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电影【小丑】里亚瑟的心理咨询师是否称职?

2020-02-09影视

她的最佳策略是联合社工共同开展工作,但结合电影剧情,她能做的并不多。

以下详细回答:

第一幕

在咨询一开始(影片3min左右的时间),来访者一直在笑(神经性或器质性病变),这时候咨询师皱着眉头看着他——你可以理解为心疼的皱眉,也可以理解为厌恶的皱眉。
「是我想太多,还是这个世界变得更疯狂?」
咨询师点点头:「的确挺疯狂的」,她叹了一口气,「人们都很苦闷,穷困潦倒,找不到工作,这年头生活不容易。你呢?有没有继续写日记?」
「有的,女士」
「Great!有没有带来?」
这时候来访者笑着吐出一口烟,看着咨询师。
「亚瑟,上次我请你把日记带来,接受心理治疗,我能看看吗?」
这时候来访者剧烈的抖动双腿,他揉搓着手,慢慢的拿出来日记本。
「我把这个当成日记,不过也是笑话笔记本,写下笑料或有趣的观察,我说过我想当一个脱口秀演员」
「不,你没说过」
「我觉得我说过……」
咨询师一直看着乱七八糟的日记本,发现一段用加粗字体写下的话
「I just hope my death makes more cents than my life。」
咨询师念了出来,来访者低头一笑。
「关于必须来这里,你有什么感觉?找个人谈谈有帮助吗?」
「被关在医院里感觉比较好。」
「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被关起来?」
画面切换,来访者被关在观察室里,用头撞门。
来访者说:「谁知道呢」,他吸了一口烟,「也许能让医生给我开点更重的药」
「亚瑟,你已经吃了7种药了。一定有帮助吧」
「我只是一直不想这么难过」

通常,我们很难容一个片段中去评估咨询里面发生了什么,因为你不知道这是第一次、最后一次,还是咨询最困难的一次,咨询师最困难的一次,因此不能从单个句子中寻找咨询的内容,我们只能从片段中呈现出的咨访关系来理解心理咨询,因为这个关系是整体性的,我们可以管中窥豹,而不至于盲人摸象。

这段对话的主体,是关于和来访者探讨作业(所以看起来是一个认知取向的咨询?),不知道为什么,来访者对于拿出日记这件事情有些犹豫。从后面的剧情可以看出,这本日记意义重大,它既是一个可以倾诉心事的空间,又是来访者生活的目标(记录笑话,当个脱口秀演员),而且日记里的加粗字体,是来访者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方式,他在其中能够获得意义感——最虐心的是,这个意义来自于死亡。

ok,典型的自杀意念,结合来访者的过去经历:极度痛苦,缺少希望,没有链接,那么接下来他只需要一个自杀条件和一些运气了。这时候做自杀干预是重中之重——不过咨询师似乎没意识到,还是说觉得用药可以解决问题?这种情况在大陆,基本上可以考虑住院了。

这里有一段,我们会发现咨询师用了很多「应该」性质的对话,而且完全在谈自己想象中的来访者:

  • 你没有说过你想当演员
  • 来这里谈谈应该有帮助
  • 你应该知道你为什么被关起来
  • 吃药应该有帮助
  • 而且对话不能持续,基本上是一问一答的态度。我在看到这部分的时候,甚至怀疑这是否是一段心理咨询,看起来更像是精神科问诊。 咨询师对来访者内心世界完全不感兴趣 ,无论是日记本里的加粗句子,还是来访者想当演员的梦想,还是他想要更重的药的想法。

    我们可以试着理解,咨询师为什么对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不感兴趣,这里有2个猜测:

  • 咨询师自己自顾不暇:一开始来访者说,这是个疯狂的世界吗?结果咨询师认同了这句话,然后说了一大堆困难,从后面的而剧情得知,保险方面也有问题,所以咨询师自己的职业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她自顾不暇,难以处理自己的失控感(这是电影中,弥漫在全社会的感觉),所以为了避免和来访者内心中更强力的失控感共鸣,以至于自己变成疯狂的破坏者(就像打砸抢的暴徒一样),她选择否认来访者的内心世界。
  • 来访者的投射性认同,他的母亲对待他的方式很特殊,母亲非常爱他,但是看不到他,而且和儿子之间的界限似乎有些模糊,总能在剧中感觉到母亲对儿子的性诱惑。因此对于来访者来说,被人理解,同时也意味着被吞噬(融合焦虑)或俄期的内疚感,为了防御这一套冲突性的关系,他使用一套防御性的关系,与人建立冷漠、忽视的关系。
  • 当然,这两种猜测可能同时存在。

    第二幕:亚瑟地铁强杀三名小混混后

    来访者一边抽烟,一边笑着说:「我前几天在电台里听到一首歌,唱歌的家伙说他叫嘉年华。」
    「亚瑟」咨询师打断他。
    「那太疯狂了」来访者继续说「因为那是我当小丑的艺名,直到前一阵子,大家都把我当成空气,我都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存在」
    「亚瑟,我有个坏消息」
    「你都没在听,对吧?你从来都没在听我说话,你每周只会问同样的问题,工作怎样,有没有负面的念头。我脑子里全都是负面的念头,但是你从来都不听。我说了,我这辈子都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存在,但是我现在很确定,大家也都开始注意到我。」
    「我们裁剪了预算,我们下周要关门了,市政府大附裁剪预算,包括社会福利局,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好吧。」
    「他们才不关心你这种人,亚瑟。更不关心像我这种人,」
    「Fxck」他掐了烟「我现在该怎么拿药?我该找谁?」
    「I'm sorry。」

    来访者犯了罪,结果阴差阳错的被全社会瞩目,他终于体验到了自己是存在的。这里的存在,指的是能够被人关注,能够被人看到。也许正是这次的经历,强化了他的犯罪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但此刻他的内心必然是冲突的。

    不过咨询师似乎有更重要的事情通知,他们以后不能给他做咨询了,更重要的是,不能给他开药了。对于来访者说,药物比人类靠谱,所以在得知「最后一次见面」时,来访者最先问的是,我该找谁拿药?

    所以在这里,来访者直接表达了自己不能被咨询师看到的感受,这里面似乎带着一些愤怒,再说下去,似乎就要说「杀人凶手就是我」了。当然,即便是这样,咨询师还是不愿意看到他。

    这里有一个咨询师自己没有处理的情绪:他们才不关心你这种人,更不关心我这种人。我都不能被人关注到,我怎么能关注到你呢?

    其实这一段间接表达了咨询环境对咨询师的影响,以及被影响的咨询师是如何影响来访者的。所以各位平台大佬,各位公司老总,在调整你们心理咨询设置(费用、时间、场地、预约流程)时,请做好心理准备——比如把咨询中介费上调之类的~

    从这一部分来说,我们很难评估这名咨询师是否称职,她在2次工作中都表达了社会对自己的影响,自己本身状态也非常糟糕。有的人说,这时候咨询师需要调整自己,比如接受咨询或休假,但要知道,你能调整自己,前提一定是这个社会运转良好。

    咨询师自己也会有困哪,他很难成为来访者的救命稻草,因为咨询师本来就不是救命的,他们也许只是帮助来访者重新理解自己的故事。救命的人应该是精神科医生和社会工作者,以及整个社会环境。

    第三幕

    来访者在医院,依然神经质的笑个不停
    「是什么那么好笑?」咨询师微笑着问。
    「只是想到一个笑话」
    画面切换到被杀的候选师长夫妇,以及他们幸存的儿子。
    「想说给我听吗?」
    「你不会懂的。」
    BGM响起,来访者跟着唱:「这就是人生,看起来很好笑,有些人就是故意,践踏别人的梦想,但我绝不会灰心丧志,因为这是个冷漠的世界。」
    来访者背影,他的每一步都留下了鲜血脚印。

    咨询师终于开始试图接近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来访者虽然说「你不会懂的」,但是我想,最终咨询师还是懂了。来访者的那一串带血的脚印,很有可能就是杀了咨询师吧?那么在咨询师临死之前,她应该就感觉到了绝望和冷漠的世界。

    一致性反移情达成!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心理小厨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