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动漫

电车三大件是冰箱彩电大沙发,安全续航不重要了吗?

2023-04-15动漫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 无论是对于燃油车还是电动车,消费者对于汽车的核心需求没有变化 。电动汽车时代,是技术在升级,实质上是技术对需求诠释的方式产生了变化。

汽车行业在2023年迎来了激烈的开年——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第一季度,中国汽车整体销量607.6万辆,同比下降6.7%——这意味着大盘是下降的。但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一如既往加速增长,78.1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达到 51.9% 。加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对比下降的整个市场大盘,背后意味着燃油汽车受到加倍的挤压。

于是我们在终端市场看到的是电动汽车的高歌猛进与燃油车应声降价,而在其背后是 电动汽车和燃油车两条产业链的激荡碰撞 ——电动汽车剧烈增长,挤压的是燃油车的存量市场,而这不仅是在整车层面的替代,更是若干核心零部件的直接存量替代—— 两条万亿产业链的白热化竞争汇聚到了终端用户的选择上

图1 新能源汽车背后是全新产业链链条的崛起,来源:千际投行

一,电动汽车用户核心需求的回归

伴随着电动汽车产业链,从「政策驱动」走向「市场驱动」,供给端有了更多的产品,需求端的用户对自身的需求也更为明确,从而我们能够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了更加简洁而根本的理解:

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根本需求几乎没有变化。在今天,市场回归需求本质,好的电车产品从各个层面都愈发回归用户的根本需求。

我们剥开纷乱激荡的表象,会看到产业链资源越来越成熟标准,整车产品越来越丰富,提供的功能组合也越来越相似。在5年前,我们看到的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门各派都有自己的创新方向,消费者也倍感新鲜:

我们曾经经历过:各家车企为博眼球宣布量产L3、L4甚至L5自动驾驶车型,也有不少车企喊出1000+公里续航……但几乎都没有实现。

但走到今天,消费者已越来越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知道如何去挑选一辆电动汽车。喧嚣也随之落地。

图2 电动汽车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本身的性能,对汽车品牌溢价的重视程度目前相对较低,来源:麦肯锡

从麦肯锡2023年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的调研中,可以看到两点有意思的结论:

  1. 电动汽车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本身的性能,对品牌溢价的重视程度目前是比较低的(这与目前市场产品供给的品牌分布有关,未来伴随着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可能发生变化)
  2. 电动汽车消费者在意的需求中,续驶里程和充电是电动车独有的,这都与车辆使用的 便捷性 相关,而其他对 安全性、舒适性、驾驶性能、服务体验 的关注,一如对燃油车的需求。

这意味着: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和顺序, 但毫无疑问核心需求是类似的,这脱离不了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本质 。就好比滴滴正是线上的出租车公司、京东是线上的百货商场,但使用滴滴和京东并不会改变打车和购物的核心需求本身——无论油车电车,所谓核心技术(三大件),始终来自于消费者的根本需求,电车时代的核心技术就是汽车核心技术的科技升级——

安全、舒适、便捷、性能、体验,始终是汽车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只不过电动汽车用新的技术手段加以诠释

二,自始至终的核心需求:安全

于是,在整车产品上,我们看到用户的需求被更加深入的诠释,而 不再是炫技式的所谓「先进技术叠加」 ,这就是对用户核心需求的回归。

比如题主提到的汽车安全,在电动汽车时代依然是一个实打实的消费者硬性需求。以前我们说起安全技术就会提到沃尔沃、萨博、斯巴鲁这些品牌,那都是被动安全的非智能时代。最近沃尔沃Tech Day发布的东西就有吸引到我,让我觉得现在汽车安全领域已经卷到不能再卷了, 智能时代的主动安全才是车企决胜负的地方 ,而被动安全也不会被抛弃,这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无论油车还是电车时代都是最重要的,也是沃尔沃的传统优势项目。

图3 结构安全-控制安全-被动安全-主动安全,无论消费者能否有所感知,安全技术始终在进步之中

在不同时期和技术背景下,沃尔沃对安全技术有不同的理解。比如,20世纪60年代汽车结构安全主要依靠车身钢板的厚度和强度,所以有了刚性车身和吸能溃缩区;70年代有了ABS、ESC、TCS等控制安全技术;80年代涌现了安全气囊、安全带预紧器和车身变形吸能结构等被动安全技术;90年代开始走主动安全路线,ACC、盲区监测、车道偏离、AEB紧急制动等等L1辅助驾驶技术都是这个时期出来了;现在从Tech Day信息来看,沃尔沃对汽车高阶安全性能的理解是 智能安全技术 ,包括L2及L2+的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和智能座舱,还有三电技术的安全。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 自动辅助驾驶的安全性能 ,因为这个东西有点「反常识」——现在无论是知乎还是各种媒体平台上, 自动辅助驾驶的风评更倾向于一种「智能便利性技术」,跟「安全」是互斥的 ,消费者也一直都认为自动辅助驾驶比人类驾驶更容易出事故。其实观点是错的。

在安全技术百年大厂沃尔沃这里,因为有之前的L1级技术铺垫,他们在2005年就成立了自动驾驶项目组,比特斯拉更早研发自动驾驶。2015年沃尔沃把Pilot Assit领航辅助装车的时候,新势力们还没开始造实车呢。

吃螃蟹的人早已把这个细分领域研究透了,现阶段自动辅助驾驶要做的事情不是完全替代人类驾驶员,而是做 千里眼 顺风耳 ,帮助人类驾驶员提前知道风险,并帮助他提前脱险。

4月16日,沃尔沃在上海中心刚刚举行了Tech Day活动,全新旗舰纯电SUV EX90也在国内正式亮相。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它搭载了探测距离达600米的Luminar激光雷达,不是用来炫技的,而是为了提早发现风险,提早采取行动。这台Luminar在非常恶劣的天气下,比如下大雨的夜晚(有雨阻隔且极暗),也可以看清楚250米以外的行人,甚至还能识别120米外的黑色轮胎,这是人类驾驶员根本做不到的,所以 智能系统辅助人类驾驶 人类驾驶员单独驾驶 要安全和轻松。

图4 除了Tech Day,沃尔沃还带来了纯电旗舰EX90的新车发布会
图5 Luminar激光雷达
图6 真容不会凸起来太多,不像犄角

现在消费者都被带入一个误区里面,觉得屏幕越大就是智能化水平越高,至于里面装了什么内容并不重要,面子到位就行。错了,大家都是智能座舱,大家都是自动辅助驾驶,性能参数不一样,可靠性不一样,用起来能一样吗?现在消费者有大把智能机可选了,还会去买华强北MTK系统「智能」手机吗?

回答到这里就差不多了,再补充几个点想法,关于这个有趣的名词「新时代冰箱彩电车」:

  1. 大家都在卷自动辅助驾驶的硬件,但软件也是关键

传感器和芯片硬件固然重要,但这些都是供应商提供解决方案,而软件层面也很关键。有些小厂子会选择外包,最终从硬件到软件都是万国牌,经常会死机黑屏,因为各供应商的协议和标准都不同,各种系统混在一起就有不可调和的时刻。

沃尔沃是2012年开始研发L2级辅助驾驶的,2016年成立合资智能驾驶软件公司Zenuity, 2020年成为全资子公司Zenseact,算是 豪华品牌里面唯一全栈自研算法的 。在全球各地,有600多名沃尔沃工程师负责训练算法,研发阶段平均每天更新3个软件版本。

2. 智能车机,家家都在造,不打扰驾驶者的车机才是安全车机

其实大屏幕本意是好的,操作起来比小屏幕方便,这样子眼睛离开行车视线的时间就短了。可有些车企硬要推送各种垃圾信息,或者菜单设置能让人抓狂,而沃尔沃车机的「不打扰」理念挺好的,一点都不会烦人。沃尔沃现在车机交互还有个3秒原则,3秒内短路径完成常规操作,因此菜单简单明了没各种矫情设计。

这次发布会我还比较感兴趣的是DUS驾驶员感知系统,有两个红外摄像头,关注你是不是有分心或者疲劳,如果分心了,自动辅助驾驶系统会介入帮助你脱险,这是以前智能座舱做不到的。

图7 EX90座舱

3、电动车时代的被动安全,比油车难度更高

以前油车的整备质量轻,现在电车随随便便上两吨,里面还装了一个电池高压包,被动安全性能超级难提升。不过沃尔沃也算是业界老行尊了,这点是难不倒的,我看他们专门设计了原生纯电平台的笼式车身架构,整体扭转刚度比以前的沃尔沃车子提升50%,顶压可承受重量至少是整车质量的4倍,比上一代车型的碰撞能量吸收能力提高20%。

电池包也非常坚固,在60km/h时速的碰撞下能做到电池0变形。此外电池包的BMS电池管理系统是全栈自研的,紧急情况下3ms内就能断电,而且是更可靠的硬连接BMS通信,这些核心技术都掌握在车企自己手中,不是外包的。

说了这么多观点, 最终总结一下 :冰箱彩电大沙发带来的用户体验确实重要,但建立在安全的驾驶环境下更重要,而且电车时代的安全定义完全不同了,智能安全占了很大比例,而真正能做好智能安全的品牌,基本都是有全栈自研能力的。因为,安全系统作为一套主打「靠谱」的系统,是需要车企将整个链条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这也是沃尔沃在安全上绝不采取「外包/代研发/代工」的原因——能力可靠,消费者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