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水浒传】有没有一种大家都认为好的结局?

2015-10-06影视

有。


吴读本【水浒传】——一个已经失传已久的版本——可能是【水浒】问世后的同人文——也可能是【水浒】前作的存在。


现在通行版的百回本、百二十回本,都存在招安卖命与落草聚义的内在矛盾,因为前期对好汉聚义渲染的太多了。


不少读者对最后招安卖命的章节不太友善。


然而同时期的水浒同人文或者前作——「吴读本【水浒传】」,则不存在这样的大矛盾,结局也算是大家都好的团圆。


通行版是强调了王朝内部的阶级矛盾,吴读本则强调了王朝的民族矛盾,也就是宋江打出「扶宋抗金」的旗帜。


宋江团伙和宋朝不再是矛盾斗争的对象,转而抵抗金国入侵才是主要矛盾,并且故事是在围绕这个矛盾进行。


吴读本水浒对通行版的设定改动较大:


时间线:吴读本是靖康耻后南宋初年,通行版的北宋后期主要是宣和年间;


地点:吴读本聚义地点是淮南,通行版是水泊梁山;


人物:吴读本应该也是天罡地煞108,只不过具体人设可能变动,比如通行版炮手是轰天雷凌振,而吴读本的炮手则是雷横,所以人设上可能不太一样;四大寇的设定也不同,通行版是宋江、王庆、田虎、方腊,吴读本是宋江、方腊,高托山、张仙,征辽变成了抗金。


通行版剧情是前期大聚义,后期当刀子卖命。


吴读本则是靖康耻后北宋灭亡,宋江是低级小吏员,因为行贿失败被发配,但是跟通行版一样江湖名声巨大,发配到淮南的时候被一众好汉搭救。


并且推举他当扛把子,宋江多次拒绝后才同意,但是跟众好汉约法三章:


宋室流离,金人相陒,苟能我用,当听其指挥,立大功名。此寄命之乡,非长久之计也 。」


这就是确定了「扶宋灭金」的斗争主旨。


然后宋江队伍壮大,引起朝廷的忌惮,比较架空的一面就来了,明明已经是南宋初年了,结果朝中反派还是蔡京和童贯,估计是因为南宋初年除了秦桧以外,实在找不出像样的反派了。


在击败童贯等的围剿后,宋江等人游览西湖潜入杭州皇宫(对应通行版的大闹东京),游览西湖时宋江还立誓说:


誓清中原,长江击揖,水惊波撼,将军用命。


最后戴宗潜入皇宫,看到屏风上四大寇的名单(对应通行版柴进入禁苑),回来后报告给了宋江。


宋江觉得朝廷既要应付金人南下,还要操心自己这群草寇,实在是有违自己「扶宋抗金」的初衷。


于是骚操作就来了,宋江主动承担了「剿四寇」的责任,虽然没有招安,但他还是出兵平定了山东张仙、河北高托山以及江南方腊。


此时宋江还没有被招安,完全是自发帮朝廷「攘外必先安内」了。


其实到这里会发现,方腊也是穿越了,明明北宋末都被平定了,到南宋初还在蹦跶。


后来朝廷看宋江这么主动,于是就招安了宋江,本来宋江是打算北上抗金的,结果被奸臣们谋害了。


假使善遇之,俾当一面,未必无宗泽东京之捷,翟进西京之捷,徐徽言晋宁之捷,岳飞广德朱仙镇之捷,韩世忠江中之捷,张荣兴化之捷,吴玠仙人关之捷,杨沂中耦塘之捷。合战拒虏,取其死力 。」


如果朝廷能把宋江用好,宋江绝对也是抗金时能独当一面的人物,就像宗泽、岳飞、韩世忠、吴阶等人一样,肯定抗金的局面会更好。


虽然宋江一味的想要抗金,但最终还是死于奸臣之手,这个人设八成是参考了岳爷爷。


故事还没有结束,吴读本对人设改动最大的——应该就是通行版里的奸臣高俅了。


貌似吴读本里的高俅是个正面角色。


宋江等人被谋害后,高俅非常同情他们的遭遇,把他们当作天罡地煞立碑纪念,而且致以深切的哀悼。


死之后,感高球(俅)天罡地煞之说,碑以纪名,祭以乞哀。


高俅从通行版里的开篇人物,变成了吴读本里的收尾人物,应该对应的是洪太尉放走妖魔的剧情。


其实这个版本的故事、结局和立意,我觉得应该是最符合读者口味的介绍了。


宋江和众好汉不再纠结于招安的问题,他们与宋朝的阶级矛盾,被与金国的民族矛盾所取代。

通行版里的剧情推荐靠招安,吴读本里靠的是抗金,更让人感觉出宋江没有那么尬黑,相反是忧国忧民的设定。

除了时间、人物太过架空外,整体感觉解读不出太多阴谋论,算是争议会比较小的版本了。

只不过「吴读本【水浒传】」已经失传。

现在仅存在吴从先读后写的读后感,我们只能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推测一下剧情逻辑。

这版水浒可能是通行版同人文,也可能是通行版的前作。

我个人认为是前作的可能性更大。

因为里面出现的四寇中的高托山、张仙等人,是确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跟杜撰的田虎、王庆差别很大。

宋江的聚义地点从梁山搬到淮南,也符合正史对宋江「 淮南盗 」身份的记录。

所以是通行版前作的可能性很大。

此外民国张恨水的【水浒新传】,主旨也变成了抗金救国,大致剧情跟「吴读本」类似。

不知道是不是受「吴读本」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