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家居

为什么有些牙医不推荐使用电动牙刷?

2020-01-02家居

这个问题也激起了我的好奇。

是喔,介绍电动牙刷缺点的文章似乎没见到过。

电动牙刷在缺点、副作用、临床安全上的研究如何?

心血来潮学习了一番。

要点总结如下,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1. 电动牙刷有可能导致牙齿磨损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分两种研究:

一是体外研究,即找一颗牙齿、或者与牙齿材质类似的物体,模拟刷牙动作,最后去测量磨损量。有时还会加上各种条件,比如酸性溶液浸泡,比如不同的摩擦方式、频率、力度,总之尽量模拟实际刷牙。可想见,这种研究离真实情况肯定还是会存在差距的,却是低成本通向真实的垫脚石。这类研究,单纯研究电动牙刷的不少(毕竟插上电等结果就行,堪称全自动研究),但同一个条件下对比电动和手动的就很少(每个样品手刷上万下,我隔着paper都能感到一丝惨烈,麒麟臂也不过如此)。对于这个问题,最新一篇综述已经是10年前的 [1] ,结论如下:

  • (1篇研究)对于泡酸软化过的牙釉质,电动牙刷磨损大于手动刷牙。
  • (3篇研究)对于牙本质(牙釉质里面那层),电动牙刷和手动牙刷的磨损效果相同。
  • 二是在体研究,实际去测量人使用不同刷牙方式后的牙齿磨损情况。此种磨损一般指「楔状缺损」,一种错误手动刷牙所特有的磨损。我认为,这个问题其实才是电动牙刷磨损牙齿的盖棺定论:相比于手动刷牙产生的磨损,电动牙刷的强劲动力,究竟会造成更多磨损?或是,由于避免了错误手法,磨损变得更少了?可惜,磨损不是短时间内会发生的,需要长期跟踪受试者的牙齿情况,这种研究做起来难度很大,我也暂时没找到这样的研究。

    因此,对于电动牙刷致牙齿磨损的论断,我观点为「 刷牙一定会有磨损,理论上电动牙刷可能会比手动刷牙的磨损大,但尚无实证 」。

    2. 电动牙刷会导致牙龈退缩?但手动刷牙可能更严重

    依旧是动力强劲的缘故,很多人会担心高速旋转、震动的刷头会弄伤牙肉,尤其是有些患有牙龈炎、牙周炎的使用者,他们确实有牙龈被刷出血的现象,甚至也有观察到牙龈在退缩的现象。很自然地,人们担心使用电动牙刷会让牙龈萎缩。

    这就是做临床对照研究的必要性了,因为必须要排除「有些人使用手动刷牙也一样会出血、一样会牙龈退缩」的情况,必须要把形形色色的人放在同样的条件下观察,才能得出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 (2篇研究)短期来看(3-6月),电动牙刷使用者和手动刷牙者,在牙龈退缩方面,没有差别。 [2] [3]
  • (1篇荟萃分析)长期来看(12个月),电动牙刷使用者比手动刷牙者,牙龈退缩的量更少。 [4]
  • 以上研究的实验设计质量较好,结论相对可靠,我倾向于相信 电动牙刷在减缓牙龈退缩方面是优于手动刷牙的,这种优势要在使用6个月后才能体现出来

    3. 电动牙刷会产生牙膏污染

    这一条我是真没想到,也是学习了新知识。

    绝大多数电动牙刷的刷头都包含金属,比如镍、镉、铁、钛等坚硬的合金,毕竟是要承担旋转/震动的力量的。但刷牙的时候,牙膏会逐渐流入刷头的缝隙中,进入正在高频旋转震荡的构件当中。我们知道,牙膏主要成分之一就是摩擦剂,尤其是很多以亮白、除烟渍为卖点的牙膏,摩擦效果更强。这时,牙膏就会在高频震动下开始摩擦刷头内的金属构件,将合金的碎屑刮擦下来。有时使用者会观察到,使用后,刷头边会有灰色泥浆样的东西流出来,这就是那些金属屑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没关系;但对于极少数人来说就要谨慎了,比如镍过敏者会导致接触性唇炎,肠道克罗恩病者需要避免接触这样的氧化钛摄入。目前该类研究还比较少,急需更多更全面的研究。 [5]

    对于这种少见却相对严重的问题,我觉得应当留个心。 旋转震荡模式的电动牙刷+高摩擦的除渍美白类牙膏+过敏体质者,使用后如果如觉得不适,还是放一放 。当然,还有个做法是同一个刷牙不要使用太长时间,观察到淌灰浆了就换个新的刷头吧。

    4. 电动牙刷的刷头意外射出会导致损伤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报告过有电动牙刷的刷头在使用时意外脱落或断裂,携带动能的部件飞射,导致使用者牙齿断裂和窒息的案例。 [5]

    虽然我也把这条列出来了,但我认为这是个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并表示淡定。产品基数大了,就算万分之一的质量问题也终究会被消费者发现。这样的事情带给我们的提醒,就是 尽量选购质量有保障的产品、避免同个刷头超负荷的长期使用

    5. 电动牙刷在口腔卫生维护方面并不比手动刷牙强?不,比手动刷牙好

    理论上讲,正确地使用电动牙刷和手动刷牙,他俩效果应该是相同的才对。但有人会认为,考虑到悬殊的价格,若是电动牙刷的刷牙效果并不能比手动刷牙强,那这就是缺点。

    还是看研究数据吧,这里有篇目前为止最大的电动牙刷vs手动刷牙的荟萃分析。 [6]

    刷牙最主要的目标是减少牙菌斑。在这方面上,(牙菌斑指数越高,牙菌斑越多)

  • 短期实验(1-3个月)的结果汇总为,使用电动牙刷者的牙菌斑指数, 比起手动刷牙者要低11%。
  • 长期实验(3个月以上)的结果汇总为,使用电动牙刷者的牙菌斑指数, 比起手动刷牙者要低21%。
  • 刷牙减少牙菌斑,目的是为了减少牙龈炎症。这方面,(牙龈指数越高,牙龈炎越严重)

  • 短期实验(1-3个月)的结果汇总为,使用电动牙刷者的牙龈指数, 比起手动刷牙者要低6%。
  • 长期实验(3个月以上)的结果汇总为,使用电动牙刷者的牙龈指数, 比起手动刷牙者要低21%。
  • 这个结果,已经可以解读为, 在普通人群当中,在刷牙这件本职工作上,电动牙刷比手动刷牙更优越 了。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实际情况中手动刷牙的情况并不理想,比如,每个人掌握的手动刷牙方式不一,每个人每天刷牙的认真程度不同,等等。

    小结

    实话说,当初动念写这个答案时,我是对电动牙刷持一定的保留态度的。虽然我大体肯定电动牙刷的效果,但我觉得应该还是有些缺点在宣传中被刻意回避的。

    可是,一通学习下来,在证据面前,我发现自己之前的观点还是保守了。

    总的来说, 电动牙刷少许缺点,瑕不掩瑜。经济允许范围内,选择电动牙刷会在维护口腔健康的效果上优于手动刷牙

    祝健康。

    参考

    1. ^ Van der Weijden, F. A., Campbell, S. L., Dörfer, C. E., González-Cabezas, C., & Slot, D. E. (2011). Safety of Oscillating-Rotating Powered Brushes Compared to Manual Toothbrushes: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 82(1), 5-24. doi:10.1902/jop.2010.100393
    2. ^ Dentino, A. R., Derderian, G., Wolf, M., Cugini, M., Johnson, R., Van Swol, R. L., . . . Warren, P. (2002). Six-month comparison of powered versus manual toothbrushing for safety and efficacy in the absence of professional instruction in mechanical plaque control. Journal of
    3. ^ Dorfer, C. E., Joerss, D., & Wolff, D. (2009). A p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manual and power toothbrushes on pre-existing gingival recessions. 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dental practice, 10(4), 1-8.
    4. ^ Heasman, P. A., Holliday, R., Bryant, A., & Preshaw, P. M. (2015). Evidence for the occurrence of gingival recession and non-carious cervical lesions as a consequence of traumatic toothbrushing. 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 42, S237-S255. doi:10.1111/jcpe.12330
    5. ^ a b Ng, C., Tsoi, J. K. H., Lo, E. C. M., & Matinlinna, A. J. P. (2020). Safety and Design Aspects of Powered Toothbrush-A Narrative Review. Dent J (Basel), 8(1). doi:10.3390/dj8010015
    6. ^ Yaacob, M., Worthington, H. V., Deacon, S. A., Deery, C., Walmsley, A. D., Robinson, P. G., & Glenny, A. M. (2014). Powered versus manual toothbrushing for oral health.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6), CD002281. doi:10.1002/14651858.CD002281.pu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