內。進去之後,大家發現裏面是個很大的洞。也就是說,相當於直接在山裏鑿了個地下宮殿,裏面的局部,也基本上是仿照地面上的宮殿設計的。

整個墓道大約有 20 米長,兩邊分別為耳室,南耳室是個車馬房,一共發現了 6 輛馬車;北耳室是倉庫,主要是一些日用雜貨、食物用具等。有意思的是,在倉柯瑞面,考古學家們發現了 16 個大缸,根據缸內的殘留物,這些缸被鑒定為酒缸。看來,墓主人生前是個愛酒之人。

墓葬的中室,是一個寬大的廳堂,中間放了大量的銅、鐵、金、銀等寶貝。能夠擁有這麽多隨葬品,墓主人生前的地位一定很高。根據歷史記載,保定一帶曾經是中山國的封地,這個墓主人,會不會是中山國的某一任諸侯呢?

考古人員在清理遺存的時候,發現了大量的西漢五銖錢,並且在一些青銅器上還發現了刻有「中山府」「中山內府」字樣的銘文。這證實了大家之前的判斷。不過根據【漢書】的記載,中山王前後有 10 任,這墓裏躺著的,到底是哪一任呢?

考古人員將解開謎題的希望寄托在了後室。根據以往西漢墓葬的發掘情況,墓主人往往會隨身攜帶最有價值的物品。果不其然,整座墓葬最有價值的文物,都出自於後室。後室的布局分為主側兩間,側間放著洗澡用的大盆、裝水的器具,應該代表的是浴室。主室又分為三個部份,南部擺放著鎧甲和兵器,中部放著燈具、熏爐等生活用品,北部放的則是墓主人的棺槨了。

在後室出土的文物中,有一個銅盆上刻了「中山內府」字樣,並且刻了制造年代「卅九」。這意味著,這個銅盆是在墓主人在位 39 年的時候制作的。而根據史書,中山國十任諸侯中,在位超過 39 年的只有第一代中山王劉勝,一共在位 42 年。而且,司馬遷評價劉勝是「勝樂酒好內」,這也可以跟墓內擺了那麽多酒缸對上。看到這裏,大家應該都清楚了,滿城漢墓的主人,就是第一代中山王劉勝。

發掘工作還沒有結束,考古人員發現,在距離劉勝墓北部 100 多米的山坡上,有一些比較小的石塊,這些石塊似乎有加工過的痕跡。按照西漢王室墓葬的普遍規律,王後的陵墓往往跟諸侯王緊緊挨著,所以考古人員們認為,在劉勝墓的北邊,應該還有一座大墓。

考古發現,這的確是一座墓穴。與第一座墓葬相比,它顯得更加寬闊,但是布局大體相同。重要的是,考古人員在墓室中發現了一枚銅印,上面印著「竇綰」二字。根據【史記】記載,中山靖王劉勝的妻子,名字正是竇綰。這是劉勝妻子的墓葬。

劉勝兩夫妻的墓葬,一共出土了一萬多件文物,幾乎件件都是精品。其中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兩件金縷玉衣。

中國古代的人們普遍相信,溫潤的玉石能夠防止屍體腐爛,甚至能夠起死回生。這種「以玉入殮」的習俗,至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良渚文化的玉殮葬。這種信仰到了漢代變得更加完備,形成了「九竅玉」的概念。所謂的九竅,指的是兩只眼睛、兩個鼻孔、兩個耳孔、一張嘴,以及生殖器和肛門。漢代的人們經常用玉器塞住這九個部位,防止死者的精氣外泄,以達到不朽的目的,葛洪的【抱樸子】就說:「金玉在九竅,則死者為之不朽」。

「以玉入殮」觀念最登峰造極的是玉衣的制度,這可是只有皇帝和貴族才能享受的特權。所謂玉衣,就是用玉片做成的衣服來裝殮死者。根據規定,玉衣有嚴格的等級制度。皇帝的玉衣用金縷穿連,叫金縷玉衣;諸侯王、高等級的貴族用銀縷玉衣;再次一等的貴族,用銅縷玉衣。

在滿城漢墓的金縷玉衣出土之前,還沒有一個地方出土過一具完整的玉衣。這個原本只在史書中出現的東西,終於呈現在世人的眼前,不得不說是一個震驚世界的發現。

有意思的是,劉勝的金縷玉衣被發現的時候,呈現的是扁平狀的,裏面是空的。劉勝的屍體哪去了呢?考古人員們百思不得其解,後來,金縷玉衣被運回北京進行科學分析的時候,專家們在玉衣的頭部找到了牙齒的琺瑯質。琺瑯質是人的身體中最堅硬的部份,由此可見,劉勝的屍骨應該是已經被分解,只剩下牙齒了。

在劉勝的墓中,還發現了一件錯金博山爐。博山爐可以說是漢代貴族的一件「爆款」,日常起居必備。

簡單來說,博山爐其實是一個用於焚香的熏爐,主要由爐體和底座構成,爐體一般做成山的形狀,據說模仿的是蓬萊、方丈、瀛洲等海外仙山,所以被稱作「博山」。「博山」上往往雕刻了龍虎、鳥獸等圖案,以模擬真實的大自然。山體上還有鏤空的孔洞,點上一炷香,煙氣從鏤空的縫隙中慢慢溢位,山巒在其中若隱若現,遠遠望去,真的如同一片海外仙境。或許漢代的貴族,正是從這一過程中,逐漸參透「道」的真諦。

劉勝墓的這件錯金博山爐,相比於一般的博山爐更加精致,因為它滿身是錯金的。當時的匠人在銅身上用金絲和金片鑲嵌出了雲紋的走勢,配合高低起伏的山巒,模擬出了大自然的雄偉秀麗。在山巒之間,還有各種神獸出沒,敏捷的猴子或蹲踞在巒峰高處,或騎在獸背上嬉戲玩耍。獵人們手持弓箭,在圍追野獸,活脫脫的一幅山間狩獵圖。

古人的想象力確實豐富,當時的貴族都追求神仙得道,在苦苦追求的過程中,竟能夠用這一個小小的熏爐,把心中對仙山的向往變成真實的 3D 形象,不得不令人佩服。

除此之外,在竇綰的墓中,我們還發現了一件長信宮燈。為什麽叫「長信宮燈」呢?因為在燈體上,明明白白地刻著「長信」二字。

根據史書的記載,長信宮是漢武帝的祖母,也就是劉勝的祖母竇太後居住的宮殿。再聯系到竇綰的姓,我們可以猜想,竇綰應該是竇太後的親戚,這個長信宮燈應該是賞賜之物,竇綰因心愛有加,死後便一同帶入了墓葬中。

可以這麽說,長信宮燈是整個滿城漢墓中最精巧的文物之一,它高約 48 厘米,整個外形是宮女跪著執燈的形象。整個燈盤可以轉動,燈罩可以自由開合,還能夠根據實際情況調節光的大小和照射的方向。由於宮女的內部是空的,在燭火燃燒的時候,煙灰會自然透過右臂進入到宮女體內,不會對空氣造成汙染。在 2000 多年前,這妥妥的高科技產品了。

漢代是一個神奇的朝代,那時似乎特別註重人死之後的生活,就連墓葬的形制,也追求創新。其中比較獨特的是「黃腸題湊」墓。光看這個名字,可能會有點懵,這其實需要拆分來解釋,「黃腸」指的是柏木黃心,就是去皮後的柏木。「題」指的是題頭,就是木材接近根部的一端,「湊」則是說向內聚合。黃腸題湊就是用黃心柏木在棺槨外壘疊起來,全部題頭向內。這可是只有高等級貴族才能享受的葬制。

另外一種獨特的墓,就是崖洞墓。我們都知道,秦始皇陵是一個巨大的封土堆,陵墓就在這封土堆下面,這種墓葬一般被稱為土坑墓。漢高祖劉邦的長陵,沿襲的也是這種葬制,但到了漢文帝的時候,他標新立異,開始了「因山為陵,鑿山為藏」的崖洞墓形制。所謂的崖洞墓,就是把自然的山峰作為陵丘,在山腰開鑿地宮,修建陵墓。這種葬制利用了自然山嶽,形成背依大山的恢弘氣勢,很有帝王氣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防止盜墓。畢竟盜墓賊向下挖土容易,在半山腰鑿石可沒那麽簡單。

在整個西漢 11 位皇帝中,似乎只有漢文帝的霸陵采用的是崖洞墓。【漢書·文帝紀】中說:「霸陵山川因其故,無有所改。」【三輔黃圖】說:「文帝霸陵……因山為藏,不復起墳。」那麽崖洞墓內的結構究竟是什麽樣的呢?因為霸陵至今未發掘,此前我們一直無從得知,直到滿城漢墓的發掘。

同霸陵一樣,滿城漢墓也是一座建於山體內的墓葬。根據測量,整個墓室全長 51.7 米,最寬處有 37.5 米,最高的地方有 6.8 米,一共分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後室等六個部份。據說要在石灰巖層鐘開鑿如此巨大的墓洞,即使是用現代的施工方法,也要花費上百人一年左右的時間。可見當時工程量的浩大。

整個墓室,就像日常居住的房屋一樣,按不同的功能有不同的分區。上文已經說過,有車馬房,有倉庫,甚至還有衛生間。看來,漢代的貴族們,死了之後還是不死心,想要在陰間繼續過著生前錦衣玉食的生活。

這裏就涉及漢代很重要的一個喪葬觀念:「事死如事生」。到了漢代的時候,陰陽五行、神仙方術、讖緯迷信這些學說在社會上很是流行,上至帝王,下到百姓,都向往長生不老。所以但凡有點地位的地主和貴族,都流行厚葬,他們不惜花費重金營造墓葬,並且用大量隨葬品陪葬,以方便自己在另一個世界享用。史書上說劉勝「樂酒好內」,說他喜好美酒和女色,我們果然在他的墓葬裏面發現了很多酒缸子,甚至還有一些銅祖(銅制的性用具)。看來,這些美酒與用具,多半是為劉勝在陰間尋歡作樂準備的,可以說是很真實了。

另外一種重要的形式,是夫妻合葬墓。滿城漢墓中,劉勝和竇綰的墓是分開來的,這是夫妻合葬墓的早期形式,叫「異穴合葬墓」。它們往往並列布置,方向、大小相差不大,並且各自有墓道、墓室。這種並列而葬的理念,已經強化到了非常可怕的地步。徐州的龜山漢墓,夫妻二人的平行甬道,誤差僅為 1/16000,據說它們要延伸到 1000 公裏以外的西安才會相交。

夫妻合葬墓的興起,也和當時神仙信仰的興盛密切相關。漢代的人們普遍相信靈魂不滅、生死輪回,所以死亡只是生活空間的轉換而已。所以人們希望在死後仍然可以像現實世界一樣生活,於是墓葬的構造模仿生前的建築,豐厚的陪葬品用以來世享用。生前是夫妻的,死後自然也要共同生活在一起。這就是所謂的「生時同室,死同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