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娱乐

如何评价韩庚、郑恺主演的电影【前任 4:英年早婚】?

2023-09-25娱乐

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前任四】试图探讨婚姻与爱情的关系,也是情感因素与非情感因素的冲突。婚姻是一次身份与责任上的巨大改变,意味着男女双方要在新的舞台中各自承担起新的定位与职能,这也对应了「年龄」带来的「人生阶段进展后的新定位」,从而导入了孟云和余飞的中年认知。

在电影的开头,孟云就被母亲催婚,步入三十岁的他需要进入婚姻的人生阶段,这也意味着一种新的「成家责任」被他自己附加到身上。这种成家立业的新阶段形成了一种负责任的有力男性形象,匹配他的年龄段,并延伸出了孟云自我认知中的一系列「条件」,从身体到学历到物质基础,也包括性格等因素。婚姻是过日子,不同于相处时间较短的谈恋爱,必然会因为性格、学识、价值观、经济能力等等环节的差异而带来摩擦,在谈恋爱时则可以通过各自独立的生活环境而消化。就像丁点所说,「恋爱是将优点拿出来,而婚姻则是将各自的缺点拿出来」,而这种更现实层面上的细节问题则与纯粹的感受性爱情不绝对相关。

因此,以「非情感因素」为核心的婚姻中是否能延续爱情,就成为了影片的探讨主题。孟云接受了相亲这种开局即看「条件」的婚姻促成方式是合适的舞台。如前所说,他以父母与自己赋予的「三十男的负责任形象」而参加相亲,而围绕该形象则导出了种种的诉求:从开头的精子活力检测(生育),到健身房中与余飞的锻炼(身体),再到与余飞抱怨时自夸的事业、长相、性格,都在强调着他对于自己进入相亲市场中婚姻匹配条件充足的观感塑造。

然而,出于对原生家庭的责任,对人生阶段的吻合,对夫妻家庭的条件,等种种非情感因素而产生的结婚诉求,必然是对纯粹爱情的污染,让相亲无法成功走到最后一步,因为它淡化了最根本的爱情因素。这些都是当代相亲中最常被提及的东西,男女在对方面前塑造并强调着各自符合当代价值观的形象,这是他们认知中适合且在当代婚姻中不可让步的非情感因素,具体延伸出了种种对婚姻的理性判断条件。

电影在第一阶段用一种戏谑的方式表现并否定了这一点。孟云在相亲中被告知「老」和「油」,分别打破了他对「精子能力」与「健身塑形」的努力,也分别对应了医院检查和练习举重的桥段---前者的悲观结果,后者在漂亮女孩照片前的瞬间破功,也都早早做出了有力形象的逆转。而在另两场相亲中,孟云先听从余飞的「相亲形象营造礼仪」,第二次则是自行表现出风度和情商,却分别被「礼貌婉拒」与「直接买单」的两极化方式打破。他对应成熟年龄阶段的一切形象都没得到好的结果。

在另一方面,电影也不保守地表现了对女方当代化形象对婚姻中自我定位的影响,她们拿出的符合当代价值观的女性形象,正与男方的「符合家庭责任与年龄阶段「形象比较类似。一个是「坦诚直率不世故」且「骑驴找马」形象的女孩,是一个形式上的「自信」与「男女关系中上风」,另一个则是「婚姻育儿强规划性」的「独立自主女性。她们在婚姻中想展示的形象不同,却都符合当代社会中女性主流价值观的某一方面,且都因其形象不纯而导致了相亲的失败,这带来了导演对此的否定态度:坦率实际上是得罪人的无礼,独立女性在相亲失败时也露出了「不想aa制」的不非独立之光彩一面。同时,孟云在几段相亲戏中表现的也非常尴尬,与他试图展示的条件与形象完全相悖。显然,没有人真正拥有无缺陷的完美形象。

导演在这里区分了男女人物,男方比较贴近传统价值观,以此塑造出自己的完美形象,女方更加当代化,展示价值观在婚姻中的不可妥协。他们都想展示自己符合某些「年龄阶段」与「传统/当代价值观」的条件和形象。但是,如果仅以「价值观」为主导,那么婚姻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此外就像上文所述,我们每个人的形象事实上也都是不完美的。因此,价值观必须做出让步,并互相接受对方形象中的缺陷。

在男方一边,孟云自以为的生育和身体并不健壮,而其他条件更是在相亲市场里不占优,而女性一方的各种表现也是或过度或伪装,其价值观其实并非真的牢不可破,不可修改。婚姻想要成功,必须由双方进行合作,承认男方条件与女方价值观之于婚姻的阻碍,并谅解对方与妥协自我,促成这一点的爱情终究是婚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没有人的形象条件真正符合所谓的完美,某些价值观上的固守更会对婚姻关系产生阻碍。因此只有爱情才能弥合这一切,让不完美的缺陷条件得到谅解,让固守得到其人自发的让步。

为了做到互相谅解与自我承认,第一步当然就是「放下伪装,展示真实的自己,拿出不完美与固守的一面「。余飞和丁点这一组正是对此的正面表现。最开始,余飞试图展示自己负责任的三十岁男人形象,「生下来然后结婚」,对丁点担负起男人的使命,而丁点「我还在二十代,为什么非要结婚」的反问,事实上已经否定了余飞这种「负责任形象」的积极意义,这不过是他根据社会传统认知而做出的态度,却没有具体把握到丁点的个人想法,二人「传统男性和当代女性」的价值观摩擦也由此产生。而二人的试婚期,更成为了对「各自表现出某种形象」的直接否定,他们按照一般概念里的好夫好妻模板,相互体谅并无微不至,这种行为在「外卖当下厨」的结果中直接成为了「对某非本心形象的表演」,引导出了二人的无法忍受,随之回归到了真实自我的共处--这才是延续性的正常婚姻家庭状态,随之因各自真实存在的非情感条件、价值观差异,而面临了「接纳缺点和思想让步与否」的考验。二人的爱情是否能抵消非情感因素的不匹配,并最终给出了「爱情弥合完成」的结局,也是影片的主题:爱情对于现实中「没有一对情侣不会产生差异摩擦」之婚姻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孟云和余飞形成了对向的镜像式发展关系。孟云遇到了黄悦,不再抱有此前相亲的形象塑造与条件展示,而是如他所说的「交流」,在真诚的交流中获得心灵互动,建立爱情,考验纯爱对婚姻的作用。第一次见面时,二人对「应付父母」的坦率,对做手术的谈话,都非常真实而自然,各自并不完美的真面目得以展现,而黄悦戴着「小时候不都这么戴嘛」的喷香挂坠,则暗示了她与孟云相处的一种回归,回到小时候的那种纯粹关系之中,一切都是原原本本的。这延伸到了随后孟云和柳柳的相处方式,从一开始的理性逐渐变为纯爱的相处方式,以结婚目的性的相亲开始到恋爱的交往,柳柳从逻辑分析到感性真情。另一边,余飞和丁点从恋爱开始逐渐尝试理性的相处方式,磨合条件上的契合与妥协。对比性地相向而行,通向「成功的结婚」结果。

最终,前者失败,后者成功,证明了以爱情支撑的让步妥协的必要性,前者则缺少了这一点,只是从原始的「完美塑造形象和条件」变成了粉红色的纯爱,前者在片子的第一阶段已经被证伪,后者则同样童话,可以说他们始终没有落入真实的日常生活,而是前者的「表演形象,迎合条件」与后者的「非婚姻式相处情侣」。婚姻始终是现实,落地到日常生活的,需要打破刻意塑造的形象,面对并不契合完美的条件,互相妥协爱情与「非情感」、「未婚」与「已婚」的两极化出发点,通向「成功婚姻」的共同终点,形成了两重的课题:前者中爱情是否足以压过一切而成就婚姻,后者中条件是否会被爱情压制而延续婚姻。

作为结果,导演给出了一个比较暧昧的论调。一方面,导演也承认了爱情之于婚姻的非唯一性:林佳与前夫因为育儿规划的分歧而离婚,她与孟云的分别虽然处在浓烈爱情的不舍氛围中,却依然没能复合。非情感因素同样是婚姻中的必要品,爱情重要却并不唯一重要。孟云为负面,而余飞和丁点给出的则是正面的证明。

在孟云和林佳的再会段落中,导演表现了二人残存的爱意,却用林佳的儿子阻隔了他们,林佳充满爱人默契的递烟换来了「戒了」,更是强调了爱情的局限性,它并不能扭转二人因各自不让步而导致的失败结局,无法弥补其失败带来的时间鸿沟。孟云在这里做出了「如果我当时退让一下」的反省,而女方的「不退让」则马上出现在下一场戏,另一个前任在孟云面前展示了自己坚决不可撼动的独立女性思想。由孟云的两个失败前任出发,导演给出了自己的结论:仅有爱情是不够的,只有爱情的存在与非情感因素的让步兼有,从而达到微妙的互补平衡,婚姻才会成功。

在影片的展开部分,孟云迎来了自己对婚姻态度的考验升级:从现实条件出发,他用「相亲网付费会员」的经济方式遇到了柳柳,初次见面时代后者以经济角度大谈离婚,随后则套出孟云的八字试图用算命来测验二人匹配度,更是细致观察到孟云对相机的喜爱而作为礼物,一切都显示出了升级的非情感因素,理性与经济;而当柳柳和黄悦一起约孟云吃饭时,孟云回应以「不选边」地坐在二人中间,暗示了他在爱情与「理性」之间的婚姻选择倾向。

有趣的是,随着后续剧情的展开,孟云选择了柳柳,似乎做出了对「理性」的选择,但却依然在柳柳的引导试探下转到了纯爱的一边。柳柳自身展现出了成功婚姻所需的特质:在二人联系的段落中,镜头从柳柳的「律师奖杯」转到了微信头像的「宫崎骏动画」,而第二次见面时,柳柳拿起自己给孟云买的相机拍照,用八字算命开温馨的玩笑,其连接二人的方式也从「理性分析」变成了「感性交互「。这一切都意味着柳柳的转变,从纯粹的理性婚姻者变成了理性与爱情兼备的存在,这才是婚姻成功的基础,以前者对接日常生活并完成让步,以后者提供前者让步的动力。而对于自己相中的婚姻对象,柳柳则以「单身的人才能拥有最完美的爱情「「婚姻从法律意义上确保了爱情,否则便会无成本地选择结束」「有重婚罪没有多重恋爱罪」等话语进行试探。她强调了婚姻对爱情的重要作用,也表明了婚姻之下爱情的必然不完美,因为其与恋爱的本质并不一样,不具备恋爱的「互不妥协、不合就散」,而是要在现实成本的约束力下互相让步,将之维系下去。

然而,孟云却最终保持了对完美爱情的渴望,没能通过考验。在他的自白段落中,强调了「习惯单身」,这就像是前女友所说的「舒适圈「,并不愿意为了他人而改变自己,与柳柳的约会也都是充满粉色气泡质感的纯爱状态之中,像年轻情侣一样地看电影、吃小吃,亲密互动。对婚姻来说,这个部分当然是重要的,但决不能是孟云与柳柳相处中的全部。事实上,柳柳从理性到爱情的形象转变便是她对婚姻所做出的改变,而孟云最终却在她「想好为什么结婚了吗「的问话下沉默,被她判断「不想改变」。可以说,孟云对柳柳的接触其实只是对自己与林佳关系的再尝试,却依然没有如自己所说的「退让」,最终也无法免于柳柳走上与林佳--以及闪回中另一个前女友---相同的结局。

而余飞和丁点的后续发展,则从正面给出了结论。在孟云与柳柳即将结束的同时,电影将余飞二人的遭遇与之进行了平行的对比处理,让同样遇到「必须妥协」而苦恼于婚姻的余飞成为了孟云的反例。大老板的「少接触」无法成为余飞处理好婚姻关系的引导,反而说出了婚姻难行的原因,接触就会看到对方的不完美与不合适,因此只能少接触,但婚姻本身便是接触,大老板说话时包括妻子在内的一片尴尬暗示了大老板婚外恋的事实,这显然不是可取的解决方法。余飞也回到了孟云一样的「不妥协」状态,晚回家、聚会,花钱与自由。但是,二人在婚姻困境中的平行发展却走向了不同结局。余飞与丁点在即将分手时充分表现了各自的不完美,余飞喜欢自由而不是保证婚姻时的负责任成熟男人,丁点想要余飞对咖啡馆的建议而并非真正的独立女性,同时也都似乎不想做出「空间「上的妥协,让步掉自由与依赖的需求,一方减少空间,一方给予空间。

然而,当余飞看到装着二人每次坦诚局时写下的「优点」字条时,他的婚姻就与孟云拥有了不同的性质。每个字条都是余飞对丁点种种要求的满足,而丁点对余飞「敷衍了事」的行为故作不知,也是对他的一种让步,这就构成了空间上的互相平衡。这些字条的产生源自于爱情,是双方对彼此爱意存在的观察,内容却是更加现实的「互相接受不完美与不契合」。

这正是余飞之于孟云在本片剧情中的区别:他和丁点进行的是以婚姻成功为前提的实验,本身就对「日常现实」有所觉悟,必然会为了婚姻而进行磨合与妥协,而孟云的相亲则如他和试探他的柳柳所说,是不为了婚姻的「体验」,必然会在毫无意识觉悟的情况下追求不妥协的完美爱情。

事实上,余飞和丁点的互相妥协是这一组人物的主要内容。它强调的是爱情之于现实婚姻的力量,因为爱而抹平了摩擦,承认了非情感因素对于任何一组情侣的必然存在与冲突影响,但同样肯定了爱情对婚姻的核心作用,足以消化这种影响,实现成功的婚姻。他们的「坦诚酒局「串联起了全过程,第一次的段落给出了定调:从「正式形象」的伪装到醉酒后的真容,余飞不再成熟,丁点也说着「你得陪我」而淡去了独立女性光环。喝酒是很好的方式,它最能让人彼此坦诚相对,也最外露地表达真情,爱情的存在在第一次「装进对方的好」的盒子中得以逐渐确凿,而伪装的去除则带来了固守之物在爱意交流下的让步,以爱情促成了对不完美与价值观的谅解和妥协。第一次是经济问题,关于余飞乱花钱的大男人,第二次则是「给予空间」,破除了理论上正确的「信任对方,给予空间」形象,也因为感受到对方的爱而接受了互删前任微信,对对方的「不正确」进行双向让步。

本片在表达上有所尝试,其「爱情与现实婚姻的关系」之主题也是非常具有生活价值的。但在表达效果上看,作为更重要的一组情侣,结尾处的孟云和柳柳却是含糊的。他们的纯爱并没有让相亲走到婚姻,而「长久的爱情」恰恰是是孟云所希望的东西,绝非他所说的「单身中的短暂关系」,因此才会对柳柳的离开痛心不已。这对应着影片中段的情节,孟云与林佳充满爱意不舍的最终分别,再现了他与林佳的一幕,叠加形成了纯爱对现实婚姻的非唯一决定性。可以说,孟云需要长期稳定的二人关系,却不需要现实日常里会打破完美的婚姻,但只有婚姻才能如柳柳所说的「确保关系」,因此孟云追逐长期纯爱不可能成功。

但是,孟云和柳柳又在分手后各自来到餐厅,通过叠纸鹤而形成了无意识之中的情感互动。这又不同于孟云和林佳的彻底「正式告别」,打破了明确的「分手」状态,在印证爱情依旧存在的同时,又在跨越时空的层面上似乎实现了「重逢」,留下了未来的希望。这个结局当然会让很多观众感动,在爱情被婚姻打压后的不灭与再会的希望中萌生遗憾与幸福并存的感觉。但是,这意味着二人的婚姻在纯爱之下的可能还是反之?亦或是意味着孟云的即将改变与让步?从主题的表意而言,这个结尾无疑是不明确的,或许需要下一部作品来给出解答。仅从本片内部而言,它给出的结果更接近于:承认了爱情的不灭,但仍旧是以「独立于现实婚姻」的方式出现,而再会的希望在一方面冲淡了爱情的非万能表达,其方式则同样是独立于婚姻关系的跨越时空状态,于是显得自相矛盾起来--不让步的爱情不足以支撑现实婚姻,却似乎又扭转了「单身的短暂爱情「而延续出「再会」,在现实中获得一种关系,而通篇在探讨的「如何成就长期稳定关系」,其答案「婚姻」的重要地位在结尾也遭到了巨大的动摇。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或许是,导演既不想让婚姻主题完全转为爱情童话故事,又考虑受众体验与类型定位而不能让落点过于沉重消极。于是,他给出的答案也就只能是不明晰的。它更多只是提供了一个偶像爱情片模式下的结局,乍看之下似乎让人感动,于相对更高更有意义的主题而言则较为不确切,对「婚姻可行性」这一现实主题的解答作用并不大。

同样的问题也体现在了余飞和丁点的身上,并产生更具体的问题。他们以有爱情的价值观摩擦状态进入婚姻,却没有太多真正表现各自固守思想的摩擦,所有行为都处在比较夸张的搞笑状态之中。从互演完美和不让步到暴露真实与妥协,大部分展示内容都是前半部中的搞笑段落,因其过大的戏剧化修饰而不够接近现实。我们看不到他们的摩擦,也就看不到爱情之下的「其实可改变与可让步」,成功的结局也就不太有力度。

事实上,「主题」表现资源弱化的问题在最后一阶段中格外明显。孟云和柳柳几乎所有关于「不让步之爱情与婚姻」的内容都通过对白来传达,二人的段落几乎只是讨论,孟云自己的内心与态度则同样是以自我告白的形式出现,甚至用上述的很多句台词来直接将中心和盘托出,强行点破。与此同时,孟云与柳柳的爱情尚属可见,「不甘心让步」却完全停留在了口头,几乎没有段落展示二人在开始阶段的摩擦与「不契合」,也无法呈现孟云在行为上的「不让步」。

过度且过频繁地依赖文本基础中的中心思想点睛,让本片成为了一部谈话类电影,意味着高度的概念化,而其想表现的「日常婚姻」则需要更重的现实风格:更可信的事件,更真实的反应,更细节的挫折与变化。它甚至没有给主题表意在升级后留下足够的展开空间,从孟云和柳柳相遇就走上了「不停靠文字进行定义、解释、提示」的狂飙突进之路。

按照设计思路执行下去,影片实际上会变得非常具有现实主义视角,也无疑更有意义。但可惜的是,本片的执行其实并不足以匹配该结论的「严肃性」,即使抛开结尾阶段也同样如此。孟云的「表演成熟与自认适婚」屡屡当做了非正向存在而进行处理,用其被反制推翻时的窘迫来制造娱乐效果,变成了一种当代负面形象的「普信男」。而他相亲中的女性人物更是集体被塑造成了符号化的「当代女性」,其行径显得无比刻意,同样趋于负面。由此一来,这一段中的男女都成为了丑角一样的戏剧化定位,其行为与反应的最大效果是扭曲夸大之下的搞笑,必然会与现实产生脱离,很难真正表现出「传统与当代的价值观碰撞」与「男女固守形象的不可持续「。

如果说这里只是一个喜剧化诉求为主的引子,到了孟云和柳柳、余飞和丁点的主剧情部分,我们也依然没有看到够扎实的现实段落。并且,他们两组人的交往又显得过于温馨,非情感因素中的各种条件不合只是一带而过,即使是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余飞和丁点也是如此。从各自不完美的展现到坦诚酒局时从摩擦到让步的表现,都更多停留在了插科打诨与夸张搞笑的定位之上,内容安排上也经常需要以搞笑为主,例如第二次时以蹩脚粤语收尾,说粤语前的交流就空间有限,没能得到相对正经的深入争执与讨论余地。而到了收官阶段的「非搞笑」部分,则又时间不多而难以展开,只能不停地用口头给出定义,而画面上的内容则更接近于口头定义的展示,而不拥有通向定义结论的「发展过程」。

由此,电影的效果转成了轻度摩擦下的都市爱情喜剧,摩擦本身也是为了制造喜剧和浪漫爱情的元素,而非反映现实状态。这是余飞和丁点那一边的问题,一直发展到了孟云和柳柳的结尾---证明了爱情对非情感的压制力量,在奔向婚姻的种种条件匹配失败中依然存在,却又无法真的促成婚姻,只是留了一个念想而已,甚至没能促成二人的再相逢。出于创作诉求考虑,导演当然不能给出「爱情战胜一切」的童话式结果,但他不能让落点太过于沉重,爱情的光芒太过于被磨损暗淡,因此又留下了爱情历经婚姻努力失败后的存在,形成这个结局的主要原因就是导演对「爱情之于现实婚姻」这一主题的欠奉:他没有找到真正扎实的开解答案,或者说这样的解答过程过于严肃,不够娱乐,因此做出了让步,给不出更合理清晰的团圆结局,就只能换成模糊的美好收场。

最终我们看到的,便是结尾给出的模棱两可了---「没有爱情的婚姻无法持续,但怎么在婚姻的相处摩擦中保持爱情,不至于因为摩擦而导致有爱情也离婚,我也不知道」。导演有一定的现实表达冲动,却又让其让位于爱情喜剧的类型化风格,所有的喜剧部分中人物都比较浮空,所有的爱情桥段则都是挥洒的浪漫。事实上,这种让步也体现在了第一阶段中人物的塑造之中,那样扭曲、极端、符号化的女性,以及模板一样的普信男孟云,都不足以真正反应现实生活,最大的作用也都是利用「自黑」的喜剧效果,却削弱了主题的现实性。这也是很自然的情况,因为它的类型化是「浪漫爱情喜剧」,而浪漫与搞笑则都不是真正的「现实日常」落在现实维度的语境中就必然显得很矛盾。

这种「夸张扭曲」风格化之于现实性主题的局限性,事实上是很多电影面临的问题。最典型的就是韩国电影。将矛头指向财阀与官僚系统的时候,它往往用力过猛地将批判对象完全戏剧化,几乎变得不像人类。这乍看之下似乎非常「生猛」,实际上却拉开了与现实的巨大差异,作为批判证据的「现象」不够真实,真正严肃意义上的批判也就弱化了现实指向性。

这样的模棱两可,也正是【前任】系列的一贯问题,田羽生并非纯粹的工具人行活儿导演,每一部中都会试图做出一点表达和思考,婚姻与爱情也确实是当下年轻人中的热门议题。但是,他又往往不能将之一贯到底,或保持其与喜剧打造需求的平衡,导致每一部都是「起个高调,含糊带过」。宋晓飞拍摄的【情圣】,或许可以成为【前任】系列的借鉴对象。

当然,仅以类型化的角度与标准而言,【前任四】在引以为根基的「爱情喜剧」这一小格局下,能够在轻度化的搞笑、感动之中尝试一定程度的表达,已经达到了同类电影中的优秀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