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旅行

東南亞會成為中國的後花園嗎?

2019-12-27旅行

東南亞——這個有著6.7億人口、3.3萬億美元GDP的地區,正在被打造成為中國經濟的「後花園」。

最近一個月,中國在這裏連續做出了3個「史無前例」的大動作。揭示出未來數年、乃至數十年,中國在東南亞戰略布局的一角,一個宏大的戰略布局徐徐展開。

這個大布局包含哪些內容,又將給中國帶來哪些影響?

今天,就帶領大家一窺中國的「東南亞戰略」。

一、中國,要有自己的「經濟腹地」

環顧全球,凡是那些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國家,都有著自己的經濟腹地、或者說「後花園」。

例如美國,從19世紀開始,就將美洲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並專門衍生出「孟洛主義」一詞。

透過控制關鍵地峽巴拿馬,美國遏制住了整個美洲的咽喉。

其甚至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韙,在1989年悍然入侵巴拿馬,推翻了不聽話的政權。

法國,則在中、西非有著特殊利益。

至今,「殖民地法郎」(中非法郎、西非法郎)依舊在12個法國前殖民地國家流通。

最近發生的「尼日」政變,則是對法國非洲利益的一種挑戰。

俄羅斯呢?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依舊將中亞、裡海沿岸視為自己的核心圈。

例如在吉爾吉斯,俄羅斯除了有駐軍以外,還擁有天然氣管道、鐵路等關鍵基礎設施,負責供應能源。

這就是為什麽,中吉烏鐵路雖然不過俄羅斯,卻要俄羅斯點頭才能放行。

國與國之間只有強者才有話語權,俄羅斯不點頭咱也沒辦法,職場中也是一樣想要不受制於人就得自身強大努力搞錢,像我一個河南鄭州的朋友,上班薪資收入就四千多,但是人家下班搞副業一個月能賺個2-3萬的呢,頂別人一倆個月的收入了後面聚餐聊天才知道她在:清風見聞、學識之海這倆個公眾號上看到過一些互聯網搞錢的野路子,沒多想就去幹了,

畢竟窮怕了上班打工沒沒有安全感,害怕被裁員被開除,畢竟現在的大環境都不怎麽好。

國家想要發展好帶別人只有自身實力強大了,別人才會跟隨你!

俄羅斯參股乃至控制了部份中亞鐵路

那麽,中國呢?

作為後發國家,中國並沒有自己的經濟腹地。長久以來我們的國際影響力,落後於我們的經濟發展速度。

雖然過去十年,透過「一帶一路」倡議,我們向沿線國家投資,提升了經濟影響力、努力開拓市場、增加出口、獲取收入。

可是一個關鍵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那就是隨著中國對外投資越來越多,如何保障中國在海外的經濟利益?

2023年,中國企業在印度,動輒以「查稅」為名被訛詐。在非洲,甚至曝出了中資礦山被襲擊、中方員工被屠殺的慘劇。

這都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更進一步地,如何提升中國海外投資的效率,並與中國國內的經濟相配合?以至於不讓別的國家,把中國視為只會撒錢的「冤大頭」。

這就需要我們更深層次的戰略布局。

而在最近的一個月,有三個訊號,標誌著中國在「一帶一路」的第一站——東南亞,戰略布局開始全面升級。

二、中國在東南亞的三層布局

第一個訊號,中國開始主導東南亞的地區安全域勢。

說到東南亞問題,南海總是核心。東南亞11個國家,8個國家都在南海周邊。

因為涉及到復雜的歷史分歧,南海問題如果無法妥善處理,就會影響到中國在地區的話語權。

不過,這一形勢出現了重大轉折。

根據報道,11月13日至11月22日,中國與柬埔寨、寮國、馬來西亞、泰國、越南6國,在廣東湛江舉行了為期10天的聯合軍演。

這個名為「和平友誼-2023」的聯合軍演,意義非凡。

因為其從2016年「南海風波」之時就開始籌劃,最初只有馬來西亞一個國家,願意配合我們。

2018年,泰國開始加入。

而今年又新增了三個國家,柬埔寨、寮國、越南。

在近期菲律賓不斷挑釁的背景下,其他南海周邊國家願意放下分歧,和我們展開軍演,就是站隊中國、願意服從「老大哥」管理的一種表現。

同時,中國保障地區安全的能力,也開始體現出來。

11月24日,緬北口岸發生了中國貨運車隊被「不明分子」炸毀的事件。同一時間,緬甸國內出現了「仇視華人」的不和諧聲音。

僅僅3天之後,中國艦隊就對緬甸進行了「友好存取」,緬甸的「仇華」聲音隨之得到嚴厲管控。

特別值得註意的是,這一次到訪時,根據媒體拍到的現場圖片,歡迎人員都揮舞著中國國旗,沒有傳統軍事交流時大家揮舞的「緬甸國旗」。

其背後的意味,值得深思。

2017年(左)與2023年(右)中國海軍存取緬甸歡迎場景

第二個訊號,中國開始主導東南亞的關鍵交通樞紐。

就像美國掌控巴拿馬海峽,俄羅斯掌控中亞鐵路一樣,中國若想要在東南亞提升經濟影響力,也要掌控關鍵的交通樞紐。

在這一方面,中國在中南半島的鐵路建設進展,非常值得關註。

有關中南半島鐵路,關心的朋友可能會看過這樣一張規劃圖。

中南半島鐵路規劃

從中國西南邊陲出發,中南鐵路分西線、中線、東線三個方向,將整個中南半島與中國連線起來。

其中,中線昆明至永珍段,目前已經建成通車。

西線,中緬兩國雖然達成合作意向,但是由於緬甸政局動蕩,目前尚未動工。

而最有經濟價值,同時也被認為最不可能實作的東線,卻在最近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根據12月13日中越兩國發表的「聯合聲明」,越南同意推進「老街-河內-海防」標準軌鐵路建設,建設中越邊境大橋,在基礎設施方面加快對接中國。

要知道,越南過去一直有著「中國懷疑論」的聲音。

「解放軍坐著火車,一天之內就能拿下河內」的觀點,也讓越南官方過去不願意加強和中國的交通對接。

可是,隨著越南政壇上親西方的「南方派」全面失勢,友華的「北方派」執掌政權。

為了引入中國投資,提振越南北部經濟。這一次越南政府也是大舉押註中國,給東線鐵路建設帶來了天時地利的機會。

為此,越南甚至要放棄自己的「窄軌鐵路」,全面采用中國的「標準軌距」,可以看出這一次越南政府轉向的決心。

考慮到越南政府的執政效率、和中國的建設速度,只要中越合作的大方向不改,東線鐵路預計很快就能建成。

屆時,東線鐵路延續到另一個對華友好國家柬埔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而這就給中南鐵路的匯聚點——泰國,帶來了極大壓力。

如果不加入中南鐵路,泰國的經濟優勢就會被越南搶走。如果加入了中南鐵路,中國現在在中南半島的鐵路布局,就會從一條線、變成一張網。

中國在東南亞,將獲得前所未有的經濟影響力。

第三個訊號,中國開始影響東南亞的金融體系。

作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最近我們和新加坡達成了兩個重要合作。

一個是12月7日,中國和新加坡全面升級了自貿協定——這是中國與其他國家簽訂的第一個「負面清單」貿易協定。

在此之前,兩國貿易哪些能獲得優惠,是需要透過「正面清單」批準的。而在此之後,中新之間的貿易投資往來,只要不在負面清單之內,都可以放行。

二是新加坡公署透露,中國與新加坡將開展普通護照30天互免簽證合作。新加坡由此成為免簽中國普通護照的第一個已開發國家。

此後,中國大陸公民去新加坡,可能比去中國香港還方便。

此訊息一出,立刻引爆了輿論熱搜。

很多人認為,中國和新加坡互免簽證,為的是在中國香港遭受美國制裁之後,打造一個引入國際資本的新視窗。

不排除這個因素。

但是提醒大家,中國對新加坡的單方面免簽,早在2003年就有了。

這一次新的合作,其實是更方便了中國商人前往新加坡,並以新加坡為基地投資整個東南亞。

到時候,東南亞各國主要外貿物件是中國,主要股東又是中國資本。那就為人民幣在東南亞的流行創造了條件,為人民幣在東南亞取代美元的結算地位創造了基礎。

三、中國收獲長期利益

到這裏,我們就梳理完了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在東南亞的三大布局,它們分別是:

地區安全的布局、交通基建的布局、金融投資的布局。

相比於過往,我們和其他國家只是單純的外貿關系,這種布局可以說是全面升級,也將東南亞的經濟和中國經濟牢牢繫結在了一起。

那麽,國家費盡心力地做出了這麽多規劃,究竟有何意圖呢?

能看到的戰略價值,就有三個:

第一個,徹底無效化美國的「脫鉤斷鏈」戰略。

為了遏制中國工業實力的增長和產業升級,美國透過關稅、技術制裁等多重手段,阻止中國企業向美國、及美國盟友出口產品。

這個時候,東南亞就可以作為中國商品的出口中轉通道。美國制裁,也不會制裁到越南、泰國這些國家頭上。

這裏,可能有觀眾會提出疑問。產業都轉移到東南亞,會不會損害國內的經濟和就業?

這是過度擔憂了。

我們轉移到東南亞的,都是最辛苦、最低端的產業,現在國內的年輕人已經普遍不願意幹了。

例如,我們看2023年6月的就業數據,盡管16-24歲的年輕人失業率比較高,但是25-59歲中年人的失業率,卻創下了2018年有記錄以來的新低。

本質上,還是年輕人不願意再去工廠裏,幹「打螺絲」這種低端活兒了。

而在另一方面,盡管低端產業有部份轉移,可是最有利潤的環節,我們都把控在自己手裏。

就拿最基礎的紡織品行業來說,目前越南甚至沒有布料印染的技術,上遊布料都要從中國進口。

其結果就是,從數據上來看,2022年中國對越南順差達到了59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布局東南亞的第二個利好,就是充分利用東南亞的人口紅利,對沖「人口老齡化」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

目前,日本和南韓都出現了因為人口老齡化,導致本國工廠找不到工人,制造技術被迫流失的情況。

例如,近兩年南韓造船業被中國反超,就與南韓老齡化密切相關。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老齡化的節奏也會相當快,如何避免日本、南韓的問題在中國身上重演。

那就是將東南亞充沛的人力資本,納入到中國的制造業環節中來。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目前東南亞地區人口年齡中位數為29.6歲,比中國年輕近9歲。

同時從文化上來看,東南亞、特別是中南半島文化與中國相近,也能夠較好避免類似中國投資非洲、拉美,中方管理人員與當地員工文化不容的現象。

第三個利好,就是開拓中國商品在東南亞的市場。

作為世界上最有經濟增長潛力的地區之一,東南亞市場被全球各國廣泛關註。

可是從歷史上看,這裏長期被日本和南韓經營、把持。

例如我們看汽車,日系車在東南亞具有絕對統治力。

根據日本經產省的數據,日系車在東南亞占據了誇張的76%的市場比例。

在泰國市場,僅日系豐田、五十鈴、本田、三菱四家,就占據了近70%的市場份額。

手機方面,三星手機在最高峰時,瓜分了越南市場近一半的份額,為越南第一大品牌。

可是,隨著中國對於東南亞影響力的加深,傳統的日韓品牌,正在被擠出當地市場。

例如,就在11月末剛剛結束的泰國車展上,比亞迪反超豐田,獲取了當屆車展最多訂單。其後跟隨長城、長安、名爵等國產品牌,已經大有和日系車平起平坐之勢。

2023泰國車展成交訂單量

而在手機市場,隨著中國手機品牌也開始在東南亞代工、鋪設銷售網路,三星在越南的市占率,也從2017年的47%下降到2023年的30%。

而這,僅僅只是剛開始。

隨著「東南亞戰略」的推進,中國商業品牌有望復刻過去兩年,在俄羅斯市場所取得的成功。

要知道,東南亞的GDP是俄羅斯的1.8倍(2021年數據)。這麽一大塊市場如果融入中國,將會明顯改變南中國的經濟格局。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東南亞是中國的「家門口」,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第一站。如何經營好東南亞,是中國登上世界舞台後,展示給世界的第一份答案。

所以,這一份答卷我們肯定會認真填寫。

中國在東南亞的存在,其實就是在觀察更長遠的未來,中國與世界的相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