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如何评价演员何冰?

2019-12-29影视

不久前陈道明因【庆余年】博得一众好评,田雨因王启年一角也大火。

引发了又一次对「老戏骨」的狂热追捧。

而在一个又一个老戏骨被推崇的时候,何冰常常是最被众人忘记的那一个。

曾经自嘲:「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我没有商业价值」的他。

因为守卫着心中的术与道,放弃了许多让自己名利双收的可能。

「我好好地干这行挺好,就很清楚。」

这个金星眼中「中国最好的演员,也是最被低估的演员」,不该被这个时代落下。

01、最被低估的老戏骨

从各个角度来看,何冰无疑都是一个优秀的演员。

以话剧演出为主业的何冰,与陈道明合作的剧作【喜剧的忧伤】创下了北京人艺60年的票房记录。

【喜剧的忧伤】剧照

在作品筹备选角期间,严格到挑剔的陈道明曾对导演说,最好找何冰那样的演员。

曾与何冰合作过的陶虹说:「他的表演能力,远远高于他现在的荣誉。」

尽管何冰不太在意奖项和名誉,他还是两度获得中国话剧界最高奖项梅花奖,拿下过白玉兰奖。

一个「国家一级演员」的称号,便足以佐证他的实力。

初入影视圈时,已在话剧界摸爬滚打数年的何冰,总是扮演一些不算光彩的小人物。

他在【我爱我家】中饰演贾志新的发小胡三,话里行间尽是不务正业的俏皮和散漫。

成为温暖厚重的【我爱我家】中独特的亮色。

【我爱我家】何冰剧照

他在电影【甲方乙方】中饰演善良机灵,又滑稽可笑的梁子。

葛优那句经典的「地主家也没余粮啊」,就是对他说的。

而他的表演,也丝毫不逊于已贵为戛纳影帝的葛优。

【甲方乙方】剧照

后来他在电视剧【筒子楼】中饰演狭隘阴郁的翟志刚。

令导演杨亚洲感叹:「入木三分。」

【筒子楼】剧照

作为演员,何冰的可塑性是极强的。

当人们以「擅长饰演小人物」来看待何冰时,他又抽出身来。

用【大宋提刑官】中刚正又悲悯的宋慈一角,给了观众巨大惊喜。

他能演绎出【情满四合院】中,一个普通市民的纯真与烟火气。

也能诠释【十二公民】中另一个普通人的正直与赤诚。

【情满四合院】剧照

【十二公民】剧照

在【见字如面】中他用大巧不工的朗读令观众泪下。

令导演关正文说:「他真的太神了。」

作为土生土长北京人的何冰,继而又在【白鹿原】中操着一口纯正的陕西话。

把书中那个圆滑邪魅的鹿子霖活脱脱搬上了屏幕,创造了「投胎式表演」这个新词。

但这些足够令任何一个演员被称赞的表演,仍不足以体现何冰的优秀。

他表演背后的那些故事与经历,更能彰显出他的优秀与可贵之处,以及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

02、「英雄与狗熊」

何冰成长于一个家教严格的家庭,小时候他常被同龄人欺负。

但每次回家总会被不分青红皂白再打一顿。

过度的严格与活泼的天性激烈碰撞,使得何冰学会了迎合讨好,也学会了逃避现实。

在他八九岁时的春节,上海演员剧团举办了一场联欢晚会。

电视中的演员穿着西装弹着钢琴。

那种浪漫的情调,令尚不知表演为何物的何冰萌生了成为演员的想法。

从小的生活环境也使何冰练就了不俗的口才。

高二分班时,离优生班录取线差300多分的他。

因屡次为学校夺得区级和市级朗诵比赛奖项而被破格录取。

但在何冰心中,这个仅有的闪光点不足以支撑他成为演员。

那时的演员代表着一种高尚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已经做了好几年差生的何冰,没有勇气把自己同那种高尚联想起来。

不敢直视自己梦想的何冰是痛苦的。

尽管如此,他还是固执地没有彻底打消成为演员的念头。

有一天,何冰的地理老师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两个小孩,一个想当英雄,一个想当狗熊。

后来,想当英雄的小孩成了英雄,想当狗熊的小孩成了狗熊。」

何冰没有完全听明白话里的意思。

但他知道没有人想当狗熊,心中也渐渐有了明晰的答案。

高三那年,何冰本打算报考北京电影学院。

但听说北影对学生外形有要求,对长相不自信的他随即改变主意报考了中戏。

因为怕家里人反对,何冰偷偷找小姨借了五块钱报名费,蹬着自行车前往中戏应考。

有着不错表演天赋的何冰,在一试和二试中顺利过关。

进入了中戏为北京人艺开设的代培班的三试。

从未接受任何专业培训的何冰,没有担心过自己会考不上.

用他自己的话说:「谁说自古华山一条路就过不去,一条路才过得去呢,因为你只有这一条路。」

在经历了长期的压抑后,他身上突然有了一种勇气。

那份勇气既为了迎战现实,也为了挑战和告别自己。

三试当天,何冰和其他考生聚在中戏小剧院的幕后,隔着大幕能听见台下间起的谈话声。

好奇的考生们悄悄扒开大幕,吓得赶紧把头缩回来。

那天的观众席上,坐着于是之、英若诚等三十多位北京人艺的老艺术家。

他们为了台上日后的接班人齐聚一堂。

两代表演者,在惊愕与满怀希望之间完成了第一次交汇与传承。

望着台下杰出的艺术家,何冰忽然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在无形的交汇之中,那些何冰眼里如同参天大树的艺术家。

在他的心中悄悄种下了一颗神圣的种子。

03、年少也轻狂

「人因各种原因变得孤独,于是便能面对自己。」

刚从中戏毕业进入北京人艺时,何冰有着一个年轻人的骄傲和不可一世。

他觉得自己很快就能在话剧界闯出一片天地。

用他同班同学胡军的话说:「我以为我会站在舞台中间,但我跑了两年。」

何冰与胡军

和胡军一样,何冰也有着无端升起的自信。

本以为毕了业就能在舞台上发光发热的他,被安排跑了四年龙套。

在他的同学中,陈小艺大三时就已成名,江珊更是凭借【过把瘾】红遍全国。

而何冰则拿着每月99块的工资,饭都吃不饱的他只能常常回家蹭饭。

他的心气极高,但心气越高就越没底气,怕那扇大门不会为他打开。

茫然的未来一度浇灭了他的热情,让他陷入一段晦暗的痛苦。

那段时间,何冰常常睡到下午才起床,然后到人艺剧院跑一晚龙套。

跑龙套不费神,他只需要拿着旗杆或枪往台上一站。

有时甚至不用上台,在台下吆喝几声就万事大吉。

在当时人才济济的人艺,何冰这样的演员也确实不算耀眼。

1999年拿到自己的第一个梅花奖时,何冰时刻盼着剧院通知他去领奖。

但一直没等到通知,急得他直接找院长请假要去领奖。

后来他才知道,梅花奖对人艺来说太普通了,不会让演员专门去领奖。

出于对未来的担忧,何冰也跑过剧组。

他把简历递给各个剧组的副导演。

对方都还没等他把自己的传呼号留下,就客气地请他回去等电话。

这种敷衍让何冰感到屈辱。

他说:「你要实在不能欣赏我,我也犯不上求你。」

生活的腰杆被现实压垮了,但何冰的腰杆还挺直着。

在跑龙套和睡觉的空闲时间里,他开始用书消解混沌。

他重新读学过的表演理论,读文学和哲学,读完了王朔的所有作品。

那些书当时并没有给他太多实质的帮助。

但在他的生活中扎下了根,让他没有过早在社会漂浮。

每晚跑龙套之余,何冰也开始注视着舞台上前辈们的表演。

人艺的舞台如同一锅文火熬着的高汤。

艺术的韵致浸润着整个空间,也渗透入了何冰的灵魂,给予了他此后的生活的本味。

1993年,何冰在话剧【鸟人】中饰演「黄毛」。

不到七分钟的戏份令观众叫好,也让人艺的前辈们认可了他此前的蛰伏。

何冰在另一部话剧中的表演也让英达眼前一亮,随即邀请他参演【我爱我家】。

多年后回忆起那段时光,何冰感到十分幸运。

还好那时他选择了在求索之外继续等待,还好自己没有快速走向沉沦。

正是那些看起来不痛不痒的时光,决定了他此后的人生。

人得自己成全自己,不想成为「狗熊」的小孩,最终确实没成了「狗熊」。

04、干好这一行

「投入感情的东西,是没有办法计算性价比的」

早年的磨炼给了何冰扎实的功底,让他在表演中总是有着自信。

拍摄【大宋提刑官】时,他因一气呵成说了一段三分多种的台词而被同伴们热捧。

何冰自己却坦率地说:「我心想背一词,这很棒吗?」

人艺的排练厅里贴着「戏比天大」四个字。

刚进入演艺圈时,何冰还不太能理解其中的滋味。

此前跑龙套的经历让他有了恐惧,他担心自己不能被观众接纳,于是总是在表演中迎合观众。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拍戏对他而言更像是完成任务,没有对表演的享受。

穷怕了的何冰开始疯狂接戏,在他工作最紧张的那段时间,一年要拍四五部电视剧。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把看书的功夫,都用来看存折了。

输出与输入的不平衡拉扯着何冰,让他从原有的生活中脱离。

有一次比自己小十岁的导演徐昂聊天,何冰抱着教育后辈的心态,却在对方的见识与深度下完败下风。

何冰表面镇定,心里却产生了极大的震动。

从那之后,他开始广泛阅读。

何冰的阅读面极广,他读文学名著,读神学宗教,甚至还读物理。

丰富的阅读让何冰对表演有了新的理解。

就像老舍先生所说:「看生命,领略生命,解释生命,你的作品才有生命。」

有次在表演话剧【窝头会馆】时,何冰需要将酒瓶扔在地上。

他没把酒瓶扔远,玻璃渣在他身边渐得四处都是。

但何冰按照情节倒在了地上,手上扎满了玻璃渣。

他起身后把手收进长袖,转身时袖子里泼出半瓢血。

身旁的演员都被吓得出了戏,何冰却照常说着他的台词,直至表演结束。

他后来感叹,受伤后那三分钟的表演真好,因为再也没有心思去抖机灵和炫技了。

那次表演让何冰有了深刻的感悟。

他说:「如果你的表演荣辱不惊了,那你就绽放了。」

所谓三形六劲,心已八,无意则十,大概不过如此。

有人评价何冰的表演是「空」的,他能不留痕迹的包容很多东西。

那种阔大的空旷,正是来自于他对荣辱不惊的探求。

表演之外,生活中随和健谈的何冰还保留着怒气。

何冰有次和陈赫搭戏,因为陈赫经验不足没能跟上自己的节奏。

气得拍桌怒斥:「我敢保证,你没有看台词。」

随后扬长而去。

在一档培养新人的综艺节目中,何冰也没少发怒。

但他的怒火,更像是呕心沥血的传授,把他一路摸爬滚打的感悟告诉那些他给予希望的年轻人。

在节目中他说过这样一段话:

「技巧诚可贵,经验价更高。若为真诚故,万般皆可抛。」

何冰更像是在表达一种诉求,被人们称为「戏骨」的他,在不遗余力地维护着艺人的自尊和骨气。

也是因为这种自尊与敬重,何冰还活跃在话剧舞台上。

已经成为人艺支柱的他,和冯远征、杨志新等同伴一起,坚守着那些规矩。

他们不带经纪人和助理,独自走进人艺。

拿着对于他来说不起眼的基本工资,在一场场演出中和那方舞台上流过的岁月对话。

年近五十时何冰签约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家经纪公司,也开通了微博,微博名叫「人艺何冰」。

有次演出话剧【喜剧的忧伤】时,剧场内一个观众抓住了在偷东西的小偷。

那位观众报了警,然后和小偷手拉着手继续看话剧。

看到可乐的地方两人还一起笑,等到话剧演出结束后,才让警察把小偷带走。

后来何冰知道了这件事,再有人问他演话剧值不值时,他总讲这个故事。

在演艺圈周旋了近三十年,何冰身上还是透着一股傻劲,一种已不多见的天真。

他也说不清自己到底在追求些什么。

或许是通向伟大的道路,也或许只是这个行业本不该被抛下的东西。

05、明白人

「我们是在奔向真相,我这个人是不重要的,那个真相才是重要的」

有着一股傻劲的何冰,其实是个明白人。

多年的阅读以及丰富的经历,给了何冰深厚的见识和思想。

参加【圆桌派】时,他能对每个嘉宾所聊的话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有人说到【麦克白】,他能透彻地分析其中的人物;

有人说到某部电影中的某个角色,他能流利说出扮演那个角色演员的名字;

聊到京剧时,他倒是谦虚地说自己只有粗浅的理解,随后又能信手拈来摆出张飞在京剧中的姿态。

说起表演,他的见地更是深刻。

【白鹿原】播出后,有朋友对何冰说他的鹿子霖演得不好,因为看起来不够阴鸷。

而何冰解释说:「这是我们对这个人物的理解,是我们通过他一系列行为之后我们得出结果,他内心是这么一个阴鸷的人,而我们不能演那个阴鸷。那是个答案,而我们要演的是这个算式,这个答案应该让观众判断出来。」

窦文涛听后就感叹:「我发现他这个地方他有道行。」

对于自己的处境,何冰也看得很坦然。

在人艺待了近三十年后,他已经是人艺那锅慢火熬着的高汤里的一根大骨。

人们说他是当仁不让的台柱子,他却说:

「一个房子哪需要那么多柱子?自己得知道斤两。」

自己之所以能保持对演艺的热爱,一是知道演员这个职业是什么。

他赞同李安所说的,观众只是在借演员的脸想着自己,二是掌声与名誉的支持。

他敢正视名誉的重要性,正因如此,他才能不被名誉所左右。

面对时代浪潮,何冰认为一部分人所做出的努力无法与时代抗衡。

即便如此,他还是努力在浪潮中站稳脚跟。

除去自己的事业,何冰在生活里也活得明白。

他与妻子是初中同桌,两人情感十分要好。

对于婚姻他有独特的见解。

他说自己从不争论饭菜的味道,答案永远是「好吃好吃,非常好吃。」

也从不争论窗帘的颜色,答案永远是「美观美观,非常美观。」

参加访谈时,金星出题让何冰给即将出国的儿子写封信。

何冰略微想了想,说了这么一番话:

「不要越过法律的边界,不要越过人性善良的边界,要在这个以里去做所有可能的尝试。」

在束缚之中纵情舞蹈,或许正是何冰活得明白的原因。

06、五十知天命

何冰今年已经五十一岁了,在经历了种种变迁之后,他开始活得越来越从容透彻。

他对生活的理解与渴望造就了他的人格,最终反映到他的选择和举止。

当年那个英雄和狗熊的故事还会被他时常想起,他说这个故事让他成了如今的何冰。

也让他在反复思考,自己是要成为英雄还是「狗熊」。

拍摄【白鹿原】之前,陈忠实先生曾亲手把一本【白鹿原】交给何冰,对他说了一句:

「您见证,我死的时候拿这个当枕头,拜托了」。

那一刻何冰感到些许壮阔和苍凉。

那种浓烈的情感,源自两个生命中的守望者灵魂的共鸣。

陈忠实先生在守望着他心中的白鹿原,何冰在守望着人艺排练厅「戏比天大」那四个大字。

对于未来,何冰平静地认为自己会有被大势甩在身后的那一天。

但是,是什么样的大势,能够把何冰这样的演员抛下呢?

PS:首先我要诚挚感谢大家能抽时间读完此文。

我是1号唠嗑员,业余讲故事,职业唠嗑员。唠万象娱乐,嗑人生百态。

专注于讲述深度娱乐(不八卦)和经典人物故事,经典影评。所以就开了个叫「1号唠嗑员」的微信公众号(ID:laokeyuan01)。今日头条号搜:1号唠嗑员关注。

也希望能通过讲述更多经典故事,带给大家更多思考和让自己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