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娱乐

如何评价吴磊、蒋勤勤、陈建斌主演的电影【草木人间】?

2024-04-02娱乐

【草木人间】是一部属于如果你带着某种预期去看的电影,你会觉得他非常奇怪,但是如果你不带某种一定想看到全局布满的某种情感的话,就会觉得这部电影很有个性。

简单来说,他就是半个【白塔之光】加半个【孤注一掷】。

这个电影总共分成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的视觉风格有非常大的差异——从一开始的绿色,慢慢变成了中间的红色,再到最后的蓝色。

同时它又分裂成三个不同的风格,最开始是一种乡土电影的风格,到了中间是发疯癫狂,而到了最后又回归到了一种诗意和宁静,还夹杂了一些青春文艺片的感觉。

我有一个错觉,感觉似乎是专门为了想要拍蒋勤勤沐浴的这场戏,陈建斌才把整个电影给搬了出来。

传销。

这是电影的宣发最主要切入的角度,这也是让很多带有类似期盼的观众,就容易发生落空的可能。因为电影到了1/3之后才出现传销,前1/3就是在采茶,你甚至都不知道在看什么。

这是抱着一进来就想看到【孤注一掷】的观众会摇头的地方。

他这第1段拍的也很好,单看的话。

苔花作为一个采茶女,生活在一个个人性被压抑的社会之中:她的职业和她的形象在一座绿色的山上融为一体,她的生活空间必须和其他的姐妹进行分享,导致她没有任何秘密,她想做的事情也被已有的双方的子女父母所反对的。

但只要熬过这段——虽然转场看起来很生硬,不过仔细想想也不是不能理解,究竟是谁举报给钱婆婆的呢?当然是苔花最好的那个姐妹了,反而隔壁嚼舌根的那个看起来关系不好的姐妹是真没说过。

然后就出现了传销诈骗几连扣,最开始的钱大师在直播中塑造的形象,之后卖的量子桶,然后就是进入到最最刺激的场合——蝴蝶国际。

这个蝴蝶国际的诈骗形象是混杂了很多层不同的方式的。所以怎么样让人完全进入这个氛围之中,然后又保持一个抽离感呢?

答案是电影作为屏幕的隔膜,第一时间就隔断了这样的可能性。

里面有很多种镜头,就是来刻意防止你沉迷其中的。

比如说旋转镜头,当时那个叫董万里的弟弟在那儿大声的蛊惑苔花的时候,中间有一条无形的旋转轴,在视觉上直接把人绕晕——由于生理的反应的不适,就会直接削弱心理的沉浸。

比如说平行蒙太奇,稍微有一点沉浸,就直接切到目莲那边的量子桶,目莲那里没有讲几分钟又切回来,把人绕晕就是电影希望达成的目的。

总之一切都是在逐步(足部)控制人的心智,不管是通过什么足贴,还是通过量子桶——这咋就跟脚一直过不去呢?是因为双脚是连接人和大地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吗?

目莲第1次救自己的母亲是真没救下来呀,蒋勤勤贡献的一个非常具有震撼力,颠覆性的镜头就是变成一个女小丑,在雨中癫狂发笑,雨水打着她已经化的妆,这个是她极其张扬的、极其刺激的、极其震慑的躯体语言。

而后面也能明显的看得到,更加高级的洗脑模式,那就是灵修课程——这个课程在前几年的时候,我曾经看到过类似的案例,比【周处除三害】还要疯狂。

就是通过贬低人的精神,通过这些虚假的思想实验想象,强迫人去面对情感冲击,最后达成完全操控其目的的作用。

而后交替出现的「砍树」这一非常明显的电影象征,动作就衔接起了目莲寻父的过程和被诈骗两者之间的隐喻关系了。

「精神控制」当然不仅仅传销,还有各种可见的、隐形的控制方式。

电影一开始,目莲要寻找自己的父亲何山,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精神执念,这份执念是造成他们母子悲剧的根源。

何山其实无处不在——茶山也是何山,草木人间也是何山,就连电影前后出现的【山河卷】,都是何山。

苔花想要和钱叔在一起而不得,明面上是受到了各方社会规训的压力(无论是他的儿子目莲,还是钱家奶奶),但实际上也是有那个无法翻越的何山 (高山)在那里。

目莲寻找自己的父亲,由自己的父亲所诞生出来的正反合三方面的精神力,它形成了一个象征符号:

正的符号就是非常具有佛法禅宗的意味,仿佛是放下了一切远离遁世的感觉,目莲相信了自己的父亲何山的说法:属于父亲的那棵树还在,所以他的父亲并没有去世。

不过负的说法来讲,它就是精神控制嘛。仿佛一定要寻找到父亲,这一非常强大的父权制符号,才能够获得人生的意义和解脱。

寻父符号其实在整个电影中都有所贯穿,而且是以非常拧麻花的方式来进行的。目莲寻父就不说了,接下来这一行为的神圣性很快就被解构了,因为他参加了量子桶的这个职业,他的老板直接说,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爸。

哦哟,我都想打人了,我拳头都捏紧了。

这还没有完在量子桶里面的所谓话术,除了老板要当员工的父亲以外,这边也还有非常极具欺骗性的描述,就是这些员工要当那些老年人的孩子——一口一个爸妈的叫着,非常强烈的将家人这个符号变成具有欺骗性质的话语。再后面那个蝴蝶国际直接就是当家人了——为了演得更像,万晴那(假)两口子还直接又叫了个假儿子出来。

母亲苔花精神受到刺激之后,就进入到了电影的第3部分:儿子目莲背着母亲重新回到山里,想在山中寻找到那棵树,然后通过上来唤醒她。

你这个做法很超现实啊,非常非常…像【宇宙探索编辑部】……要知道这部电影可是。票房很低的存在,因为突出一个象征大于隐喻,符号大于内容。

我当时看到他把母亲背回山里面,就觉得有点不对了,结果真的是整出了一条和宇宙探索编辑部很相似的搞法。

母亲莫名其妙失踪了,孩子去山洞里面找她,发现她坠水了,然后母亲呛了之后复活,远远来了一只老虎,她和这个老虎对吼,她清醒了……出现了非常精彩的沐浴场景…

……这就有点意识流了啊,不是说不好,拍的非常好,但是很意识流…

更加意识流的是后面又给了很短的几分钟,讲他们母子二人好了,连带着钱大师也一起都好了。就这?啊?你?该不会是串场到【月光武士】了吧?

仔细想想,有个短评说「【草木人间】是中国版【你想过怎样的人生】」也不是没有道理,也是选三条路,也是一条「过去的日常」,一条「超现实的体验」,一条「未来的想象」。

但是三个部分之间的衔接,无论你怎么圆,都会出现一个非常明显的电影气质的断裂。

最开始的采茶的拥有乡土气息的风格,中间的疯狂地陷入传销的风格,以及最后的在山中极具诗意的和文艺片的风格,单看都非常好,单看都有各自的情绪可以衬托起的美学。

但是这三个美学放一起就不行——不只是我本人,我们那次看的首映在场有很多观众看到后面都看不懂,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转,也不知道目莲的大段独白为什么非要以这种方式来表达?

我们当然可以认为,苔花在三个阶段经历了压抑、疯狂和重生,这种非常具有禅宗意义的改变。可是三个改变都是靠顿悟,而不是渐悟所达成的。

也就是说在这个作品的风格切换期间,电影的蒙太奇并没有起到情感缓慢转移的作用,而是一种非常大落差的方式,将情感快速切断带给观众。

电影当然可以指责观众不懂它的良苦用心,但是不懂这件事情本身,就是电影制作中的过错。

我后来又仔细反思,究竟是电影的问题,还是电影在宣发的时候造成的问题?我明白了,电影品质当然也有断裂承担的锅,但是更大程度是宣发的问题。

草木人间有两版不同的海报,一版是往草木的方向发展,讲人与大地/绿色之间的关系;另一版是往疯狂的方向发展,主要是目莲和苔花在人群之中不断发疯的癫狂的状态。

在整体宣发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策略是更加倾向于后者的,也就是说他试图打造一个让观众看到极度癫狂的传销场景以及如何破坏如何心理控制的这样的一个画面。

虽然不能说传销这件事情本身在电影中占的比重不大,但是它是在中间的,他并没有让观众起到一进入就调整好的虚拟预期也没有在最后形成一个很大的情感充沛,他不是【孤注一掷】那种风格——当然这并不是说【孤注一掷】就是最好的风格,而是说宣发会带给人这样的误解,【草木人间】在靠近这样的风格。

仔细看这上下两张不同海报的差别,传递出来的情感基调,我们就能够发现其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