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编剧的 36 个情感结构是指哪 36 个?

2013-03-09影视

如果用来指导创作,普罗第的三十六种剧情模式,远不如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管用。

下面是我自己根据【故事形态学】,以及自己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情节的五大必要成分:

一、缘由:即引发人物行动的原因。通常,引发人物行动的原因是:

(1)加害:人物遭到加害

(2)缺失:人物缺少某种物或价值。

二、连结: 用于基本动作之间前后联系的信息传递和时空转移系统。

(1)信息传递:通过信使传递、神奇工具与神奇力量、标记特征、推断、不正当获取(偷听、偷看、交换、逼迫、破解密码)等方式,向人物透露某个或某些关键信息,从而推动情节。

(2)时空转移:包括时间转移和空间转移。给人物设计一个时间转移和空间转移的方法。例如:轻功、马车、火箭、汽车属于空间转移方法,四维空间、时间倒流、相对论效应,属于时间转移方法。

三、反复:故事中机械重复或递进重复的成分,电影中一般只能重复三次。

绝大多数故事和游戏的叙事手段,其实是使用反复手法来拉长剧情。

例如: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西游记的九九八十一难。

四、回合:两个成对的基本动作。人物A发出一个动作,人物B发出一个回应动作。回合中的某一项缺失,会给观众和读者不平衡感。

例如:主角遭到追捕(正)主角从追捕中获救(反)

五、基本动作:即角色与角色、角色与信息、角色与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故事中的基本动作有:

爱情 决斗 寻找 发现 转变

选择 伤害 求助 出逃 追赶

欺骗 盗窃 逼迫 引诱 绑架

拯救 自伤 误解 赌博 自我牺牲

窃听 抢夺 保护 陷害 出卖

谋杀 解密

其中,爱情故事的基本模式是:

(1)求不得:人物追求另一个人物,但他总是得不到。(【红楼梦】)

(2)爱别离:人物相爱,但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分离。(【漫长的婚约】)

(3)怨憎会:人物相爱,陷入三角恋或者猜忌,导致互相憎恨、折磨、仇杀。(【金瓶梅】)

下面是我对【故事形态学】的简单介绍:

一、简述

俄罗斯著名民间文艺学家弗•雅•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1928年)是整个叙事学领域里的一部里程牌式的著作。他的思想和理论对后来的结构主义学者,如格雷马斯、托多罗夫、布雷蒙等人的研究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故事形态学】的写作初衷是为了「在民间故事领域里对形式进行考察并确定其结构的规律性」。作者根据对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里100个俄罗斯神奇故事所做的形态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了神奇故事的结构要素,即31个功能项,以及这些功能项的组合规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整体的关系。

贾放译的2006年中华书局版【故事形态学】还收入了【神奇故事的衍化】【神奇故事的结构研究与历史研究】【在1965年春天纪念会上的讲话】三篇文章。【神奇故事的衍化】提示了普罗普的下一步研究工作:从神奇故事的结构研究转向历史研究。其成果是【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一书。【神奇故事的结构研究与历史研究】则回应了列维•斯特劳斯的批评。这篇文章可以读到普罗普对遭到误解的强烈不满。

二、普罗普的神奇故事公式

在序言中,普罗普指出,形态学是关于形式的学说,在植物学中,形态学指的是关于植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关于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整体的关系的学说。他认为,借鉴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创立「故事形态学」这一术语。植物形态学将世界上成千上万种植物分门别类,故事形态学也将起到同样的作用:把丰富多彩的故事分门别类,使之呈现出「奇妙的一致性」。

在第一章【问题的历史】中,普罗普说:「正确的分类是科学描述的初阶之一。下一步研究的正确性有赖于分类的正确性。」但是,已有的故事分类却常常破坏最简单的划分规则。比如,把故事划分为有神奇内容的故事、日常生活故事、动物故事。但是,有神奇内容的故事和动物故事有交集。又比如文特的划分方法,把故事分为七类:神话寓言故事、纯粹的神奇故事、生物的故事和寓言、纯粹的动物寓言、起源故事、滑稽的故事和寓言、道德寓言。另外,还有按情节分类的方法。例如,沃尔科夫就把幻想故事分为15个情节。普罗普分析了这15个情节,认为它不能算是准确意义上的科学的分类法。

故事分类的情形不如人意,是因为前人的研究方法存在问题。普罗普的研究方法在第二章【方法与材料】中得到说明。首先,假定存在一个特殊亚类的故事,即神奇故事。普罗普的研究对象锁定在神奇故事上。「神奇故事」到底是什么,是在本书结尾给出定义的。其次,普罗普将研究范围缩小至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里的100个俄罗斯神奇故事。普罗普认为,对故事进行准确描述的方法是:看出不变的因素和可变的因素。在这100个神奇故事中,变换的是角色的名称以及他们的物品,不变的是他们的行动或功能。故事常常将相同的行动分派给不同的人物,这使我们有可能根据角色的功能来研究故事。

这里有一个问题,即功能是什么。普罗普下定义说:功能指的是从其对于行动过程意义的角度定义的角色行为。他给出四个「观察」:一、角色的功能充当了故事的稳定不变因素,它们不依赖于由谁来完成以及怎样完成。它们构成了故事的基本组成成分。二、神奇故事已知的功能项是有限的。三、功能项的排列顺序永远是同一的。四、所有神奇故事按其构成都是同一类型。

在第三章里,普洛普按照神奇故事本身记述的顺序列举出角色的31项功能,这31项功能如此重要,我们经常在各种引文中见到,因此有必要引用在下面:

1. 一位家庭成员离家外出(外出)

2. 对主人公下一道禁令(禁止)

3. 打破禁令(破禁)

4. 对头试图刺探消息(刺探)

5. 对头获知其受害者的消息(获悉)

6. 对头企图欺骗其受害者,以掌握他或他的财物(设圈套)

7. 受害者上当并无意中帮助了敌人(协同)

8. 对头给一个家庭成员带来危害或损失(加害)

8a. 家庭成员之一缺少某种东西,他想得到某种东西(缺失)

9. 灾难或缺失被告知,向主人公提出请求或发出命令,派遣他或允许他出发(调停)

10. 寻找者应允或决定反抗(最初的反抗)

11. 主人公离家(出发)

12. 主人公经受考验,遭到盘问,遭受攻击等等,以此为他获得魔法或相助者做铺垫(赠与者的第一项功能)

13. 主人公对未来赠与者的行动做出反应(主人公的反应)

14. 宝物落入主人公的掌握之中(宝物的提供、获得)

15. 主人公转移,他被送到或被引领到所寻之物的所在之处(在两国之间的空间移动,引路)

16. 主人公与对头正面交锋(交锋)

17. 给主人公做标记(打印记)

18. 对头被打败(战胜)

19. 最初的灾难或缺失被消除(灾难或缺失的消除)

20. 主人公归来(归来)

21. 主人公遭受追捕(追捕)

22. 主人公从追捕中获救(获救)

23. 主人公以让人认不出的面貌回到家中或到达另一个国度(不被察觉的抵达)

24. 假冒主人公提出非分要求(非分要求)

25. 给主人公出难题(难题)

26. 难题被解答(解答)

27. 主人公被认出(认出)

28. 假冒主人公或对头被揭露(揭露)

29. 主人公改头换面(摇身一变)

30. 敌人受到惩罚(惩罚)

31. 主人公成婚并加冕为王(举行婚礼)

第五章中,普罗普分析了故事的若干其他成分,分别是:用于功能项之间联系的辅助成分(联结成分)、伴随着三重化的辅助成分、缘由。其中联结成分使得故事由上一个功能转向下一个功能,它是一套信息传递系统。三重化是故事中机械重复或递进式重复的成分。缘由则是引发人物这种或那种行为的原因。对主人公来说,引发其行为的缘由往往是遭到危害或意识到缺失。

第六章中,普罗普按照角色将功能项分成对头行动圈、赠与者行动圈、相助者行动圈、公主(要找的人物)及其父王的行动圈、派遣者的行动圈、主人公的行动圈、假冒主人公的行动圈。

在第九章,普罗普给「神奇故事」下了一个定义:从形态学的角度说,任何一个始于加害行为或缺失、经过中间的一些功能项之后终结于婚礼或其他作为结局的功能项的过程,都可以称之为神奇故事。本章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回合,普罗普没有给它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从行文中可以概括出:一个回合就是两个成对的功能项。典型的回合如:

21.主人公遭受追捕(追捕)

22.主人公从追捕中获救(获救)

又如:

25.给主人公出难题(难题)

26.难题被解答(解答)

在一一列出神奇故事的31个功能项时,普罗普分别给他们一个俄文字母。在第九章中,他把这些字母按故事的叙述顺序排列成一条横轴。用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术语来定义,这条横轴可以被看成功能项的组合关系。横轴上的每一个字母可以被有限地替换,用于替换的功能项可以形成聚合关系。这样,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里的这100个俄罗斯神奇故事就被抽象成了一条「神奇故事公式」。

三、对普罗普的误解

普罗普的研究对象锁定在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里的100个俄罗斯神奇故事上,但人们似乎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一点,列维•斯特劳斯就认为普罗普的结论不能适用于文人创作。普罗普很不客气地说:「列维•斯特劳斯教授引用我的话说,我所得出的结论不适用于诺瓦利斯或歌德的故事以及一般来说不适用于作家创作的艺术故事,他引用这些话来反对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的结论是错误的。但这些结论绝对没有错,它们只是不曾具备我那可尊敬的批评者所想赋予它们的那种包罗万象的意义。」(【故事形态学】P182)有人将31个功能项生搬硬套,用来分析好莱坞电影,显得非常牵强附会。有些读者甚至以为读了这本书就可以用普罗普公式来指导创作,那就更滑稽了。

普罗普的研究重要的不是他的结论,而是他的方法。这是一种可以广泛运用的方法,用它来分析成千上万的故事,也许可以得出上百条公式。我们可以感觉到大多数好莱坞电影出自同一个模式,用这种方法当能找出隐藏在这些电影故事背后的「好莱坞公式」。那么,这是不是就说明故事将失去它的意义呢?对此,普罗普在【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中说:「故事的丰富不在于结构,而在于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实现同一个结构因素。」(【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P49)

四、从普罗普出发

普罗普的研究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他没有说明区分一个功能与另一个功能的标准是什么。比如,列维•斯特劳斯就认为,成对的功能项就是一个功能项,它们合二为一。这样一来,「难题」和「解答」应该看作一个功能项而不是两个。普罗普解释说,成对的功能项是由不同的人来完成的,因此应该看作两个功能项而不是一个。但我以为列维•斯特劳斯的质疑是有道理的。普罗普区分功能项既以行动为标准,又以行动者为标准,难免给后来的研究带来困难。

功能区分的标准问题实际上是什么是最小的意义单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后的叙事学没有少花功夫。比如,汤普森的「母题」,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荣格的「原型」。然而,什么是故事的最小意义单位,这个问题到今天也没有解决。

第二,他的结论概括性不够。普罗普虽然用了一些俄文字母,把故事抽象出一条神奇故事公式,很像数理科学,但是他的研究内容和形式是混杂在一起的,那些俄文字母和公式实际上很像装饰,不过表现出作者向「科学」靠近的愿望罢了。在【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一书中,这套字母系统就被完全放弃了。内容和形式混杂在一起的结果,是概括性远远不够。在普罗普的研究基础上,格雷马斯把人物按其表现抽象出「行动素模式」,即六个功能,分为相辅相成的三组成分:主体/客体、送信者/受信者、助手/敌手。我们已经在普罗普的七大行动圈中看出了格雷马斯行动素模式的端倪。

且让我以百度百科中「叙事学」条目中对普罗普的评价做本文结语:

尽管普罗普探讨的是叙事体的一种特殊形式--童话,但是他采用的分析故事构成单位及相互关系的方法,对其他叙事文体的分析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它的重大突破在于他确立了故事中十分重要的基本因素--功能,提供了按照人物功能和它们联结关系研究叙事体的可能性。由此,为叙事体结构和要素分析开掘了一条新路。同时,他将故事中出现的动作简化为一种顺序组合,超出了表层的经验描述,使叙事体的研究更趋科学化。其贡献是巨大的,他所走出的虽然是第一步,但却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