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数码

索尼为什么要做 Hi

2022-07-18数码

很好的问题。

首先解释下题主说的「为什么还要死守hifi这种冷门的小圈子?」

hifi圈确实小,要不近3000人规模的森海也不会顶不住,光靠HD600、650的利润要养活整个企业显然不现实。要知道,2019年森海消费级产品部分的销售额接近4亿欧元,有哪个纯hifi厂牌能做到这种体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索尼的部门构成和森海并不一样,森海的消费级产品里,耳机占大头,包括有线耳机和蓝牙耳机,但在 索尼内部,与hifi品类相关的音频部门,规模比例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大。

索尼消费电子产品类主要分游戏、影像、音频三大块

如果说森海是hifi耳机巨头,那么索尼应该叫消费电子巨头,音频产品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存在感显然不如PS和影像部门。而在音频产品大类里,索尼还划分了 「家庭音响产品」、「便携音频产品」和「高解析度音频设备」3类 ,点击「高解析度音频设备」后你才会找到 索尼定义的「hifi产品」,即都是千元起步的相对高价位音频产品 。怎么辨别?看右上角的hi-res小金标就明白了。

几年前和某位前任索尼员工聊过天,他说过一个可信度较高的段子:「在索尼有3个部门是完全不用愁的,一个卖CMOS的、一个卖专业摄像机的、还有一个就是卖录音笔的。都可以躺着接订单。」很多人都知道索尼在摄影和广播级专业设备领域的垄断地位,但肯定没想到不起眼的录音笔也能赚得盆满钵满,当年玩hifi的烧友肯定知道PCM-D50这个型号,就是这款产品,直接被一帮烧友当成了hifi播放器使,大幅扩展了市场,养肥了这个索尼很不起眼的部门。那个朋友说,D50卖得最火的那几年,办公室那几位都是横着走的。所以, 对于小部门来说,一个爆款,就够了 。不然,索尼也不会出PCM-D100。

另一个索粉好友拍的D50、D100两代录音笔合照

对于hifi厂牌来说,目前市面大体有两种:

第一种体量规模较小、主做中高端「严肃hifi向」产品,比较典型的有日本的Stax和国内的乐彼。

Stax只做静电耳机,雇员仅有12人,加上法定代表人目黑阳造一共13人,早在2011年就被国内的漫步者收购了,作价不到1000万。作为静电耳机的发明者,Stax的历史甚至比森海都早,虽然产品极其优秀,优秀到漫步者的老板都是它家粉丝,奈何静电耳机品类过于小众,叫好不叫座,研发生产成本又太高,导致连年亏损,只能找大资本接盘,自己继续「守着初心做静电」,最新旗舰SR-009s依然是世界上最好的耳机之一。

乐彼也是另一朵奇葩,国内只做hifi播放器的「国砖厂」代表,坚持纯粹音质流路线,目前所有产品都采用非安卓系统,起步型号2000左右,其他相对知名的型号都在五位数以上:第一款顶级限量国产DAP,卖15999的LP5LTD199;世界上第一款全分立R2R便携DAP,卖19888的P6;以及有史以来卖得最贵的「国砖」——人称「乐四万」、卖39800元的LP6Ti。据说乐彼整个团队一共就二三十个人,没比Stax多多少,叫「小作坊」一点不为过。

堆料王「乐四万」——乐彼LP6Ti

第二种是体量规模较大、主做中低端「轻hifi向」产品,比较典型的是相爱相杀的国砖厂飞傲和山灵。

所谓「轻hifi向」就是配置比入门级产品更高端,但价格不会过于离谱(3000内)的音频产品,这样的产品能走量。飞傲比山灵进场更早,而且是最早拓展海外市场的先行者,目标据说是奔着上市去的,无论是产品线的「长尾程度」,还是综合产品力的「成熟度」,在国砖圈甚至整个国内音频圈都是名列前茅的。整体实力足够强,品牌认可度也很高,尽管没有单项性能顶尖的产品,但有很多受市场青睐的产品,比如本人买过5个的入门蓝牙耳放uBTR、中端流媒体国砖代表M11、国外卖得飞起的千元桌面一体机K5 PRO等等。可以说, 飞傲是最懂市场、最会做市场的国内厂牌。

从随身到台式、从前端到耳机,生态链十分完整

山灵没有飞傲那种体量,不过由「大叔之友」转型为「学生之友」还是挺成功的,彻底放弃m2、m5这种中年油腻向「打火机」造型,加滤镜开美颜瘦身成小鲜肉——山灵m0简直成了中学校园里的「新nano」。看到了飞傲的成功,山灵也立即跟进,推出了定价、功能重叠度都很高的产品,销量也不错。这几年hifi随身圈风口转到了手机hifi以及无线音频,山灵就迅速补充了蓝牙耳放、TWS耳机等产品,以致于很多新烧都忘了人家是做台式音响起家的。 要说圈内最「返老还童」的厂牌,非山灵莫属。

无线化、小型化、年轻化的山灵音响

介绍完两类厂牌,是为了说明: hifi这个概念早已模糊化,即使有明确定义,绝大多数消费者也不care 。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比较有钱的爱乐者,只是想买个相对高档的听音玩具来满足消费心理,更享受地听歌;还有一类少数派,是追求极限配置、整天对比参数、听试音碟多过商业唱片的发烧极客。不存在对与错,个人有个人的兴趣所在,只是人群基数差距很大。Stax和乐彼,更偏极客向烧友,以及极少数预算非常充足的土豪级爱乐者(通常已经有高端音响设备了);而飞傲、山灵更多侧重大多数爱乐者,他们很少会AB,音质能比手机+配塞好就可以满足了,哪怕听不出来区别,还可以开开脑放,起码这俩牌子在国内也算大厂,而Stax和乐彼基本只有玩家才知道。 索尼赚的,绝非资深玩家的钱,而是那些不太care hifi,但很care逼格的大多数。这部分人真的少吗?你觉得喜欢听歌的有钱的年轻人、中年人会少?

帮助索尼反超Beats的功臣之一:WH-1000X系列

所以你会看到,有人买了1000多的索尼蓝牙头戴会觉得这耳机特hifi、音质特好,比如我刚刚工作的堂妹,周杰伦老粉,在bose和索尼之间徘徊后还是买了1000XM3,人家就连个手机通勤、出差听听apple music里的周董歌单,以前根本没用过超过1k的耳机。

所以重点来了: 这种被索尼归类到hifi(hi-res)高解析度音频类别的产品,本质上和AirPods Pro没区别,只是高档消费级耳机。 同价位随随便便挑一副全尺寸有线hifi头戴,都可以轻松胜出,但胜出的仅仅是音质而已,品牌、佩戴、颜值、降噪功能等等都是索尼大幅占优,至于看起来很重要的音质,索尼需要做的只是把bose、beats、b&o干掉,这样它就赢了。

人家的主要竞品是bose,根本不是「小小」的森海

所以,索尼收割的利润大头,是那些 「披着hifi外衣」的「高溢价消费级蓝牙耳机」 ,借着无线的东风,凭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生产制造能力,获取先发优势、抢占用户心智,成为品类爆款、获取最多利润。这些「伪hifi产品」才是索尼要坚持做音频的最大理由。

而索尼真正称得上hifi级别的音频产品,只能说竞争力不差、总体可以挣钱(其中也有IER-M9、小Z1R这样的好产品),但资源投入和市场反馈无法和无线产品相提并论,影响力也很难回到上世纪8、90年代Walkman黄金时代的巅峰水准。但做高价hifi硬件设备的战略意义还是有的,像Signature醇音系列那样, 守住索尼的「高端专业形象」,让更多不太懂的消费者保持对索尼是高音质标杆的印象。 一旦把这条产品线砍掉,索尼音频形象就会崩塌,中低端利润型号也会大受影响,只能像AKG那样靠着一堆所谓经典吃吃老本。在群龙无首的hifi浑水池,你可以不行,但不能没有。

关于索尼hifi耳机的具体分析,可参考之前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