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美剧【为了全人类】中有哪些彩蛋、致敬、影射和历史梗?

2019-12-29影视

题主提问中重点问了,为什么苏联抢先登月。

诚然这是该剧中的第一个现实与剧中不相符的点,但确实也是最大的引子,是蝴蝶煽动的第一扇翅膀。

您可能会好奇,为什么起了一个【为全人类】这么宏大的标题,而这恰恰是因为本剧的核心,不是登月,而是「蝴蝶效应」,讲的是每一件小事对将来各种各样事情的影响。或者,用通俗的话来说,寻找地球的另一个平行世界,让我们看到世界的另一个可能性。

上述两张截图是每一集的片头,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吧。在第一遍看的时候,我只是看完了,看了剧情看了惊心动魄看了cg特效,第二遍看才领悟「蝴蝶效应」。看这个片头,第一个点是苏联在月球插上了旗帜,然后这个点仿佛是源点一般连到世界的其他角落,代表了这件事对其他人的影响。而事实便是如此,这件事情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太空竞赛就是美苏争霸的最大舞台,是国力的体现,整个国家投入了能调用的一切资源用于太空。众所周知在现实世界中,苏联送出第一个宇航员,建立空间站,美国奋起直追终于在登月这件事上领先了苏联。而之后,苏联在太空这件事上再也没有超越过美国,苏联的国力也撑不起登月了,美国看到自己的领先也就没有了努力的必要,所以整个美国在之后对航天的重视降低,而之前投入航天的资源也投入到了军事和侵略行径中。

但是在导演的脑洞中,美国人在载人登月这件事上又落后了苏联,但是美国的国力还是强于苏联,这件失败就像载人航天那样没有让美国人放弃而是投入更多的资源,打算再接下来的月球基地/火星基地上超过苏联。所以才有了接下来一切一切的故事,是世界的另一个可能性,也可能是导演认为的更好的一个可能性(把现实中的核导弹核潜艇威慑的前变成了在月球基地上对抗与威慑)。

关于映射,可能最多的就是「人们只会记住第一名而不会记住第二名」。

第一名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的加加林乘坐东方号飞船进入地球轨道。 第二名 1961年5月5日早晨9:34,美国人谢泼德乘坐自由7号太空舱,由红石火箭发射进入太空,并且停留的时间,飞船参数其实是优于苏联的, 发射时间就晚了不到一个月 ,只要愿意挤时间,多挤出一个月的世界是真的有可能的。美国奋起直追,1969年7月20日世界时20:17:43阿姆斯特朗第一个正式登上月球,巴兹·奥尔德林第二个登上月球 从仅进入太空到登月才用了8年, 21世纪的中国,从载人到登月都还要30年左右,可见60年代的美国这个成绩真的很耀眼。而登月任务最大的难点莫过于前往月球轨道的火箭,难度比地球轨道的火箭高了一个数量级。美国有,冯·布劳恩,土星五号设计师;苏联有科罗廖夫,N2。可以看到美国和苏联进度基本是相同的,但是1966年1月14,因为手术意外苏联航天之父科罗廖夫去世,留下了未完成的,能前往月球的发动机,苏联也失去了能够坚定支持航天而不是核导弹的航天部门领导人。剧中也进行了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