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旅行

紐約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麽?

2013-08-29旅行

有些城市宜居,有些城市宜逛,有些城市宜逃,但像紐約這樣的「大城市」,你總是很難定義它的內容。

2014年1月,一位名叫克雷格·泰勒的加拿大作家拿著簽證只身前往紐約,為的是一場範圍廣、人員多、時間長的采訪。

近400小時的錄音中,收錄了超過180個人的聲音,筆記寫滿了整整71本。而後,基於這串數據,有了【紐約人】這本獨屬紐約的「自畫像」。

要想刻畫紐約這座常住人口達800多萬的「超級城市」,找到能夠為它發聲的「紐約人」很重要。

為此,泰勒深入各行各業,與歌手、攝影師、心理咨詢師、示威者、退休人員、臨終護士等在紐約「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人物對話。

其中,有作為「土著」般的紐約人對它毫不留情面的吐槽與厭棄;有「外來客」般的受訪者對它的水土不服;有「假面人」般的傾訴者對它的順從與抗拒……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保姆的陳述。

她說:「(紐約是這樣一座城市)你陷得越深,就越無法坦然坐下來思考,因為你甚至沒機會思考。」

作為一名自小接受富裕環境熏陶的高知保姆,來到紐約,她仍感嘆於紐約的財富與速度,這就是其他城市無可比擬的、獨屬於「超級城市」的光環。

可誰能說這光環不是天使頭上的枷鎖呢?

正如保姆所說,任何一個毫無野心的人,在進入紐約這個競技場後,都不能全身而退:

成年人為了比「酷」不斷追名逐利,孩子也成為他們實作成功人生的工具。

在紐約,對個人而言,成功意味著放棄一部份自我;而對整座城市而言,成功意味著排除一切慢調行業,只關註房地產。

沒錯,你也許從各種途徑看到或聽到過,在大洋彼岸的那個國家,「無家可歸者」正日漸成為它顯著的社會問題。

諷刺的是,本書受訪者中不止一位提到過類似的話:

「紐約市本可以沒有流浪漢的。」「紐約本可以使大片閑置房產讓位給投機以外的事。」

即便紐約的繁華有目共睹,但共存在紐約人心中的空洞也越來越大。他們被天然地劃分成兩派——有錢、沒錢。

沒錢人心中憂慮著日子過不下去,因為「紐約從來都不是一座會等你的城市」;有錢人心中憂慮著沒錢的日子,因為「生活成本高所帶來的不安全感正擊潰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

如此看來,紐約的富人與窮人在某一心態維度上竟能出奇地一致,這也許又是「超級城市」紐約的一大特色。

讀完這本書,你也許會痛苦地發現:那些紮根在你頭腦中對紐約的固有印象,還不如手中正啃咬著的麵包真實。

而那些僅有的讓你覺得紐約還不錯的發言,都是人性的光輝在做註腳。

以片面的人生試圖分析一座現代之城的全部。

【紐約人】一書也許不足以概括所有人眼中的「大熔爐」,但也足夠我們了解熔爐裏的人在經歷什麽,熔爐外的人何以狂熱地向往「入城」。

我們無法質疑奔赴紐約的人,也無法譴責逃離紐約的人。歸根結底,如何選擇是每個人自己的人生課題。

作家麥家曾在他的小說裏寫下「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過爾爾」,這是對人生有所證悟的人才擁有的心境。大多數的我們不過是世俗裏的凡人,沒有什麽「上帝視角」,能做的只有悲喜自渡。

到了今天這個可以自由決斷人生的時代,之所以你會走你的人生路、我走我的人生路,是因為我們堅信著:

就人生而言,經歷比成功的內涵更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