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职场

网上动辄就是清北复交毕业生年薪 50∽100 万,是真的吗?

2022-05-04职场

谢邀,为避免引战,实名回答一波,文中内容全部为个人真实经历,欢迎友好提问交流

首先,回答题主问题,50-100w年薪收入毫无疑问算上海5-10%的水平。上海常住人口2000w,加上非常住按3000w算吧,这部分同学已经是前150-300w人中的一员了。

其次,从比例和概率上说,这是很有可能的,但是大家似乎忽略了行业问题。根据各大招聘网站提供的数据,年薪20w-30w(税前)已经是一个难以突破的坎,更不用说50w了,基本是传统行业的中层经理级别了,即便在金融、互联网行业也是中上级别的收入。(金融不仅有投行和交易,也有很多普通银行/券商的柜员和运营,互联网不仅有大厂,也有很多小公司小app艰难苟活)为什么难,拆分一下就很清楚了:20-30w,按13薪来看,基本在15k-23k月薪之间,这样的薪酬范围通过各大求职app搜一下可知,大多数普通企业的普通文职岗位是无缘了,比如行政、人事、财务,而很多行业的大部分销售即便是加上提成也难以达到。

我本科是上海某一普通二本会计专业,周围同学毕业的去向大多都是国内事务所、中小企业,工作岗位也大多与财务相关,薪酬大多在一年10w-20w(税前)之间。当时我毕业拿到的东航、中建这类大企业的财务方向的offer大致也是如此,我印象中大概在5-8k/月。当时我就知道,想要突破薪酬的极限,需要寻找其他方向。所以后面去了一家比较激进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银行内不太讲税前,更多看到手,第一年是支行柜员岗,大约到手超过了10w,第二年通过自己的努力换到到了业务岗,又因为机缘巧合,很快又去了分行和总行,虽然岗位换了,但薪资没啥太大变化。看遍了支行、分行和总行,只能说银行内薪酬差异实在太大,有人脉有资源的,一年到手上千万都有,普通如我的人也是大把,不过上海的支行/分行/总行的很多员工还是能保证20-30w左右的到手薪酬。(不过不能否认同样存在很多三、四、五线城市的银行支行柜员一年到手3-5w的情况)

后面我离开银行后,进了化工、有色等大宗产业,做什么的都有,薪资差异也很大,大家赚钱的路数差异也很大,这中间的具体细节就不说了。如果有朋友感兴趣,可以私信或留言,以后单独说。

再之后,我又转型去了某B家大厂做产品,由于入职前的薪酬结构主要来源于避税提成,因而公司hr并不认,只给了20w+(税前),以自身惨痛的经验可以提醒小伙伴们,千万不要选择避税的薪酬方案(主要针对现金薪酬包70w以内的,高薪酬的税费太高,避税是合理的),毕竟只有缴税的收入才是合法、有保证的。也是因为如此,我当时的薪酬在公司内基于处于底层,实属悲惨。当然后续在公司内通过奋斗,也成功涨到30w+。当前在另一家某B大厂做产品,与题主类似,刚过31,年总包在90+(现金部分60+,股票30+),相比以前的提升,还是巨大的。

最后反思总结一下,影响薪酬的几个核心因素:

1、选择大于一切。行业和细分领域是最重要的,我自己的几个关键选择:放弃财务进银行,放弃银行运营做公司金融,离开传统金融机构进互联网做金融科技,放弃金融业务转战AI及大数据产品,每一次转行都踩到了一些红利(虽然比不过早几年干C端互联网的那波,尤其是广告、游戏、电商、社交的那波);

2、沉淀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工作过程是点亮自己技能点的过程,我个人反对网上很多人说的摸鱼赚资本家的钱才是赚钱,工作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价值,然后赚更多资本家的钱不香么。构建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什么时候想走就能走,去哪儿都有企业要才是最好的状态。

3、对自己有合理定位。看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其实有大把有能力的人比自己强,赚的比自己少,要明白自己当前收益的原因是什么,基于这个原因才能做更加清楚的判断,最后合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我而言,我不聪明,学习也不努力,但是比较喜欢提前准备,总是喜欢弯道超车+憋大招。因此做选择对我的价值更大,这也是我走到现在的原因。

最后的最后,做为多年知乎粉丝,很少写文,今天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为我的弟弟妹妹们也正处于职场选择的阶段,希望我的这点小分享能给他们以及更多的年轻人提供帮助吧。

我们面临着疫情、战争、事故,世界已经这么丧了,希望还是能发挥一点正能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