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能够被老师邀请进组说明还是非常有科研潜力的,应该把握住这样的机会,毕竟很多导师并不会招募本科生进组,也只有一小部分本科生有机会跟着导师做科研,这对于后续的保研、申研、考研和读研都会产生比较积极的影响。
导师邀请大一的同学进组大概率需要加入一个长期课题项目,科研周期往往在两年以上,所以有相对比较充足的准备时间,可以一边开展基础的科研任务,一边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以我的大数据组为例,大一的同学进组往往都会先从事基础的数据采集和整理任务,帮助组里的研究生同学来完成一些数据预处理任务、模型实现任务、训练任务和验证任务等,这个过程对于数学基础的要求并不算高,但是对于编程能力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而且需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责任心。
机器学习是一定要学习的,由于已经加入了课题组,所以建议结合具体的课题任务来学习,而不是一味通过刷视频来学习,一方面刷视频学习的时间成本比较高,另一方面很多内容的针对性并不强,不能落到课题项目中。早期入门的时候刷刷视频是可以的,但是按照历史经验来说,刷视频学习的效率是比较低的,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应该结合课题的要求来开展实践活动。
机器学习入门可以从经典的机器学习算法开始,比如决策树、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等算法,这些算法并不难理解,对于数学的要求也并不高,大一的同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后完成算法的实现和应用,尽快掌握机器学习的流程,了解有监督、无监督、半监督、自监督的特点和区别。
在学习完经典的机器学习算法之后,可以接着学习开发框架,可以接着学习Pytorch,这对于后续读文献做复现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在学习Pytorch的过程中,就可以完成大量的经典案例,这个过程可以逐步提升对于机器学习的理解。
在课题组开展科研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交流和实践场景,要积极参与一些学术交流活动,在开组会的时候要做好记录,要尝试提问,这是培养自己思维方式非常有效的方法。
在课题组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开始尝试阅读经典文献,同时可以进一步尝试写一篇综述,这个过程可以争取到导师更多的指导,毕竟导师对于能出成果的同学都会更关注,也会给自己创造出更多的学习机会。
对于本科生同学来说,不论大几开始参加科研,也不论是否有机会参与科研,都应该尽量开辟自己的交流渠道,积极参加技术论坛。
目前我联合多名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导师和互联网大厂的企业导师,共同搭建了一个技术论坛,在持续开展科研活动和成果分享活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联系我申请参与,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最后,如果有计算机领域相关的问题,欢迎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