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客观地说,【我本是高山】这部电影到底怎么样?

2023-11-19影视

在最初的愤怒过后,我渐渐冷静下来,开始思考,他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虽然我第一篇文章就已经分析了,是因为这些人本身没有高尚的思想,所以才理解不了张校长的动力,总忍不住用庸俗来为高尚开脱,但,需要开脱的前提是这个东西是让他们引以为耻的,也就是说,对这部电影的主创而言,张校长的这种崇高,是可耻的。

因为原原本本拍出这些,会让他们感到羞耻,所以才必须要把对亡夫的逃避、自我欺骗、偏执和道德绑架等等一系列自创的「人性」糊上去,来让光明黯淡,崇高矮化,还有把政府的支持污蔑为阻挠,也是同样道理,因为拍摄政府对女中的支持让他们羞愧,哪怕那是事实。

他们到底在羞愧什么?

如果,是利维坦让他们颠倒黑白,把一个根本不光明的东西硬拍成光明去歌功颂德,那确实需要羞愧,作为文人,搞这些违心的东西必然不情不愿,效果不好,理所当然。

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不光在这部乡村援教电影里,包括之前抗美援朝、抗疫防疫、抢险救灾……无数原型无比光辉荣耀的故事,被拍成电影以后,总是被羞耻不已的主创绞尽脑汁安排一系列「人性」情节,篡改和削减原型的高尚,无一例外。

我以前不懂,但今天我突然醍醐灌顶一般的理解了,他们的羞愧,其实是来源于——「自己做不到」。

因为他们自以为是,他们自以为自己才是「高山」,正沾沾自喜的时候,发现他们的故事原型比自己高大百倍,原型们能做出的那些牺牲,完成的那些壮举,自己这辈子也难望其项背,在这些原型面前自己就像蝼蚁一般渺小。

而这,让这些自视甚高的电影主创们感到难以忍受。

他们不能忍受自己原来非但不伟大,反而很低俗卑劣,在真正光明伟大的人的衬托下,宛如过街老鼠,他们正是从中产生了羞愧。

这要换了正常人,自己觉出了自己的不足,那就要努力力争上游,让自己尽量进步一些,赶上伟人们的高度,但这些人又不愿意,他们其实压根就不愿意承认自己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优秀,可事实摆在眼前又不能无视,于是心态越来越失衡,产生了恼羞成怒的情绪。

那么到了这个时候,摆在他们眼前的就只有一个选择——既然接受不了这种落差,又不愿意自己赶上去,那就只能把别人拉下来。

所以他们就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开始抹黑光明,美其名曰「赋予人性」, 意思是自己这样奸懒馋滑、嫌贫爱富、好逸恶劳,才是有人性的,那些高尚行为反倒是没人性 ,而这些所谓的高尚背后其实只是把自己的人性欲望隐藏起来,比如嘴上说是为了孩子们,其实是为了逃避丈夫的死。

如此,逻辑闭环了,高尚被完美消解,大家都是人性,谁还看不起谁?虽然你行为上比我伟大,但你这都是装的呀!我至少愿意坦诚的面对我的人性,你还遮遮掩掩的,你还不如我呢!

他们就这样消化了自己的愧疚,维持住了自己内心的平衡和高价值感,可以理直气壮地继续嚷出「我就是高山」——「我才是高山」——「比张桂梅高多了」!

饰演焦裕禄的李雪健曾经在颁奖礼时说过一句话:「苦和累都让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傻小子李雪健得了」,他很清楚这里面的逻辑,他演出焦裕禄得到的所有荣耀,焦裕禄并没有办法得到,全都「便宜」了自己,他为此而感到羞愧,但类似海清这样的演员和这部电影的编剧导演,他们早就把羞愧全部消解,他们要的就是占这个「便宜」,所以他们对张桂梅没有尊敬,对故事中的所有人物原型都没有尊敬,因为他们已经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将这些原型踩在了脚下,这些原型只是自己的垫脚石,当然可以随意编随意拍随意演。

所以,以后如果还想再拍类似的人物和故事,必须要找到真正内心谦卑而追求高尚的主创,不能是这种沽名钓誉自以为是之辈,这种电影跟普通商业电影不一样,对创作者的道德是有要求的,其实高尚也是一种人性,只不过有些人确实没有,他们只有最低端的那种人性,你让这种低端人性去拍高端,就好比让夏天的虫子去讲关于冰的故事,那他拍不出来,你也不能怪他不是?

最后我想提一句,对于现在大众舆论里抨击这部电影,支持张校长的风潮,我是很有些惊喜的,当初写第一篇批评的影评的时候,我本来以为会有很多观众吃他们这一套,因为现在的影视剧确实多的是各种恋爱,而且收视率还贼高。

我以为观众们真的很多都能接受电影这么魔改,接受他们把帅气的胡歌当成比党更可贵的信仰,因为看起来大家都挺现实,尽管事实并非如此,但说不定大众确实也更喜欢以一种八卦的心态来看待这些崇高的人,甚至把他们当成是娱乐的材料,就像电影的主创一样。

但是没想到,大部分观众其实比我想象的要明事理和高尚的多,并没有被这种软弱阴暗的哗众取宠给骗到,就算可能很多人也做不到这么高尚,但他们最起码能够承认高尚,尊重高尚,这就比这些主创要强了千倍万倍,说明我们这个国家大部分的民众还是高贵的,有尊严的,我们还确确实实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堕落的娱乐圈并不能代表我们的社会风气,实在让人感到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