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旅行

為什麽有人說長途自駕最考驗車輛,開長途你最擔心車輛出什麽問題?

2023-09-13旅行

我覺得題主的擔心有必要,但也不需要太恐懼長途駕駛。

讓你不要恐懼,是因為現在的汽車很皮實,帶你走南闖北沒問題,只要別太偏,即便遇到故障,呼叫救援也容易,無非多花些錢,耽誤些時間。

作為汽車工程師,我每年也會開這車到處跑,一般城市之間的自駕我沒怎麽太費心,檢查車況時重點看看輪胎、各種液體是否足夠就好。如果是純電車,提前做好充電規劃,別半路拋錨。

說有必要擔心,是因為現在走一些爛路或者極端環境的同學也不在少數,困在鋼筋混凝土裏時間久了,想去看看原生態。所以題主說,長途路況復雜多變,甚至還包含暴雨高溫等惡劣行車天氣,對車輛的考很大,這一點我很贊同。

要我說,長途駕駛汽車最怕的東西有三點:

1、三大件不皮實,壞了就徹底歇菜,動彈不得。

2、汽車不安全,如果真遇到危險了,汽車不能給我們保護。

3、汽車遭遇極端環境,因為汽車是由幾千個零件組成,保不齊哪個零部件扛不住,輕則影響用車心情( 一些問題雖然不影響開車,但很膈應人 ),重則汽車趴窩只能喊救援。

而這些問題,我認為大家能自行檢查的內容並不多,重點要看車企有沒有把車造好。

車企有沒有認真在造一台可靠性極高的車

我們常說的汽車三大件是發動機、底盤和變速箱,這三個配置雖然做了這麽多年,但其實可靠性問題一直被拿出來說,因為它們的工作強度,使用環境惡劣。這一點,老牌車企是有優勢的,因為三大件的可靠性測試不是透過看圖紙,做仿真就足夠,還得在實驗室裏、在路試中,一遍遍試出來。

我最近看反映中國空軍試飛員的【長空之王】很有感觸,驗證可靠性真的要蹚N多次雷才行,汽車工程師雖然不會像試飛員那樣危險,但不夜以繼日地搞測試,驗證極端可靠性,產品流出去後會給車企帶來同樣「爆炸式」的傷害。

希望我們國產品牌要再接再厲,局部品牌已經距離合資品牌不遠了,其實也不用真的天天吵著靠純電彎道超車,還有大批消費者等著你們把燃油三大件做好。

產品可靠性是一個籠統的說法,它關系到產品的耐用性、安全性,以及我們常討論的品質。就這點來說,「日系三強」值得各車企學習。

在安全上,我們都知道沃爾沃很厲害,再給大家提供多一些選擇,可以看看馬自達和斯巴魯,他們也是IIHS Top Safety Pick+的常客。

馬自達還創下過2021年度TOP Safety Picks和Top Safety Picks Plus+車型評比中,全系七款車全部獲評Top Safety Picks Plus+的戰績。在次年,參加測試的5款車型也同樣獲得了Top Safety Picks Plus+,安全能力無出其右。

比如CX-50還在兒童座椅使用評分評分兩項中拿了G、G+的成績,如果你自駕有帶娃的打算要關註下,蠻多車只拿了M或A。

可靠性車企PK,想黑恐怕也黑不了馬自達。 轉子發動機這種可靠性要求極高的產品,硬是堅持了N多年,說明他們對可靠性有很強的認識和經驗。

而關於極端環境,比如長時間受到高溫暴曬、遭遇暴雨環境,又或者在寒冬臘月裏被冰凍等等,且不說汽車會不會因此拋錨,使用體驗降級也是不應該的,誰不想出遠門一路上沒啥糟心事呢。

記得我小時候( 90年代 )對汽車車漆起泡、生銹很不在意,因為覺得這東西很正常,正常得就像家裏刷的乳膠漆鼓泡、脫皮都懶得管一樣。

現在想來,那真是品質匱乏的時代。放在現在你能忍?現在的小朋友可是早早就學會了認好東西。

為解決這個問題,車企會設計冷凝水測試,這項測試是模擬早晨露水很足下的高濕環境。我們在實驗室做冷凝水測試時,就發現過電鍍件表面出現了起泡,很影響美觀。

就這個測試,馬自達的要求是,軟質件、裝飾件(如搪塑表皮、包覆表皮)高濕度耐久時間要求1000h,就我所知,不少車企車企要求做到500h就可以了。

應對極端高溫高濕環境,汽車應該具備什麽樣的能力

今年的夏天格外的熱,而且暴雨天又多,高溫高濕的天氣反反復復,我就重點說說汽車應該具備什麽能力。

先給一個大方向:

汽車對高溫高濕環境敏感的部件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內外飾材料,受到此類環境影響,材料會發生觀感降級,嚴重的甚至會影響使用;一類是各種電器件,受到此類環境影響,有可能造車當機,甚至短路等問題。

此話何解,聽我一一分析。

舉例來說,我們做副儀表板的極限耐溫效能,這個測試的目的是為了驗證在極端溫度下,零部件的各項操作力會不會發生異常( 也就是卡滯、松垮等 ),在給它重新安裝拆卸後,固定部件有沒有任何降級和斷裂( 如果有,會造成異響、功能失效等問題 )。

像下圖這種,是行業內比較常見的做法:

  1. 將副儀表板及其附件安裝在模擬整車環境的剛性台架上;
  2. 全裝備副儀表板承受由計畫檔規定的1—2小時的極限溫度(高溫100℃、低溫-35℃),兩種環境之間要求間隔24小時,取出5分鐘之後測量操作力。由產品定義的部件(如1.5L的瓶子),用砝碼(其幾何尺寸透過計畫技術檔(或圖紙)定義)表示。

關於此項測試,其實沒有國家標準去強制管制,全憑車企的自我約束。有的車企會低一些,把最高溫調到80℃-85℃。我想著也能理解,因為在一般的戶外環境,車內曝曬一天溫度差不多就在這個範圍。

但也有車企要求很嚴,馬自達的內飾件做的最高溫115℃,最低溫-40℃。極限溫度下,幾度的差別很容易引起質變,搞轉子的人就是工科男,幹事沒得商量。

除了單個零部件的可靠性檢測外,整車的可靠性檢測也極為重要。一來是汽車由成千上萬個零件組成,這些零件每一個都測一遍費時費力,再則就像打籃球一樣,不是每個人厲害,團隊就厲害的,男籃世界杯,天之驕子美國隊不就連第三名都沒撈到嗎?

整車及各種電器件的環境可靠性測試,最佳方案是讓汽車跑起來,所以車企會很關註汽車的三高測試(高溫、高原、高寒)。不過有一說一,最近幾年車企造車周期是越來越緊張,我是不知道什麽車一年半就能完成從立項到上市的,時間太極限了,真跑路試了?

大家要想放心,建議你就多看看有沒有車企公布路測資訊的,比如最近馬自達CX-50行也做的10000公裏長測挑戰。

挑戰地大家很熟悉了,就是中國「火洲」吐魯番,馬自達CX-50行也要在最高溫度80°C的地表進行車輛動態效能挑戰、駕駛艙空調降溫制冷效果挑戰、車漆與內飾耐高溫等挑戰計畫。

這些計畫單拉出來,馬自達CX-50行也肯定能輕松透過。正如我上面提到的,因為地表最高溫度80℃,車內一般很難達到100℃以上,所以實驗室測試已經完全cover住這個難度了。

但在動態下,各個零部件是否還能安全工作也存在風險。為什麽這麽說呢,比如說我們在實驗室測試中,也有整車的環境測試,但很難達到四綜合(振動+溫度+濕度+光照),並且還不包括粉塵侵害。想想看,你在桑拿房裏面跑步是什麽感受,肯定特容易出狀況。從測試表現看,馬自達CX-50都輕松透過了測試,說明車企在整車路試確實用了心。

總之。想要玩長途自駕,門道還是挺多的,如果你懂車,懂修車,啥車都能上路。但如果你就想走一趟舒心之旅,還是好好挑一款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