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娱乐

为什么都很讨厌周冬雨呢?

2023-07-08娱乐

90花影后,2023犯了三个错

岁末年初,轮到内娱「年会不停」。

各色名目的盘点、评奖都来了,但绝大多数都客气分猪肉,不能当真。

比如月中的微博之夜,黄渤大胆开麦,谢谢你们能想到那么多奖项来鼓励我们。

李冰冰比较实诚,领「卓越演员」的时候直言自己不太好意思,不像黄渤和黄晓明,去年没有任何作品。

我更关注的,是当天另一位女演员。

她分到的奖项,是「品质电影人」。「品质」二字就耐人寻味了。

纵观她2023年所有参演作品,先看评分:

4月镶边的【长沙夜生活】,5.5,【长空之王】,6.5。8月【燃冬】,5.6。9月【鹦鹉杀】,5.5,【坚如磐石】,6.3。11月底收官的【热搜】,也只有5.8。

其中,【燃冬】【鹦鹉杀】和【热搜】三部绝对女主的片子不但评分没有及格,票房也全线遭遇滑铁卢,总票房加起来还不到1.2亿。

你应该猜到了,这些电影的大招牌, 周冬雨

不得不说,把周冬雨的名字暂时遮住,都会让旁观者得出相当负面的印象分:足以让观众吐槽,让投资人寒心的女演员。

曾经担忧的「票房毒药」名号,还是落在了她身上。

更加诡异的是,这三部电影明明从牌面上看,是曾让同行羡慕甚至争取的资源:

【燃冬】的导演是被李安亲口夸赞过,数次轻松提名戛纳的陈哲艺。【鹦鹉杀】搭档的男演员是让「性张力」成为热词的章宇。【热搜】是拍出【心迷宫】【暴裂无声】的青年导演忻钰坤续作。

所以,问题来了。

电影扑街,周冬雨该背锅吗?

(凭【七月与安生】与马思纯共享中国台湾金马奖影后殊荣,凭【少年的你】接连拿下中国香港金像奖、中国电影金鸡和百花最佳女主角奖杯,成为华语电影史第三位三金满贯影后)巅峰之后只能行下坡路?

距离【少年的你】(豆瓣8.2)已经三年过去了,【七月与安生】(豆瓣7.5)更是7年了。

2023年所谓的三连扑,对周冬雨来说,意味着什么?

先说结论,我绝对不赞同周冬雨是被严重过誉的运气咖,甚至想夸张点: 周冬雨在塑造角色的表现力与悟性,与已成为传说的张曼玉,还在持续提供惊喜的周迅是一挂的。

本篇将以2023年作品来分析周冬雨的得与失,并试图厘清:当前的华语电影到底给优秀的女演员是机会多还是坑多;一个扫清年龄障碍,淡化人设包袱的「最好时代」到底来了吗?

首先声明,她这一年所有的片子我都看了,镶边的【长沙夜生活】【长空之王】【坚如磐石】没什么可说,重点聊其他三部。

一、【热搜】:被「恶女」和「少女」撕成两半

年末上映,最近刚上线网络平台。

讲述一个唯流量论的自媒体主编,如何在一桩少女性侵案里找回良心,与资本对抗的故事。

电影有一个镜头,很燃。

正义群众声援女主,以直播弹幕的形式。只见正义之师穿透屏幕,拔地而起,大有与恒世大厦比肩的气势。

我被这种小儿科的视觉化处理震惊了,且不说这些弹幕中的情绪还是被修饰过的。被煽动的正义,它的本质与键盘侠的仇富是一体两面的,是值得怀疑、商榷的。

结果,它成了电影的高潮段落。

所以【热搜】本质是一部提供满足猎奇感官的商业类型片,并借了「大女主」或者「女性主义」的时髦包装。

周冬雨饰演的自媒体主编陈妙,是电影的核心人物。

电影正上映那会,有网友把陈妙比作内娱的「新闻女王」。相比于【金枝欲孽】斗过来的佘诗曼,周冬雨的难度更大。

在此之前,还没有一部现代华语片会给「女性媒体人」相对完整的故事线,没有前例可参考。

2019年【送我上青云】,姚晨出演一名女记者;更早年陈凯歌的【搜索】,也是姚晨出演电视人。形象差不多都是刻板印象, 强势、进攻性强,专业性不多

【热搜】干脆大跃步,直接给周冬雨安排一个「咪蒙式」的自媒体女主编角色。一个传统媒体的「叛徒」,以好文笔作匕首,在公众心理G区攫取流量的「女野心家」。

在这个部分,陈妙还是给出了一些「恶女」惊喜。

喝咖啡的她被突发热搜打断,匆匆离去,留下一个红色唇印。她的车,张扬的红色特斯拉。

开篇的这抹红,像是发射信号:凶猛的雌性猛兽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圈地势力范围。

为了让陈妙更贴她的职业,编剧给周冬雨安排了不少金句,以及传播学拗口的理论,比如「沉默螺旋」等等,有些人觉得太生硬。我倒觉得很妙。

很多上过班儿的职场人都知道,老板画饼或者中轻度pua员工,靠的就是说大词儿,越学术越让人不明觉厉。

这一趴,周冬雨算hold住了。

后来的「垮掉」,来自陈妙的转变。

导演忻钰坤没有给陈妙安排感情线,只有一点点功能性的亲情戏,非常弱鸡地证明原生家庭之痛,让陈妙幡然醒悟就靠一本日记决定倒戈去帮受害者。

她意识到自己冤枉了跳楼少女张小穗,决定赌上自己的脑力、财力和人脉去斗恒世集团时,周冬雨的表演就开始被剧本拉扯分化。

一方面,她要延续「恶女」的设定,为了赢,要把战友「拱」到敌营里作为内应,甚至要牺牲个人隐私暴露在公众面前来博得仅有一次的全网曝光机会。

另一方面,周冬雨需要挖掘出陈妙身上类似【少年的你】陈念这样受辱与受损害的少女,与受害者深度共情,完成girl helps girl的主线任务。

恶女与少女的不匹配,让周冬雨的状态一下子紧绷理性,一下子松弛感性,在商业类型片中没有足够铺垫,仅靠偶然事件捏在一起的双重人设,是很难让人信服的。

这是演员用表演难以自洽的硬伤。

二、【鹦鹉杀】:撩拨精彩,宣传失当

宣传策略严重失误的一部文艺片,但也是三部里质量最好的。

电影刚官宣那会,【孤注一掷】正爆,所以【鹦鹉杀】干脆借势,打出帮助广大女性朋友「反杀猪盘」的旗号,让观众错觉:这是一部强类型片,主打女性反诈。

结果口碑反噬,观众直呼上当:说好的反杀猪盘,周冬雨饰演的都市白领周冉明明被骗,为什么一开始就选择自己复仇,而不相信警方呢。

后来,无论导演或者主创怎么强调骗局中人性的脆弱、游离都显得太过无力,也于事无补。

以我的观感来看,【鹦鹉杀】分明是一部有黑色幽默的爱情文艺片。

命题很简单:一个女人爱上骗子,必须同时变成骗子才得到对方。

所以,它需要观众暂时隔绝一些道德感,靠感觉去接近故事。

张曼玉在【旺角卡门】里爱上亡命徒阿飞;周迅在【如果·爱】中爱上一个失意的文艺青年。

塑造这些经典的角色都是需要调动演员很多生理、心理上的感受力,否则就没有说服力。

张曼玉拿出了木讷与迟疑,周迅给出了天真与偏执。

而周冬雨在【鹦鹉杀】呢,面对章宇这样内地少有张力极强的男演员,就得拿出点真功夫。

我相信,她是拿出了肢体语言的本能反馈。

有一场戏,虽无限制级但我都看得有点小脸红。

周冉在海滩上与林致光约会,她像一只扑火的蝴蝶围绕着骗子旋转,刚一靠近又拉开距离,但内心深处是燃烧炽烈复仇心的阿修罗(「天龙八部」说女性阿修罗都是极美但心恶)。

如果演员不下定决心去「撩」,这场戏就不好看,寡淡无味。

在后面的表演中,周冬雨都是凭借专业精神打破了人际交往的安全距离,让观众目睹她与对手章宇的鼻息如何试探、缠绵。

泛红的眼底、鼻头、似乎来自浅醉后的企图心。

至少在故事里,周冬雨塑造的周冉抛弃了一些逻辑与道德感,她的目的仅仅是要验证一种来自生命本源的需求,征服对方。

所以,如果故事停留在两人在飞驰的火车上对视,去赌一把真爱的博弈,电影就完成对观众的试探:如果你是周冉,你会放过他吗?如果你是林致光,你相信她会放过你吗?

可惜,结局必须在反诈类型片中明朗化,周冉必须完成世俗意义上的复仇,将骗子绳之以法。

这也导致,前面成年男女撩拨感的精彩表演变得可笑,甚至有点无厘头。

三、【燃冬】:如果对手太弱怎么办?

周冬雨演感情戏是需要对手的。

前面说【鹦鹉杀】,章宇张力十足,并且他自创了一种来自南洋的普通话发音,更增加角色需要的挑逗力,调动了周冬雨必须拿出足够的应对才能接得住,无论肢体还是情绪。

在【少年的你】中,四字弟弟必须狠狠地放弃偶像包袱,才可能让观众相信陈念是被他保护的,实际上陈念也是对方的保护者,电影结尾挥洒在陈念身上的阳光,是自带女性天然的」母性」,接纳苦难,内化成生存的斗志。

在【喜欢你】中,金城武饰演的霸道总裁其实也是在天才厨师的天真、倔强中逐渐暴露了自己苦心隐藏的脆弱、孤独与抑郁。

由此可见,在演绎爱情关系中周冬雨的能量是超出她小小的个子,要知道她可是张艺谋千挑万选出演【山楂树之恋】的幸运儿,仅仅清纯是不够的。

她,有着所有谋女郎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核:诱惑与包容并存的地母人格。

回到【燃冬】中,毫无疑问真正从伤痛中走出来,并且最彻底的就是娜娜。

她是第一个主动去尝试新关系和可能性的年轻女孩。

因为不可言说的秘密而受伤,毅然决然去延边当导游;看到形单影只的浩丰(刘昊然 饰),娜娜敏感嗅出同类抑郁情绪,并且主动递出橄榄枝与之交往,连亲密戏也是她主动的,问出「你是不是喜欢男的?」

她可以接受厨师朋友韩萧(屈楚萧 饰)的撩拨,却始终坚守底线,暧昧浅尝辄止。

在三人行中,娜娜内心深处尚未苏醒的坚强与进化能力,导演用她与黑熊的对视魔幻化地说清楚了。

娜娜就是能够蜕变新生的熊女。

其他人呢,浩丰回到原点,韩萧继续流浪,只有娜娜真正走出来,与过去和解(选择回河北老家过年)。

所以,三人行里,她是真正的C位。

与其他两位年轻演员相比,娜娜立住了,故事才算立住了。

屈楚萧因为任务相对简单,只需要稍加释放荷尔蒙张力,松弛松弛就能博得好感;而刘昊然表现的抑郁人格过于呆板,就像某位金马影后在宣传短片中塑造抑郁症患者,都太想当然。

周冬雨缺一个发球和接球的好搭子。

上述列举的几对相对成功的案例里,章宇会琢磨细节;四字弟弟斗心旺,有反差;而金城武呢,本来就是全亚洲都知道的黄金王老五与骨灰级i人,不用演都像。

所以,效果不言而喻。

所有刘昊然与周冬雨的对手戏都显得轻重失衡,倒像是学院派师姐带领师弟完成的课堂作业。

结语:周冬雨主动「犯错」, 「大花」是时代产物

周冬雨在2023年主演的三部影片,在我看来,在她的部分肯定不能算敷衍了事,可以说每一个角色都是相对完整的,并且也有可圈可点的细节。

这三个角色,都是周冬雨的自主选择,尤其是三部里,个人觉得质量最好的【鹦鹉杀】。

不到四千万的票房,对于普通国产片,那肯定很一般。但在2023年脱胎于电影节展创投的院线片里,却是票房第二高的。(最高的是4月上的【宇宙探索编辑部】6704万)

从影响力和奖项来看,周是可以靠拢「大」演员那挂。于名不见经传的电影创作团队来说,她的加入更算得上某种程度的反哺。

在电影下线后,【鹦鹉杀】导演麻赢心在GQ的采访里,聊到电影的诞生过程,其中周冬雨的部分让我印象挺深刻的。

认真但直白,有观察也有判断,没架子但有脑子。

那一条我们拍了好多次,冬雨一遍一遍地哭,哭到精疲力尽。我当时觉得差不多了,就喊了停。这时冬雨来到我看监视器的房间,说希望和我单独聊聊。等其他人离开后,她问我,为什么不继续拍呢?我说我觉得已经很好了。她当时讲了这样一句话,「 你觉得很好的时候的样子我是见过的,现在不是 。」后来我们聊了很久,她说,「 我希望你100%地执行你的想法 ,我接这个戏来到这里, 就是来让你100%执行你的想法的,我会一直支持你 。」——【鹦鹉杀】之后,她决定讲出自己的故事by GQ报道,作者康堤

对周冬雨的这种唱衰,很时髦。

毕竟在内娱或者市场里,扛票房就是业务能力的一大表现。

周冬雨在短期的「江湖地位」受损是可以想象的,但于演员周冬雨而言,2023年的三种不同尝试,却够有趣,够精彩。

李安去年那句刷屏的「宁愿犯错,不要boring」,我也想转送给周冬雨。

我觉得人的积累都是有限的,如果你已经把自己所有积累的东西表达完了,那么必须得去积累更多的东西,不能一直沉迷在以前的舒适区里面。

今年上映的确实偏文艺,至少都不是那种大的商业类型。就像我刚才说的,我选择的是我喜欢的、感兴趣的故事,毕竟我只是一个演员,我想回归到演员和内容本身,商业或者文艺并不是我选择的标准。

——周冬雨(采访内容)

而真正影响她发挥的深层次原因是,整个电影的舆论场与语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至于演员不得不被裹挟。

很多观众的耐心变得有限,需要不断被爽点刺激才能坐得住,但与此同时,又习惯性地用逻辑去推敲合理性、用经验质疑戏剧化,甚至会受当下的流行话题对号入座。

回到最初的疑问。

周冬雨的表演能否发挥,以及发挥到什么程度,我觉得依托于创作环境的多元程度。

与【热搜】前后脚上映的猛片【涉过愤怒的海】,周迅的表演被称赞,但那是四年前就杀青的作品。

四年前,正是【少年的你】公映的2019年。

如果「少年」在2023年公映,诸位觉得会不会删改更多,甚至它还能如期面世吗?

与其去吐槽周冬雨甚至更多专业演员的演技是不是拉胯,不如去审视他们拿到手里的剧本、即将面对的创作动线是不是专业、合理且有生命力的。

一个好的演员,绝对不可能在自家浴室的镜子前完成经典的表演。

回到开头描述的评奖场景,尽管没有任何作品的李冰冰能拿到一个「卓越奖」,她当场就表示,今年努力尽快拿出有分量的作品。

虽然也有一些网友吐槽这是「关系奖」,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得承认,没有「大花」压阵的颁奖礼分量锐减。

更让人唏嘘的是,「四旦双冰」六朵「大花」中能够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下,能够安然无虞出镜的也只剩下章子怡、周迅、李冰冰三人(排名不分先后);其他三位,或污点或神秘消失或彻底隐退。李冰冰专注幕后运营公司,又只剩下章、周两朵。

我一直认为,「大花」是时代产物,娱乐行业在上行期,有相对宽松的边界规则,资本助燃,演员的实力倘若加持野心的羽翼,很容易与市场达成双赢。

彼时,哪怕观众津津乐道的大花互「撕」,依然是在默认一种成王败寇的游戏规则:集体的「慕强」造就英雄、偶像,也在他们身上投射了逆天改命的希望。

但此时呢,三年疫情之后,娱乐行业市值成为「笑话」, 道德成为最表面,也最容易讲出来的评价标准 ,在它之后还有更多微妙、复杂的审视、考核。

不少观众在演员(角色)身上寻求的是情绪共鸣,而情绪是最没有道理,也最容易在瞬间崩盘、反转的流质。

让一个演员来承担、解释这一切,是艰难的。

「大花」需要有肥厚营养的野地,而周冬雨们的土壤是专人打理、精细的流程化试验田。

她现在面临的困境就是,既要又要还要,最好还得创作丰收。

未来,她还能否让人信服影后的荣耀,很大程度上就要看这片试验田到底是一味追求产量还是可以考虑品质,又或者,能有那么一小块空间还原自然,让人性跟故事、角色嫁接、自由生长。

长成什么样,就什么样。如此,恰恰可能最接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