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科学

为什么很少有科研人员会让子女继续搞科研?

2021-03-06科学

因为他们的父母仅仅是科研人员,而不是科研领导。我接触过的二级院长的孩子基本上是搞科研的,当然,真要具体,那是搞科研,还是「搞科研」就变成不能说的秘密了。

科研这个东西,在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科研体系里,谁牵头,谁来搞,谁的成果,它都是很有讲究的,上到顶校,下到职业学院,它都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中又有上下级,有了上下级就有了资源分配,有了资源分配就有了价值流动,所以就有了「搞」的机会,谁「搞」谁,「搞」什么,怎么「搞」,都很讲究。

知乎不是总有人说,清华北大的在国外毕业了不回国来搞科研么?老实说,清华北大的如果在国外读博时成果不是顶尖,应届就回来而不是功成名就了再回来就是坏脑子的行为。为什么呀,因为回来很可能拿不到什么机会,机会的分配权又不在他手里,在上一层手里,人生地不熟的怎么跟地头蛇抢资源,靠文凭?那个时代早过去了。所以你回头看,学术体系内,清北海归混的好的大多都是四十多岁成果丰富,被美国人认证以后回来的。

但是,「科二代」就不一样了,第一,回来一定有机会,因为有爸爸。第二,水平不够,爸爸来凑,爸爸有团队。第三,熬过攒成果那一段,帽子上来了,搞科研?去你丫的,这个时候还要自己动手?怎么可能,科研界就没有雇佣关系么?那爸爸的学生是怎么回事呢?你给解释一下。

也就是说,科研可以是打打杀杀,也可以是人情世故,更可以是基因编辑技术。当然,理工类这种情况还要好一些,原因有二:

1.sci是外国人定调子。

2.有部分学科在国内成立时间不长,利益体系还未完善。

再说到人文社科,不遗传?好意思么?人文社科LD的子女中绝大多数都是gwy和高校老师,是高校老师的研究方向与父辈都保持一致,爸爸甚至爷爷几十年前研究的东西,她还在搞。能不能搞科研,甚至算不算科研都不好说,但是位置的遗传度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你见过妞跟爸爸,爷爷长得一模一样的么,科研界就有。

就说cssci吧,这玩意的发表跟纽带关系就非常大,也非常复杂,属于螺旋上升。慢慢的汇成两条线互相交织,最后融合一体,师父,师娘,师爷,师奶,徒子徒孙,应有尽有。如果你的方向发表的拦截力度还不够大,证明什么?证明你也有机会成为纽带中上游,只要把握好,走好政治路线,别说你孩子了,未来你家里养的狗都有「搞科研」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