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奇葩说】

2021-01-27影视

有一段时间我时常思考什么才是优秀的产品经理人,但我却发现很多人连合格的产品都没做好。有一天我在群里看到这样的话:「没有策划能力决策啥?把握啥?」我当时就惊呆了回复他:「产品的能力主要把需求变为现实/整合业务线 更合理的输出你对业务的整合」 。其实如果现在让我回答的话应该会说:「即使你是一个老板的工具人,没有大方向的决策,界面上的每个按钮都是你决策体现」。而最近我看了奇葩说,特别有深刻的感悟,如果能从辩论赛中提炼出有用的底层能力的话,那无论是对我们做产品思考,还是人生决策都有很大的作用。

讲故事比讲道理更容易让人接受

我回顾了许吉如在第六集被淘汰的视频发现,其实许吉如也没有网上说的那么戾气,前几期的辩论逻辑还是很强的,而是她的求生欲太强了,太难放下失败,心态很容易崩。讲道理讲得好可以以理服人,讲不好的话会让人觉得刻薄、好为人师激发人心里最容易抵触的逆反心里。许吉如在和别人辩论的时候就是因为太讲道理给人留下太深的刻薄印象最后才导致自己的失败。纵观奇葩说的所有选手没有一个不会讲故事的,能把一个道理深入浅出的讲出来最好的方式就是讲故事。

我们知道在跟别人沟通的时候要想把你脑子的东西完全传递出去是很难就和边际效应是一个道理的。而讲故事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因为它运用类比,让经历过的人能感同身受引发别人的共情。无论是职场,社会最会讲故事的就是老板,他们对企业的未来变成了一个个故事为的就是让你死心塌地的跟着他,相信你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14-16年只要你有好主意,拿着ppt能讲好一个故事就能拿到融资,可见会讲故事真的很有魅力。所以以后如果和程序员沟通多讲些故事别太讲道理。

所有的情绪终将被理性打败

程路 、毛东、小鹿 3大脱口秀演员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欢笑,脱口秀演员的特点就是聒噪,把不相关的东西通过谐音梗或者其他梗链接起来,让你觉得捧腹大笑,可大笑过后却是一片荒凉,没有深刻的撬动你的思维。用段子凑起的笑话始终是泡沫般的言语的堆砌。当陈铭透过理性的分析一一的回应他们的笑话梗像极了用针戳破一个个绚丽的泡沫。观众最终将会回归理性。

在理性面前所有的情绪将输得一败涂地。这就好比我们在做产品的界面持续的把c端的交互和界面做得再好还不如把产品的方向和业务整理得更好。而我们发现所有的业务的整理源于你对行业的认知和思考,更是对产品基本功的把握。快手和抖音都是短视频,一个定位年轻人的美好生活,一个定位乡村人群。活活把同一个行业拆成不同的方向。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这世界对大多数产品和服务都是盈余状态,人们需要的不是更多选择,而是更高效的解决方案。」多多思考业务和功能逻辑对我们产品底层设计更有意义。

深度思考

我时常反思自己为什么思考的点都很浅,后来发现除了需要文学积累外

,思考问题是有一套底层逻辑的。人的大部分决定都是「潜意识」,而提高「潜意识」决策的正确率的必要条件就是做好深度思考,保留多次正确的深度思考从而转化为「浅意识」为我们的决策服务。

1.在拿到问题的时候,需要审视这题目是否出现问题-这是前提。

与人沟通的时,审视题目非常有必要。如果题目出现问题而我们按照题面走就很容易出现偏差。奇葩说有很多古怪的题目,在「独立女性该不该要财力」题目中,黄执中在解这道体的时候就想到:「大家讨论男生主动给彩礼是极少现象,而大部分情况是女家长要的彩礼」。所以不要被题目迷惑,题目有可能会误导你的思路,要有怀疑精神。

2.多纬度的思考问题-这是方法

一个问题抛给经济学家薛兆丰他会用利弊的方法去解决,抛给温情似水的蔡康永他会用细腻的共情能力去解决,抛给刘擎教授他会用哲学的角度去解决。而我们普通人看到事情只有一个角度,所以多找几个角度思考问题能给予我们解决问题多个角度的方法。

3.假设解决问题具体方法化后需求思路和方法-这是对解决问题的风险评估

当我们做了几组方案在不知道选哪组方案的时候可以尝试假设一个具体回答后去分析利弊从而优选最佳的解题方法。奇葩说有一题是:「做好事要不要发红包」。肖骁顺着题面的意思告诉了我们:「假设了如果这个提案被执行,只要装可怜就能得到无穷的帮助,我们缺乏感知好人好事的心。」

4,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格局会很小,站在人类角度思考问题会格局变大-提高方案的高度

奇葩说第四季最经常的是2位教授的互相争论像极了古代的百家争鸣,而教授和普通辩手的思维方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与行业的深度理解。第七季有一个辩题叫:「下班后该不该回消息」。

刘擎教授的观点我很喜欢:「这个世界应该让不好的选择消失,人不是任何发展的工具,至少要对接受「996」的行为表达质疑和批评,童工制是怎么废除的,八小时工作是怎么开始的,劳动法是怎么开始的,这一开始都被作为空洞的口号,这是我们叫做理想的东西。」

正是这些教授他们站在人类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才能解决深层次的问题。有一个方法伦叫以始为终,我很喜欢,以倒退希望得到的结局去计算开始的每一步是很棒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计较目前的得失。

综上我给出深度思考问题的方法论:积累素材 ➡ ️审视问题 ➡ ️多维度思考问题 ➡ ️设计结果具体化问题 ➡ ️跳脱思维,跨学科站在人类或者超纲问题的思路来解决问题。最后把验证过的理论不断复用转化为「浅意识」为我们所用(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好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你的每次「点赞」,都是我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