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为什么【你好,李焕英】开头李焕英不认女儿?

2021-02-18影视

单说「也穿越了」其实是没能投入到导演设计的故事环境。

影片中焕英和小玲的「穿越方式」是不同的,妈妈焕英只是灵魂进入了旧的身体,女儿小玲却是整个人灵魂和身体都回到了旧的时代,是两种穿越方式,因此导致了两种不一样的选择可能性。

母亲在被张江提醒「你不也是个大姑娘吗?」之后感叹「我返老还童啦?」,是一个疲惫劳累的中年女人内心真实的反映,以为自己抛下了为自己所累的一切,能重新开始新生活了。可以说,剧中的母亲是有私心的,只不过这样的私心逐渐被化解,在剧中体现为:看到「从天而降摔下来」的自然母性、「配合」女儿种种为母亲高兴而采取的行动、女儿酒后吐真言「下辈子我做妈」的感动。

于是即便焕英有机会获得新生,却依然在酒后谈心之后选择了「重蹈覆辙」,只因健康活泼的猪羔子那种天真纯洁的爱,选择去兑现「下辈子,还是我做妈」的承诺。说白了,故事的逻辑就类似于「阅尽铅华,仍然是你」的真挚、豪迈和纯粹。到了故事的结局,母亲和女儿都发现这个世界不是新生只是梦境的时候,更加增添了这种真情抉择的可贵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不舍。

情感的传达很完整,尤其对于一个体验过被养育和养育的成年人来说,这种感动更为真切,它传达出对于每一个爱人者和被爱者都笃定的信念:

「爱,不是值不值得,而是愿不愿意。」

但由于是源于生活的创作(毕竟生活中大概率没法穿越),因此在角色设定的细节有些小小的矛盾,只不过作为一部新年档亲情主题的电影,这些都无伤大雅,8/10不过分。

估计有朋友会问,所以以下是一些影片的缺陷,即便这不会改变它是一部很好的春节档影片的事实,但如果你感兴趣聊聊它们,我们可以继续看下去。但是注意,个人感受,不做争辩,一旦不爽,你说得对。

1)基于生活经验的母亲「意外身亡」,为了达成穿越条件而捎带脚加上了贾玲自己,但贾玲毫发无伤,真的是毫发无伤,穿越过程又十分扭捏拖沓,这些被迫而生的设计让人过早产生「这片子胡扯」的荒诞感,也许会冲淡观众对全片幽默表现的耐受度。

2)老焕英在知晓电视机的好处时选择与王琴竞争,但在价值重要的排球赛上却不做争取,两件事情叙述上是紧挨着,但两种选择态度上与想「重获新生」立场却是截然相反、是矛盾的,这受限于对女儿贾小玲「让妈妈开心」的角色设计,只好让母亲在人格上反复横跳。

3)「那个字念西」「执夸子弟」这样的错别字梗为搞笑而存在,预设了观众的文化水平,效果不稳定不讨喜,也存在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隐患。

4)光林排节目的场景就搞了两台戏,而贯穿焕英感情线的光林却被全片出场两次的「贾父」突然踢出局,角色塑造的笔墨轻重失衡导致最后情感翻转造成割裂感十分严重。故事感官碎片化,这也是笑星做导演拍电影很突出的特点,影片会呈现出段子集合的状态,这让人在欢乐的节奏上应接不暇很应春节景很讨喜,但作为故事片在讲述节奏上却造成了拖累。

做惯舞台剧和小品节目的导演,相比专业的电影从业者,因为作品表达方式和节奏完全不同,所以可能容易在情绪表达的尺度上拿捏不准,毕竟当你在看他们其他作品的时候,只要那一句关键包袱叫响了作品就成功了,声音大、态度突出、表现滑稽……这就是观众对待以为的「正常节目」中发生的意外尴尬的一般反应,如同光林的二人转出场一样冷。但习惯了娱乐表演的观众会因为容量短小所以其中的荒诞不必去追究也不足以推敲,一旦拉长到电影这两个小时的战场,「叫响」的打法就捉襟见肘了。

这种感受就像是冷不丁让中小学生去写几万字文章一样,情绪也许有,说法也许对,但一听他讲出来就是有点不是那么个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