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娱乐

如何评价刘德华、倪妮、刘青云主演的电影【拆弹专家 2】?

2020-12-24娱乐

引子

邱礼涛牛逼啊!

这句话,【拆弹专家2】还没看完,我就已经在心里念叨了不下五遍——放在这类爆米花大片上,细想想,这其实是个特别稀罕的事情。

尤其是,这片子主演摆着刘德华、刘青云和倪妮三个大咖,卖点从枪战、爆炸、断腿、失忆,到阴谋、反恐、自我牺牲、最后一秒钟营救,各种大片元素也可谓是应有尽有,但我从头看到尾,感受就是那五个字:

邱礼涛, 牛逼

有人对这名字不熟悉?可能吧。邱礼涛,【拆弹专家2】的导演、编剧。和刘德华同岁,80年代末在港片的黄金时代以导演、摄影出道,作为导演他有两个标签:

一是 高产 ,30年来导演作品超过70部;二是 ,动作爱情喜剧恐怖传记社会纪实,你能想到的类型,邱礼涛都拍过。

貌不惊人,一头长发,右脚还有轻微残疾。这么多年,邱礼涛从来就不是一线导演,在近几年开始和刘德华合作之前,他也没拿过任何电影节的导演提名,更没有多炸的票房表现。

他就像是个勤勉的「打工人」—— 不挑剧本、不挑演员、不挑预算,给我什么,我就拍什么。

但邱礼涛的牛逼,和「打工人」,可一点关系都没有。

不妨就从这部【拆弹专家2】聊起。

(以下涉及轻微剧透,不影响观影,但建议阅后再读)

1.

夹带私货,牛逼

单纯从一部华语大片的角度,我可以给【拆弹专家2】打个 7分

最直观的那个优点,当然是 娱乐性

娱乐性这个词吧,听着很笼统,好像大片请几个明星、肯花钱堆点场面就搞定了。其实真没那么简单,这几年多数大片——无论国产还是好莱坞——说实话在娱乐性上,都做得很一般。

对【拆弹专家2】这样的动作大片,娱乐性的高低有两个关键:

一是武戏有没有设计感。

这个很好理解,相比堆砌了多少场枪战和爆炸, 如何打和如何炸 ,才是决定娱乐性的重点。

这方面,邱礼涛这次不仅给足了量,更是在设计上很花心思,每场动作戏都尽量保证有一个视觉上的爆点。

举个很小的细节,电影中一场街头追逐戏,一般导演随便拍拍,设计刘德华推倒一些杂物来拖慢警察就可以了,但下面这一个小小的设计,观感上就有一个很好的提升,甚至还起到了刻画人物的作用(拆弹专家,肯定很懂数理化)。

二是文戏有没有嚼头。

熟悉邱礼涛风格的都知道,这么多年他是港味儿保持得最好的香港导演之一,标准的 「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的港式信徒。

港味儿这东西吧,说好听点是风格是怀旧,若较真的话,其实也不乏缺点——比如逻辑简单粗暴,制作土法炼钢,表达粗浅直白。

邱礼涛这么多年,拍了70多部作品,高分佳作寥寥,也和这浓浓的港味儿有很大关系。

包括这次在【拆弹专家2】,大到连续反转和人物塑造(刘德华的转变,刘青云的鸡肋,反派的动机等),小到单场动作戏(医院一大堆警察愣是抓不住单腿的刘德华),也都有强行硬来的逻辑问题。

但这些问题,在邱礼涛的大亮点面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甚至我会因为他这次文戏的表现,愿意给电影多加1分,给到 8分 ——也是个人给国产电影打的年度最高分。

为什么?

因为【拆弹专家2】的文戏,实在太有嚼头了。

邱礼涛把他的个人表达做到了极致,而在国内电影创作、以及如今陆港关系的大环境下,再来看这种夹带私货,就不得不感叹一句,牛逼。

我简单说几个,大家自己去品,先从稍隐蔽的开始:

时间。

电影一上来是2014年,后来就到了2019年,具体日期是10月3日。这两个年份和时间点,在陆港关系中有多特别,看懂鼓掌;

地点。

电影中段几场追逐戏,仔细看会发现发生在花园街和通菜街,这两个街道在过去几年发生过什么,看懂鼓掌。

主角。

刘德华在失忆后,被当局强行注入虚假记忆洗脑。而结尾,倪妮作为大陆演员,则是主动要求被注入虚假记忆。这两个主被动行为,看懂鼓掌;

配角。

出演过河拆桥冷血长官的演员,你可能不熟悉,但下面这张表情包应该见过吧。对,就是右边这个演员。跟这个大火的表情包结合起来品这个长官,他代表了谁,看懂鼓掌;

另一个小配角蔡瀚亿,就是【拆弹专家】中被炸死的那个年轻警察。

这次在续集他继续被炸死,人物变成了反方的人肉炸弹客。注意,他去炸的,是教统局,为什么是这个部门,看懂鼓掌;

再说几个比较直白的:

刘德华断腿后,被长官强行调离前线,他当众举横幅抗议,「用完即弃」;

刘德华和反派之间的对话,反派说自己像晁盖,刘德华像宋江,言下之意,再清楚不过;

电影最后,炸断了青马大桥,同时在想象中将赤腊角机场夷为平地,这两大香港地标,都建成于97年前后,而在电影的设计中,青马大桥就是拯救香港最后的那扇盾牌;

刘德华的几句台词,比如「我不是疯,我是痛」;

再比如说了不止一遍的,「这个世界病了」。

最牛逼的是, 邱礼涛让刘德华——这个多少人眼中的未来特首、优质偶像——出演了一个如此癫狂、绝望与迷茫的病态人物。

那些反英雄的暴徒气质,结尾再用自我牺牲的英雄主义来洗白,也洗不干净的。

里里外外透出的,愤怒的、绝望的、嚣张的、戾气满身的、不管不顾的、忠臣良将无好下场的情绪…

太狠了。

如果我们把截肢、失忆、注入新记忆,和「用完即弃」的横幅、与青马大桥一同沉入海底的结局拼凑到一起,邱礼涛试图表达什么,已经再清晰不过了。

知道邱礼涛狠,但没想到,在这样一个投资巨大的陆港合拍片中,他的狠竟然还翻倍了。

2.

数十年如一日,牛逼

邱礼涛,其实一直都是个喜欢夹带私货的狠角色。

抛开质量高低,他的很多作品,不管什么类型,都能品出浓烈的个人表达。

有的作品非常严肃正经,是对社会问题、边缘群体的人文关注。

比如 【性工作者十日谈】(2007) ,片名看起来噱头十足,内容其实干净得很,对香港千禧年后的性产业做了一次展示与剖析。

性工作者也是人,她们也应该被尊重。还留下了下面这个港片名场面。

比如 【等候董建华发落】(2001) ,在香港回归的大背景下,讲一个拯救少年犯故事背后的香港社会,还是对边缘人的关怀,也还是邱礼涛一贯的绝望味道。

再比如 【的士判官】(1993) ,这是邱礼涛所谓「变态三部曲」中大家较不熟悉的一部,针对香港出租车司机服务恶劣的现象,老实人被逼急,最终以暴制暴。

再看黄秋生这段台词,联想到我们这两年与网约车司机有关的社会话题,好的电影就是有超越时代的力量。

有的作品相当cult,这集中在邱礼涛最为人熟知的那些作品当中。

比如「变态三部曲」另外两部, 【人肉叉烧包】(1993)和【伊波拉病毒】(1996) ,多少人小时候第一次看,被黄秋生吓出阴影。

变态背后,拍的其实还是畸形社会的疯狂。包括邱礼涛身上的反社会与97思考,如今再看,都是可以拿来解读97前香港社会心态的好电影。

另外,在一些看起来很难夹带私货的电影中,邱礼涛依然照做不误。

比如前两年那部 【原谅他77次】(2017) ,蔡卓妍主演,标准的爱情片,但看看里面那个「50年爱你不变」的爱情盟约,你说邱礼涛没有借题发挥,我是不信的。

以上这些只是邱礼涛70多部作品中的一小部分,他太高产,类型又太杂,单过去10年,他就拍了18部电影:

有的敏感到网上的电影条目都被删光,有的冷门到压根就没多少人听过,有的烂到豆瓣连4分都不到,有的则可以在大陆拿到10亿+票房的爆款表现。

如果你觉得,这些七七八八也都算不上牛逼,不妨听我继续往下说。

3.

站着赚钱,牛逼

很多看完【拆弹专家2】的人,都在提一个关键词,港片未死。王晶看过首映后也站起来狂赞:

真TM的好看。那些说香港电影已死的人,他们可以闭嘴回家睡觉了。

这话听着好像很解气很过瘾,但从王晶嘴里说出来,又难免让人不屑。

这也是我今天最想表达的:

港片已死、国产片垃圾这些言论说了这么多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大导演们带头向资本和市场下跪投降。

替邱礼涛和港片叫好的王晶,反过来,就是其中最积极讨好资本和市场、创作上也最没下限的那个。

其他的大导演,无论大陆还是香港,大家可以掰着手指头数数,依然在坚持做个人表达的,还剩下几位。

我并不是说,邱礼涛的牛逼,是他的那些个人表达、那些夹带的私货有多牛逼。毕竟,我不生活在香港,对他表达的那种愤怒、绝望与迷茫,做不到真正的感同身受。

我想说的是, 邱礼涛的牛逼,在于不管拍的是大片还是小制作,不管是陆港合拍还是纯正港味儿,他从来不迎合、不跪舔,不会因为资本和市场而改变自己的导演风格,越是大片,个人气质反倒越浓烈。

有时候,看着右脚有残疾的邱礼涛这么一瘸一拐地辗转在各个片场,和所有人打成一片,真觉得,这才是一个创作者该有的样子——在当下普遍慕强的大环境下,导演这份职业被赋予了太多权力感,也让多少大导演沉迷其中,迷失自我。

还是很唏嘘啊:

港片导演北上十多年,吴宇森、杜琪峰日渐老去,徐克、陈可辛、刘伟强等早已和资本其乐融融,最后大浪淘沙,真正没有被时代改变的,只有邱礼涛。

或者说, 香港那么多北上的导演,最后站着把钱赚了的那个,竟然是邱礼涛。

结语

最后再说个小感慨吧。

从17年开始,邱礼涛和刘德华合作的这三部:

【拆弹专家】炸红磡隧道,【扫毒2】汽车飙进中环地铁站,【拆弹专家2】炸青马大桥,邱礼涛的个人表达完全融入到这些大场面当中,真可谓作者性与娱乐性很好的融合。

其实细想想,为什么,我们会被这样的桥段嗨到呢?全是因为够猛够劲爆吗?

答案其实很简单:

在国产片动不动就要虚构背景城市的现实之下,也只有香港,还是可以放开一炸的「法外之地」了。

刘德华,继续和邱礼涛合作下去吧!老板们金主们,务必多给邱礼涛投资,让他多拍点大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