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旅行

王澍的寧波博物館立面上的開窗是根據什麽原則設計的?有什麽規律嗎?

2014-09-25旅行

該文章轉載自:墨魚建築考研(更多詳情可嘉v: MO_xiaobushijie)

王澍——寧波歷史博物館

王澍

漢族,1963年11月4日出生於新疆烏魯木齊市, [1] 建築師。東南大學(原南京工學院)建築系的本科以及碩士畢業 [2] ,2000年獲同濟大學建築學博士。 [3] 現為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建築學學科帶頭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個人履歷

2003年,「垂直院宅-錢江時代高層住宅群」計畫獲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銀獎;

2004年,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圖書館計畫榮獲中國建築藝術獎。

2005年,寧波五散房計畫榮獲HOLCIM豪瑞永續建築大獎賽亞太地區榮譽獎。

2005年,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園一期工程獲中國建築藝術年鑒學術獎。

1999年6月,參加北京國際建協大會中國青年建築師實驗建築展。

2008年,「垂直院宅-錢江時代高層住宅群」計畫獲德國全球高層建築獎提名。

2010年,作品「衰朽的穹隆」獲該年度威尼斯雙年展特別獎。

2010年,與妻子陸文宇一起榮獲德國謝林建築實踐大獎。

2011年,榮獲法國建築學院金獎。

2011年底,王澍受聘哈佛大學研究生院丹下健三榮譽教授。

2012年,榮獲世界建築學最高獎項普里茲克獎

01

計畫簡介

設計師:王澍,陸文宇

地點:中國寧波

設計時間:2003-2005年

建造時間:2006-2008年

占地面積:45,333m²

樓層面積:30,000m²

外觀效果圖

寧波博物館位於寧波市鄞州區中心廣場西側,總建築面積約3萬㎡。 寧波博物館的外觀被塑造成一座山的片斷,因此這座建築有著被人力切割的方正邊界。建築下半段只是一個簡單的長方形,從遠處看,這是一個方盒子,或者說,是在紀念性的大廣場邊的一堆雜磚。走近看,建築在上半段開裂為類似山體的形狀。

鳥瞰實景圖

從南面看,南立面是一個絕對二維平面,一個山谷斷口中一座尺度超寬的階梯通向原處的第二層「山」。人們從中部一個扁平的,跨度30m的穿洞進入博物館。建築的內外由竹條樣版混凝土和用20種以上回收舊磚瓦混合砌築的墻體包裹,外廓的方正限制了其他多余的含義,它的北段浸在人工開掘的水池中,在中段入口處溢過一道石壩,結束在大片鵝卵石灘中。在建築開裂的上部,隱藏著一片開闊的平台,透過四個形狀不同的裂口,遠望著城市和遠方的稻田與山脈。

外觀立面效果

內觀整個結構,包括三道有大階梯的山谷,兩道在室內,一道在室外;四個洞,分布在入口、門廳和室外山谷的峭壁邊側;四個坑狀院落,兩個在中心,兩個在幽深之處。展廳之內用一種山體型別學疊加在上面,公共空間永遠是多路徑的,它從地面開始,向上分叉,形成一種根莖狀的迷宮結構。迷宮中包含步行登高路線和由電梯、自動扶梯組成的兩類路線,可能適應幾乎所有待定的博物館參觀流線模式。

02

表皮與空間

網格的套用形成了整個小住宅的骨架系統。 網格是西澤建構事物的一種常用方法,在其設計中經常出現。再春館制藥女子公寓,江田集合住宅,艾爾梅勒城市劇院都是直接采用網格的例項。他說「建築材料本身就是直角吧。你肯定會說混凝土有塑性的可能性,可是樣版是直角的。所以當你做的東西是曲線時,要不 然很難,要不然就太藝術。」

立面肌理材質

建築下半段只是一個簡單的長方形,上半段開裂為類似山體形狀。人們從一個扁平的,跨度30公尺的穿洞進入博物館。內觀整個結構,包括三道有大階梯的山谷,兩道在室內,一道在室外;四個洞,分布在入口、門廳和室外山谷的峭壁邊側;四個坑狀院落,兩個在幽深之處。一種在山體型別學疊加在上面。公共空間永遠是多路徑的,它從地面開始,向上分叉,形成一種根莖狀的迷宮結構。也用來適應一直不確定的展覽內容。

洞口肌理

建築的內外由竹條樣版混凝土和二十種以上回收舊磚瓦混合砌築的墻體包裹,如一種在人工和天然之間有生命的宏大儉淡的物,作為山的物性是它唯一要表達的。它的北段浸在人工開掘的水池中,土岸,植蘆葦,水有走勢,在中段入口處溢過一道石壩,結束在大片鵝卵石灘中。在建築開裂的上部,隱藏著一片開闊的平台,透過四個形狀不同的裂口,願望著城市和遠方的稻田與山脈。

材質肌理
肌理層次

03

空間細節

玻璃幕墻
屋頂界面
屋頂天花做法
公共空間

04

技術圖紙

總圖
平面圖
平面圖
平面圖
立面圖
剖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