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健康

刚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除了管好血糖还有什么要注意的么?

2020-06-10健康

糖尿病不仅仅是一种血糖升高的疾病,除了引起血糖升高,糖尿病的并发症可以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心、脑、肾脏、眼、周围神经......所以,糖尿病是个全身疾病。既然是全身疾病,那么在治疗、管理糖尿病的时候,就需要综合管理。不光是控制血糖,还需要降压加调脂,「三高共管」同实现。血压、血糖、血脂、体重,这些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糖尿病的患者,这些指标有什么要求?

来源于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

平时我们在体检的时候,总是习惯看体检化验单上的箭头,有的升高有的降低,没箭头的属于正常范围,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每个个体的参考值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体检的报告,需要有经验的医生进行解读,像糖尿病的人群,一些指标需要控制的更严格一些,就不能按照普通人群的参考标准。

对于血压、血脂、体重不达标的人群,需要接受降压、调脂、减重等治疗措施。 治疗目标如上图。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心血管高危患者 ,包括:年龄≥50岁,而且合并至少1项主要危险因素(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家族史、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或蛋白尿),没有禁忌证, 需要口服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史是一个伴随终生的疾病。一旦患病,除了降糖,除了降压、调脂、减重、抗血小板聚集,还需要知道哪些?

及时识别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低血糖和意识障碍(包括昏迷)。什么是低血糖?血糖≤3.9mmol/L我们定义为低血糖。低血糖反应是低血糖引起的症状,比如常见的典型症状,心慌、出汗,但是有低血糖反应的人,不见得血糖都非常低;没有低血糖反应的人群,也不一定血糖都不低。临床工作中,我确实也见过有一少部分人,血糖还没低到3.9就出现了心慌、出汗等不适症状,这一类人群平时血糖管理,就需要稍微比常规的参考值高一些。一少部分人群,反应比较迟钝,比如高龄的老人,血糖稍微低一些,自己没感觉,往往血糖严重降低到出现昏迷或者意识障碍时才被发觉,这类人群,平时血糖管理,也要比常规参考值要高一些。

意识障碍或者昏迷,既可发生在低血糖人群,也可发生在高血糖人群。血糖严重升高可以引起两种昏迷,临床上叫酮症酸中毒以及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我们不好理解,姑且都可以这么理解,血糖严重升高引起的昏迷。高血糖引起的昏迷多发生在血糖严重控制不佳,或者突然暴饮暴食,或者身体出现应激状态,如急性的感染、脱水等状态下。还有一部分1型糖尿病,可能一开始发病就以急性的酮症酸中毒起病。我的一个好朋友的侄女,今年临近过年时,突然有一天早晨起床叫不醒了。急急忙忙拨打120急救电话,送进ICU,最后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追问病史,孩子的母亲前一天晚上给孩子从网上买了几瓶饮料。孩子一口气喝了不少,喝完就睡觉了,起床就叫不醒了,这就是发病的经过,之前从来不知道有糖尿病,也没有进行过检测。

因此,有糖尿病确诊病史的病人,要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就得平时多监测血糖,知道自己身体对于血糖的耐受程度,大概什么数值会出现报警信号,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一点更重要。

除了急性并发症,还要关注慢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等 。病变早期往往都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作为糖尿病患者,一方面要记得定期去医生那里复查,包括身体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一方面自己平时关注有没有出现相关器官功能障碍的症状。比如,肾脏病变,可能会有尿中泡沫增加;视网膜病变,后期可能会有视物模糊、视野缺损、看物重影、视力下降等表现;糖尿病足可能表现为足部皮肤的溃疡、红肿疼痛等表现;周围血管病变可能出现行走时下肢疼痛等表现。

说到这里,到底多久去看一次医生?

来源于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管理,可不只是控制血糖那么简单。这些知识非常重要,而且,终生需要。如果用几句简短的话总结,那就是:

在控制好血糖的前提下,血压、血脂、体重要达标。

定期复诊,评估各靶器官功能情况。

及时识别急性、慢性并发症。

遵医嘱用药/胰岛素(这个内容要听医生的)。

饮食和生活方式的管理贯穿整个糖尿病管理的全程(相关内容网上有很多)。

参考文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中华内科杂志.2018,57(12):885-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