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为什么都在骂【咒】晦气而没有人骂【午夜凶铃】?

2022-07-10影视

一句话回答:【午夜凶铃】告诉观众「有一盘看了会被诅咒的录像带」,【咒】则告诉观众「你刚看了一盘被诅咒的录像带」。

【午夜凶铃】是让观众看完电影后自己去脑补我家的电视机会不会哪天自己映出一口古井,而【咒】是告诉观众你等着贞子马上真的从你家电视机里爬出来。

换句话说【咒】并不是让观众脑补「我是不是也被诅咒了」自己吓自己,而是直截了当的对观众骑脸「你死定咯!(比心)」。

【午夜凶铃】的时代背景是VHS录影机和手机大量普及进入一般家庭的年代,租录像带看电影和家庭拍摄、翻录影像十分常见。电影利用了这两个人们身边的新事物,告诉你诅咒也可以通过这种东西传播和害人。这是恐怖片成功的通用公式之一:将观众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异化、陌生化、有害化,暗示观众这些熟悉的事物 可能会 是邪恶的, 可能会 来危险。【闪灵】的度假旅馆、【惊魂记】的汽车酒店、【招魂】和【鬼娃还魂】的娃娃、【小丑回魂】的小丑、【鸟】的群鸟,都是将日常生活常见的事物或场景异化,将恐怖概念植入观众脑海,让观众自己联系起自己的真实生活自行脑补。

伪纪录片模式则会制造真实感与临场感,用在恐怖片里则会强调被异化的日常的真实性。【女巫布莱尔】【死亡录像】【昆池岩】【蒙哥湖】【解除好友】都是这一类。

但即便是恐怖片观众仍需要一定的安全感和距离感。电影终归是电影,观众所经历的是他人的叙述,观众和那些能伤害到他们的东西之间永远隔着一块荧幕/银幕,即便是【午夜凶铃】的贞子也只能在影片中爬出荧幕。观众体验的是一个关于诅咒的恐怖故事,而不是自己本身被人诅咒。

伪纪录片式的恐怖片也是如此,他们会在时空上给观众一个安全保障,之前提到的几部片子所描述的都是某个特定的森林、废物、老宅/病毒怪物、露营地、黑客/暗网,这些都是观众身边有类似但又绝非完全一致的事物。

而【咒】的「打破第四面墙」直白地侵犯了这种安全感,将「自己吓自己」变为了「我诅咒你」,伪纪录片形式则被用作侵入观众个人真实空间的的手段。观众与影片之间「安全感」的默契被打破,自己的「真实生活」被侵入。观众从「听故事的人「变成了「被诅咒的人」,有人喜欢这种体验,自然也有人会觉得被冒犯了。这和诅咒是否有效毫无关系,没有人会喜欢平白无故被人诅咒,尤其是自己花钱被人咒。

从侵犯个人真实生活这一点来讲的话,【午夜凶铃】相当于一部真实感很强的恐怖小说,而【咒】则是一个写得很认真的诅咒信。

评论区很多人提【厉鬼将映】,首先【厉】不是伪纪录片式的,观众与最后「诅咒」的关系也依旧是通过影片中的叙事这一转换载体去经历的,可以理解为通过虚拟机运行了一个未知程序,运行之后发现的确是个病毒。它「打破第四面墙」只有抖开包袱的那一刻,甚至那一刻也依旧是个半开放式的病娇疑问,起到的效果依旧是将被异化后的「怀疑」而非明确的「诅咒」植入观众心中,本质上来说依旧和【铃】属于同一类。

而【咒】则是早早就「打破第四面墙」再三邀请观众和自已一起念咒结印,从这里开始观众就不再是通过一层「转述」间接代入故事,而是观众个人直接接触了。然而最后却揭示这些咒语手印不是什么庇护或祝福,而是诅咒本咒,并且是有预谋的误导,这就会造成观众「个人空间被侵入」的感受,一切都是「私人恩怨(personal)」范畴的了。这就像是一个病毒或者流氓软件伪装成杀毒软件,告诉你检测到你的电脑有114514处安全风险,等你已经运行了电脑已经感染了,才发现这玩意本身就是个病毒。

顺便,或许是我阅片量太少,我竟想不起是否有其他恐怖电影通过「打破第四面墙」对观众进行欺骗且指向一个下行的负面结局的,甚至我一时想不起小说、戏剧、电子游戏中是否有这种情况。要知道电影和这些载体不同,你无法反馈、无法改变、无法互动,如果是在电影院话,甚至无法暂停,观众实际上是被动且受限的。

主人公(移情对象)、伪纪录片、「打破第四面墙」,这三个元素天然会让观众去信任,剧情中也没有暗示主人公是「不可靠叙述者」的暗示,最终却表明这是有预谋的欺骗且指向了一个下行负面的结局,而观众对这一切无能为力。

怎么说呢,觉得这是一次很有趣的叙事尝试,但被抱怨晦气也是情理之中的吧。

至于看盗版有没有资格抱怨,看恐怖片少有没有资格抱怨……这高地实在太高,我畏寒,就不凑这个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