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职场

网上动辄就是清北复交毕业生年薪 50∽100 万,是真的吗?

2022-05-04职场

本文作者: @鱼昆 清华工程物理系博士在读

这问题不好答,维度太多了。下面有拿「毕业生薪酬指数」举例的,但那种数据实际上意义也不大。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假设我们隔壁实验室有个清华本博的学长毕业了,他的潜在去向有三个

  1. 去专业对口的国企,总包据说能有快40,但到手的可远远不到这个数
  2. 半转行去自动驾驶或去华为做硬件,总包比上一个高一点
  3. 为了走学术道路做博后,年收入<20,有些单位甚至只有10~15

这三种路径都算就业,平均起来的数据有意义吗?

三个路径没有明显的优劣分别,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和偏好,但体现在就业统计数据上就是同一个平均薪资数字。

理解了这个,才能反过来基本理解这个题目为什么问的不好。

如果想把这件事弄清楚,至少要分开三个维度

  1. 清华毕业生具体指什么:本科/硕士/博士?第一学历是哪?算不算定向和在职一类特殊情况?
  2. 工资按什么算:每月实发*12?加不加年终、分红、五险一金?还是如今大家都在讲的「每年总包」?
  3. 具体去做了什么:博后、青椒这种学术路线?国企或选调?大厂、私企、外企?或者创业?

把这三个维度各自交叉,才能得到有意义的结果。

如果按总包计算,年收入50~100w不低,但也不是个不能拿到的数字。

优秀的清华本博+比较好的业界出路(不单指CS和金融,每个专业本身其实都多少有些高薪但很卷的岗位,可能就土木这种行业顶部发育不良的这种岗位极少),在毕业以后几年拿到这个数的可能性是不小的。

但也得排除下面几类情况

  1. 国企/选调:到手往往很低,但有很多杂七杂八的福利待遇,不好算
  2. 继续走学术路线:一方面起步时待遇非常差,另一方面就算做到副教授每月到手一般也没法和业界比,但也有很多杂七杂八的福利待遇(也可能会有横向)
  3. 创业去了:高风险高回报,而且前期基本没收入
  4. 读完博又做了博后:基本没什么待遇

上面几种情况加起来很可能占了清华博士毕业去向的50%甚至更高,平均一下数字自然就下去了。

总而言之,这里我想强调的是,清华毕业生的收入不是个单一维度的事情。如果就想着拿钱,去华为继续卷自然有钱可挣,转CS然后跑去北美挣钱更多,这些路径对一个水平尚可的清华学生来说都不难选,但不是每个人都会这么干。

思考这类问题时,可选的路径比几个平均值更有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