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客观地说,张译主演的电影【无价之宝】到底怎么样?

2023-11-09影视

【无价之宝】对于细节控的我来说就像老鼠掉进了米缸一样,有太多太多能引发我回忆和共鸣的时代和地域细节了,相比韩版的【担保】,【无价之宝】的本土化做得非常扎实,这也是导演张大鹏的舒适区。

一、浪漫现实主义的风格

重庆和东北,是当下影视剧的热门取景地。

重庆的朝天门码头、穿过居民楼的地铁、夜晚如同赛博朋克世界的江景、长江索道、火锅和方言,东北寒冷肃杀的冬天、漫天的风雪、废旧的国营老厂区、日常说话宛如小品的东北方言、乐观豪迈的东北人民,都天然地赋予了故事以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什么离谱荒诞不可思议的事情,只要发生在这两个地方,就变得合情合理起来。

张译扮演的石头,在片中有两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一个是在看到好兄弟杨武(潘斌龙饰)终于结了婚,而芊芊也可以上学了之后,半是释然半是发泄一般地在回家路上跳了一段致敬【雨中曲】的舞蹈,另一个是他年老的时候坐上了热气球要为芊芊去亲自采松子。

这两个情节如果放在别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里会显得有点突兀,但是放在东北,就说得通了,因为确实每年都有不少在林区坐热气球采松子的山民被风吹走了发生意外。

这两个情节赋予了电影超现实主义的特征,有一种轻盈的沉重感,一如影片本身,在轻喜剧的风格下面,有着对一个时代下渺小个人命运的哀婉叹息。

这是导演张大鹏个人审美的体现,在之前他的出圈作品【啥是佩奇】【吃掉刘春梅】等等短片里的主人公都是「时代的一粒沙」,他拍出了他们身上的一种共性,就是悲观的浪漫主义。

张译扮演的石头,是一个有点厌世情绪的人,他开场就说不想活了,坐着热气球飞走的时候也说活够了,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为了没有血缘关系的芊芊努力地活了半辈子,为她落户上学奔走,为了她的学费努力打工,为了不让她失望戒酒——这也许就是老一辈中国人身上共同的韧性,只要给他们一个理由,他们就能努力地活下去,甭管多卑微,他们也能把日子活出个样子来。

二、 怀旧的九十年代时代氛围

近年来很多影视剧都把时间线设在八九十年代,但是论细节的扎实和时代氛围的还原,【无价之宝】可以说是佼佼者。

寻呼机、大哥大、老电影明星海报这些都是常规道具了,我印象深刻的,是石头咬咬牙在百货大楼给芊芊妈妈买的那条红色连衣裙,他对它的称呼是 「布拉吉」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布拉吉了,只有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人才会这么称呼那种款式的连衣裙。

布拉吉就是俄语里连衣裙的音译,它的显著特征是腰间有一条布带。【父母爱情】里的安杰就在剧里穿过。

还有芊芊脚上穿的红色塑料凉鞋,在玩的俄罗斯方块游戏机,应该都是八零九零后的共同回忆。

张译化纤西装裤上挂一串零碎是当时30+男人的标配,我大舅甚至现在还在这么打扮,钥匙、指甲剪,甚至还有玻璃丝软管编的绿色虾,我小时候还会编呢,现在的00后估计都没见过。

芊芊妈妈穿的白色带垫肩和绣花的南韩丝衬衫(我妈当年有好多件),脚上穿的肉色短丝袜配棕色小跟凉鞋,张译给芊芊买的五颜六色的美少女战士书包……

还有特意给了个特写的宝哥的花花公子皮带扣,啊,一瞬间幻视我爸,那可是当年(自认为的)成功男士的时尚单品。

只有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时代氛围都落实到位了,一个故事的本土化才能给观众以实感,这是我认为【无价之宝】做的比较聪明的一点。

三、 张译演出了一代人的爹

张译这次出演的石头,是又一个男妈妈型的角色。(咦,我为什么要说又。)

之所以觉得他是男妈妈,主要是他扮演的石头身上没有爹味,反而很有温柔的母性光辉。

他在首映式的时候说这次扮演石头的时候,他总是想起自己的父母,也用上了很多父母在现实生活中的细节,比如他模仿芊芊的笔迹签名把签名照送给来早点摊光顾的街坊邻居,就是张译的父亲曾经做过的事。

而在书店给芊芊抄英语课本的事儿,是张译母亲为张译做过的,她和片中的石头一样,都不会英语,是用拼音背下来的。

所以石头这个人物身上有张译父母的影子。

张译是个善于观察善于共情的演员,在片中很多细节上的设计是用了心的,能看出生活经验,所以让人感到很熟悉。

比如张译出发去安溪千里迢迢地找芊芊,跟他去自首之前那一整套穿衣穿鞋跺脚的动作和运镜都是一样的(甚至服饰造型都是一样的,暗示他自己省吃俭用把钱都给芊芊攒着,而且心一直停留在90年代),我们这代人的父亲,爱面子,发生点大事儿之前都得把自己里里外外捯饬好了再出发,既是一种仪式感也是给自己鼓劲儿。

作为千千万万下岗工人中的一个,生活的艰辛逼得他们不得不精打细算。

他和芊芊妈妈领证时送人的喜糖人家不要他又给收回来(那个在长椅上划拉一下把喜糖扫进塑料袋的动作太传神太有生活了),在饭店想退没动过的菜,打包盒要收费就换塑料袋,去找芊芊的时候扒火车、买站票,到陪着芊芊去北京考试居然还是买站票。

但是遇到自己在意和关心的人,他又特舍得,拿钱给二叔叫他给芊芊买吃的,给芊芊的妈妈买连衣裙,要砸锅卖铁给芊芊妈妈治病,还拼命赚钱供芊芊读书等等。

他们的一生,是习惯了奉献的一生,前半生奉献给国家和厂子,在下岗经历了短暂的迷茫之后,又把下半生努力的目标锚定在了家人身上,像是完全放弃了个人生活和享受一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努力让孩子长大成材上。

相比起【担保】里那个戏剧性更强的父亲,张译这版的父亲,身上有太多太多我们这代人父亲的共性了,他不仅是个体,更是一代人的缩影。

四、 对娱乐圈克制的讽刺

电影中的成年芊芊,因缘际会地从一名舞蹈学院的学生成为了大明星,这一段对于芊芊成名生活的描写,和芊芊童年部分的剧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对比,芊芊的童年是现实的、舒缓的,芊芊的成名之路却是略显浮夸和快节奏的镜头剪辑,个人认为这段情节暗含着导演对娱乐圈现状的讽刺。

它近乎白描地展现了一个活人是怎么变成商品的,为了商品的完美性,能卖个好价钱,要切割一切感情,要学会闭嘴、装傻。

在剧里演绎爱恨情仇,在现实中却不能为养大自己的人说一句公道话,甚至不能公开彼此之间的关系。

成了大明星的芊芊很美,但是美得像个橱窗里的假人,失去了她在石头身边的鲜活和可爱。

都在呼唤要内娱活人,可是芊芊和石头的故事分明是在说活人并不能在圈里站住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