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娱乐

如何评价甄子丹、谢霆锋主演的动作电影【怒火·重案】?

2021-07-29娱乐

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在陈木胜以动作为主的警匪电影里,本作罕见地描绘了警察在警队系统中的无奈,并对警察的生存之信仰进行了深度的解析。而从结果来看,我们感到的或许是深深的遗憾——进步与缺陷并存的成片,让陈木胜的离世,产生了「本能继续精进,却已再无机会」的遗憾。

在开头,陈木胜就强调了甄子丹面对警局中腐朽体制的状态。而他刚正的性格却让他无法配合高层的意愿做徇私枉法之事。于是,他也无法履行自己的正义:在关键行动中被坐了冷板凳。而与他相对地,吕良伟饰演的警察,劝告甄子丹要做事软硬兼施,这点出了他在体系中的如鱼得水。

在这里,陈木胜将甄子丹和吕良伟做了一个对应性的处理,提供了二人的等同——王琨是他二人一起追查,开头关于女儿的互动中,在二人妻子与二人分别的友情描述,也可以看到二人的对等。如果吕良伟是一个腐朽的警察,甄子丹也不会和他关系良好。

但是,就是由于吕良伟的软硬兼施,他就走上了和甄子丹不同的选择:与高层合作的道路。而甄子丹在饭店里的那场戏,高级茶品的特写与甄子丹甩下的两百块钱的特写,凸显了甄子丹刚正不阿、水泼不进的性格。在甄子丹和吕良伟的段落里,这种性格的不同被强化,引导着对正义拥有同样诉求的二人分化开来。而也正是由于吕良伟的这一点「软」与「合作」,他必然不能彻底地贯彻正义。这正是甄子丹不会主动去做的事情,也是他必然无法在警局内生存自如的原因。

在电影里,陈木胜为甄子丹设立的另一个更重要得多的对等存在,即是谢霆锋。在回忆开始的时候,谢霆锋与甄子丹愉快地玩耍,初次显示了他们的共性。而在那场瓢泼大雨中的逼供段落里,他也与甄子丹同样面临着来自高层的非正义要求之压力,而最后也被高层所害,与甄子丹在行动中的被冷板凳对应。

而谢霆锋在出狱后开始采取的激进手段,屠杀曾经陷害他的警察帮凶,并且处置富豪绑架案的相关人等,都是他在被警察体制坑害、对体系内正义失望后的反应——用一种不受体系规矩束缚的极端手段,执行自己的正义。体系中的规矩早已成为了高层徇私枉法、完成自己目的的工具,规矩不成规矩,那么追寻正义的人没必要依靠体系,也不需要讲这些规矩。

与此对应的是,甄子丹在电影里的行为,也同样等同于这种「极端手段」。先是为了追查,在各酒吧里用接近暴力的手段逼供。而后,在各场搏斗之中,更是体现出了他对于体制的脱离。在作品里,陈木胜灵活地运用了甄子丹标志性的肉搏式打斗风格,那些招招见血的出手特写、套上脑袋的塑料袋、突如其来的撞飞人,都凸显着甄子丹与他队友的「超脱法制」,这也是台词里反复强调的「你被人投诉了」表现的。而在甄子丹与谢霆锋对决时,二人拿枪靠墙对峙的镜像画面,也让二人的对等性得到了象征。

换句话说,甄子丹在系统内受到的压迫与谢霆锋对等,而他所产生的反应,也与谢霆锋类似,在跨过系统与规则的极端之中游走,就像谢霆锋一组人在逼供时受到的高层压迫后的暴力反应那样。而谢霆锋在电影里的很多行为,其逻辑便是引导甄子丹彻底走向自己的那一端——反复利用体系规则,挑衅警察的审讯,并用威胁甄子丹妻子的连脉炸弹等方式,逼迫甄子丹违规杀人。甚至杀死吕良伟,也可以看作是逼迫甄子丹的一个环节。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让甄子丹意识到自己当年的那种无奈,彻底丢掉对警察身份的信心,完成肉体与精神上的双重复仇。

由此可见,吕良伟和谢霆锋,其实是甄子丹在警察系统内的两个可能未来方向——或者被迫与体系妥协,放弃自己的信念,或者在无奈之中犯下错误,走上彻底的堕落。而在电影里,甄子丹处在系统之内,重点便放在了谢霆锋的后者一方。从行为上看,甄子丹在执法中的暴力和不择手段是一层表现,而在面对一连串「抓人要讲证据」的挑衅、感受到体系给予的限制时,他也一度陷入了砸爆审讯室、违规殴打谢霆锋的极端暴力之中,则是另一层更为重要的体现——他似乎迷失了自己。

在审讯谢霆锋的重要段落里,最有代表性的画面便是,谢霆锋一伙人在前往警局挑衅的时候,他与甄子丹分站两侧,中间则是警队的标语——他与谢霆锋即将展开的,是针对系统内警察、规则内正义这一信仰的较量,是失去信仰者与坚守信仰者的对决。而在随后的结果来看,谢霆锋借助对规则的钻空子,让甄子丹感受到的体系之束缚与无力,确实让自己站在了暂时性的胜利一方。这是很出色的一个段落,陈木胜借助头顶的打光,让结尾的谢霆锋处在了光芒的照射之下,再加上他与甄子丹的正反打到他个人的居中构图之变化,强化了他此时的「真正有力正义者」之身份。

不知道陈木胜是否借鉴了【黑暗骑士】中的审讯室段落,但二者确实有一定的靠拢——都是极端者对持正者的暂时胜利,都是持正者的暂时性黑化动摇,并付诸于越过规则信条的私加暴力,甚至在打光上也都安排了极端者的亮打光与持正者的暗打光。而稍有不同的是,小丑逼迫的是蝙蝠侠内心中的本质黑暗人性,而谢霆锋逼迫的则是甄子丹对系统内正义的失望,从而倒向自己的「极端正义」。

这个结构是聪明的设计。它不仅仅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双雄对立格局,更让甄子丹个人的内心世界形成了人格上的自我对立,并呈现以双雄对立的形式。甄子丹在曾经的法庭上屡次挣扎,试图解释谢霆锋等人暴力审讯的前因后果,但在讲究事实结果论的法律规则下,最终选择了指证。这种挣扎后对体系的服从、在系统内的坚守正义,是甄子丹一直延续至今的原则。而谢霆锋想要做的,便是将甄子丹在系统内被行政性压迫、规则性局限时体现出的黑化倾向进一步激化,创造与当年自己逼供时类似的不得已情境,让甄子丹走上自己的道路,证明极端化、堕落化正义执行的必然性——「如果当年换作你,你也和我一样。

」甄子丹vs谢霆锋,实则现实里的甄子丹vs「处于谢霆锋当年环境下」的甄子丹,是甄子丹对自己一种极端化人格可能性的对抗。他不仅要在物理上打败谢霆锋,更要在精神上把持住自己履行系统内「警察身份」之正义的信念,而非变成另一个谢霆锋。

事实上,当年在逼供段落里、处境相易后的人生命运,也确实是甄子丹自己内心的疑惑。电影开头第一个画面,便是甄子丹在大雨中的奔跑,他即将前往那个带给他「人情或法治「的疑惑、也是谢霆锋等人走上被系统压迫之极端化的场所。而随后,画面却开始倒放,随后成为了甄子丹的梦境。这使得甄子丹的奔跑动作变成了倒退,离那个场所越来越远。

逼供的场景本身,已经非常关键。它是谢霆锋与甄子丹这一组人物走上分化人生的开端,是谢霆锋遇到、而甄子丹当时并未遇到的体系逼迫环境,也是体制内的甄子丹一种「丧失信念」的黑化可能未来,引出了后续中甄子丹与黑暗自己的对抗。电影里,即使剧情本身已经容易猜到,陈木胜还是「故弄玄虚」地将场景切分成了数个闪回片段,让它贯穿电影几乎全程,强调了其的重要性。

而具体到开头的设计,便更加关键。这种时间的逆流,便带出了甄子丹的内心疑虑——如果返回到当年大雨场景更前的「分配任务「时点,是他选择了谢霆锋的任务,面对高层的压力,他是否真的会和谢霆锋一样?从后面段落中甄子丹种种的受压迫与些许出格暴力来看,他对于当年谢霆锋的同感并非不成立,而他也合情合理地存在着对谢霆锋方向的倾斜预兆,这种疑惑并非没有可能。

由此,双雄的动作戏,也就成为了甄子丹与甄子丹黑暗可能性之自我的打斗。搏杀越激烈,就越能凸显甄子丹内心的矛盾之激烈。这也是上述的「体现越过体制规则的暴力」意义之外,动作戏在本片中的又一个赋意。

可以说,陈木胜延续了自己一贯擅长的火爆枪战,也充分发挥了甄子丹——或许还有拼命三郎谢霆锋——拳拳到肉的动作风格。但这一次,陈木胜的进步在于,将动作戏与文戏结合起来,将动作戏的风格作为了主旨表达的一部分。在陈木胜过往的电影里,这是并不多见的。而这一点,放到甄子丹身上,也同样成立。虽然与叶伟信合作过【杀破狼】系列,特别是深度相对更受认可的第一部,其中的动作戏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个人在大宿命之下的微弱挣扎,但它却依然显得有些薄弱。

究其原因,或许不在武打,而在文戏。陈木胜过往的电影里,虽然经常可以看到双雄对峙的设计,但大部分都比较表面化,双方只是以一种血缘、机缘上的交错而构成矛盾冲突。这一点,在【怒火】里自然也可以见到,甄子丹对于谢霆锋的指认,谢霆锋对甄子丹「不考虑自己情境」之「为自保而抛弃」的报复,构成了二人的表层矛盾。

然而,如上所述,谢霆锋对甄子丹向自己方向上的诱导,让他自己成为了甄子丹的可能之阴暗面,顺势让双雄对峙成为了甄子丹的自我对峙,也让甄子丹的挣扎、矛盾,变得具体、深入、细致、有强支撑。有了更立体化的人物,才能让围绕人物内心表现的动作戏与双雄戏之使用意义得到展开、发挥的空间,也与陈木胜过往的文戏水平拉开了差距。

对于甄子丹,这个论点其实也足以成立。即使是最被好评的【杀破狼】第一部,叶伟信用「飙血对拼、不死不休」的动作戏展现各个人物在生命飘摇下的挣扎之用力,然后又用所有人的必然悲剧展现了这种挣扎的无妄,突出了大环境下宿命的强大——警察被吴京杀死,吴京被甄子丹杀死,甄子丹被洪金宝杀死,洪金宝则发现自己的妻儿被甄子丹砸死。然而,即使如此,这部电影的亮点也更多在宏观格局下的主题表现,而非人物内心的立体化塑造,甚至人物形象都是单薄的全员工具人。

而【怒火】的表达,还并非停留于此。事实上,陈木胜对谢霆锋的处理,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倾向引导上的变化过程。最开始,谢霆锋向警队里曾经栽赃过自己的那些人复仇,向曾经未能处理掉的马鲲复仇,向甄子丹展示警队体系的腐朽、局限。在这个阶段,陈木胜让谢霆锋表现出的,是「跳出法制,惩罚邪恶」的极端化正义者、有理由的复仇者,让他的暴力行为有比较明确的动机。而此时,以审讯室一段为代表,对谢霆锋的打光也是明亮的,反而体制内的甄子丹处于阴影,并配合以人物特写时的倾斜构图。然而,随着电影的推进,谢霆锋的暴力行为开始完全失控,向曾经一起受难的队友下手,向银行的工作人员下手,并在最终当街肆意扫射,射杀无数无辜路人——他已经不再是极端化正义者,也不再有明确的复仇目标,而是纯粹的堕落、黑暗。此时,当他再次与甄子丹共处一室,光线的状态就相互交换了。

事实上,陈木胜借此表达了对系统外极端正义的否定。当谢霆锋深陷于暴力的黑暗,他便不可能再维持自己原本的内心,只会堕落成一个杀人狂魔。在大雨中的逼供场景、逼供后的更衣室、法院的被告席上,他的打光都是明亮的,暗示着此时他的正义尚存。然而,当他进入监牢、并在黑暗中停留过久,他便失去了初心。此外,从「公子」的身上,我们也能看到这种表达:曾经为了正义的他,变成了贪图名表和女人的猥琐者。对此,陈木胜试图用一个微小的反转作为点题——最终决战时,谢霆锋说出自己出狱后第一个杀了背叛自己的女友,让此前甄子丹对他说的「多看看女朋友」落空,也让谢霆锋的堕落上溯到了最开端。

体制内的屈从规则,体系外的极端化放飞,都只能引导出不好的结果。对此,陈木胜还使用了「家庭」这个要素——在开场用「生女儿」做铺垫后,在体制内受困时,甄子丹的鼻青脸肿让妻子受惊,二人呈现出一种淡淡的隔膜;而体系外的谢霆锋等人,则或是杀死女友,或是送妻女出国,「公子」更是在性无能和毁容中痛苦,只能在妓女身上获得虚假的温馨。两种选择,其实都是妥协与堕落,必然会沉沦、失败,让一切美好都破灭。

陈木胜给出的出路,则是甄子丹最后的选择:灰色地带。他坚守在体系中,但又经常以自己的感情而非规则来决定行动,不屈服于体系的潜生态。在接受调查的那一段中,他的表达非常明确,以对方也有家人、共感自己为了保护家人而不得不向飞虎队开枪的规则破坏的说法,解释了自己的行为。事实上,「亲情」只是甄子丹越过体系规则的一部分表现,此前他面对上层与规矩的对抗,同样发自于自己的内心。但同时,他又没有脱离体系本身,没有失去作为警察、在框架内行动的合法性。

绝对的被体系同化、被法外同化,是单纯的黑白,必须身处中间地带,在体系中保留信念。这是电影重要的表达,也在随后任达华对甄子丹的网开一面、同事们一拥而入求情的两个「情逾越规」片段中,得到了落地。

然而,这恰恰也构成了电影可能是最大的缺陷。这一处的展开,实在是过于理想化了。事实上,任达华可以帮助的,也只有「暂时休会」的二十四小时内保有甄子丹警察身份。电影终结在了一天内,我们当然不会看到甄子丹后面的遭遇。但显然,按照规定,他很可能不再有警察身份。那么,所谓的「灰色地带」之解法,又有什么延续性的可行度呢?而同僚们的一拥而入,以情逾法,又带来了什么实际的结果呢?

如此看来,陈木胜所做的,不过是借助电影时间线有限的一个虚化处理而已。他让电影更早地终结,回避了对「中间地带「甄子丹在其后必然遇到的很多问题,也回避了自己需要、但不太可能提供的,确切、扎实的解释。陈木胜提供了一个很优秀的矛盾冲突、一个辩证性很强的讨论话题,但却没能给它提供一个有效的答案,只拿出了一个「限定有效「的含糊说辞。

这让人不得不怀疑,陈木胜的本意或许在于「不给回答」,而是将主题落脚于对人性的中间性与命运的随机性的表达上——如果易地而处,甄子丹确实有可能变成谢霆锋,二者的不同仅仅由当时瞬间的随机选择而决定。甄子丹在执法行为上的暴力化,让他在「没有遇到那般极端情况」时已经有所倾向,便是一种提醒。

事实上,在电影的结尾,我们隐约可以看到这样的暗示性表达。甄子丹与谢霆锋象征着「甄子丹vs黑化可能甄子丹」的决战,并没有以甄子丹的胜利而结局,只是二人重伤后的同时倒地,一个内心面对另一个的压倒并没有出现。而当谢霆锋被无数象征「正义力量」的瞄准点扫中时,本应洗清内心黑暗面疑惑、归为正义力量同伴的甄子丹,却与警察们对向而行,穿过了他们,同时也回避了谢霆锋的挑衅。此外,在稍早一些的时候,甄子丹在枪战中的特写,也依然是倾斜的。与他呼应的,是谢霆锋扔出手雷时的倾斜构图。

最后,甄子丹与家人和谐的画面没有出现,于作品表达而言有些让人意外。既然在摇摆、迷惑的时候展现了甄子丹与妻子的些许隔膜,更展现了谢霆锋等黑化者的家庭破灭,那么当甄子丹找到位置、去除黑暗面后,理应用他与妻子的和谐,形成对前者的对比,这也是体现他解决之道中「人情」的最直观要素。至少,它也是首尾对仗的格式要求——以家庭开始,提出「家庭」在表达中的重要性,并以之收尾。

这些现象,是否说明了陈木胜对「归于人性的混沌,命运的随机」之潜在主题的暗示呢?而退一步讲,没有展现甄子丹家庭画面,或许至少也能说明「中间地带」之解法的含糊与不牢靠——也许是陈木胜砍掉「二十四小时后「之时间点的需要,回避对那一时间点的正面表现。因为在逻辑上讲,系统内按规则办事,不可能不拿掉甄子丹的警察身份,而他与妻子的其乐融融也就不太可能实现,任达华与同僚的人情力量作用也终究是有边界的,于是一切都会坍塌。

这一点缺陷,动摇了电影的宏观主题扎实度,足以让这部电影被扣去2分,从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变为「好于平均标准」的作品。而在人物塑造上的缺陷,相比之下倒显得相对其次了。陈木胜给出了一个颇为立体的甄子丹,而对谢霆锋则相对单薄化。

可以看到,谢霆锋的堕落,来自于对警察体系、同僚兄长的绝望,这让他想要杀死其他人、并让曾经维护体系而不是自己的甄子丹设身处地,意识到维护体系的愚蠢,对体系绝望,走上自己一般的堕落。然而,这当中却有着太多的欠考虑之处。最关键的一点是,谢霆锋对自己「无辜「情绪的来源——谢霆锋接收到的高层逼供指令,确实让他压力很大,然而他杀死犯人的那一下,却是已经获得情报、而同事却去无意义地挑衅犯人所致。这就让谢霆锋的「无辜」自认,在表层上显得不够合理了。

当然,陈木胜想要表达的是,谢霆锋承载了体系内过多压力后、走向「黑化暴力」道路的开端,并与此后甄子丹的行为暴力、逾越法规产生对应。但是,如果想要做这种程度的表达,势必需要对谢霆锋更多的个人内心、外部环境的描写,需要更多的人物表现事件。而类似地,谢霆锋在其后「彻底黑化」阶段的乖张行为,如杀掉「王子」等,也显得有些必要性欠缺。

陈木胜想要借助这种「无意义的暴力」,来强调谢霆锋的完全堕落。但让他的「无意义」成为「意义」,从而将「无动机」的「动机」提供给观众,就需要对谢霆锋堕落来源与过程的深度表现部分。对于谢霆锋这个人物,陈木胜更多地把他当成了甄子丹「黑化线」的一个象征,将大量的人物表现资源——甚至谢霆锋的人物本身——交给了甄子丹,而对谢霆锋,则只提供了「大雨中逼供」这一个场景。而如上所述,由于缺少「高层压力下失控」的更具体表现,这个场景也缺少「谢霆锋无辜、不应该被惩罚、却被体系抛弃」的说服力。那么,这个人物的「立不住」就不可挽回了。

当然,谢霆锋的人物作用主要还是对甄子丹的映射,这一点的完成度很好。然而,如果谢霆锋自身也能立住,那么这自然会构成一个加分点。遗憾的是,陈木胜的答卷,也只是及格有余、加分无力。

而从谢霆锋作用的具体情况出发,本片也无法在这一环节模仿【黑暗骑士】的人物表现模式,作为映射存在的「小丑」谢霆锋,由于其并非单纯的「邪恶黑暗状态」映射,而是更为具体细化,需要同步甄子丹在体制下的被逼迫状态。因此,他也就不能完全抛弃动机、背景等传统人物塑造,就让他百分之百地极致癫狂。

但无论如何,本片在陈木胜的创作谱系中,依然是一部已然「难能可贵」的作品了。在近年来,陈木胜的电影更多地倾向到动作一边,剧情仿佛成了动作的依附,成为了「推动他们打起来」的轮子,这也让陈木胜的标签成为了「火爆」。而这部电影,显然不仅仅是「火爆」能够概括的。

但是,这部电影中陈木胜体现的提升,以及依然存在的些许缺陷,也让陈木胜本人在此时的离世,让它成为「遗作」之创作生涯句点的事实,变得更加让人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