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科学

黑猩猩喝牛奶可以用吸管轻松捅开并喝光,如果把黑猩猩与人类共同抚养并教育,黑猩猩最终会进化成人类吗?

2022-10-24科学

不能。

1931年,美国心理学家温思罗普·凯洛格,为了研究黑猩猩能够适应人类社会,做了一个争议极大的实验:

他把一只 7.5 个月的雌黑猩猩「古亚」(Gua),作为自己10 个月大儿子唐纳德的妹妹进行抚养。

实验刚开始,7.5个月的雌猩猩古亚,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10个月的唐纳德更优秀。

例如,古亚十分听话,会亲吻以及拥抱父母以获取原谅,上厕所还会主动示意。

无论在身体发育,还是在感觉发育,刚开始雌猩猩都对人类有碾压的趋势。 [1]

不过实验进行9个月后,在唐纳德19个月后,行为、智力、以及认知等各个方面逐渐赶上了16.5个月大的古亚。

而且接近2岁的唐纳德表现出很强的学习模仿能力,很快学会了黑猩猩吼叫、爬行、咬东西、四肢爬行等各种行为,温思罗普不得不终止了试验。

古亚在送回动物园后,年仅3岁便病逝了。

而唐纳德人到中年后,因为抑郁症而自杀。很难说清唐纳德的自杀,是否和童年经历无关。

虽然古亚大脑的先天配置决定了它不可能拥有人类的智慧,但很明显,它的「心理」已经受到了人类社会的影响。

这不禁令人想到2017年,在重度抑郁症中去世的猩猩夏特克(Chantek) [2]

1977年,夏特克在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出生,几个月后就送到了田纳西大学,目的是为了研究,人类行为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形成的。

人类学家林恩·迈尔斯(LynMiles)把夏特克当成孩子抚养,而夏特克也把林恩当做自己的母亲。

虽然在成长过程中,夏特克无法像人类那样,用嘴掌握语言,使用复杂工具,解决复杂难题。但它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了简单手语,跟随林恩进入了大学课堂。

田纳西大学,甚至直接承认了夏特克的「大学生」身份。

夏特克和人类学生一样会经历期末考试,当然它的期末考试是用手语表述物体、辨认颜色,以及使用简单工具。它总是能够通过专门为它设计的期末考试,取得合格成绩。

它最终掌握了150个改良的美国手语,能听懂简单的英语口语,并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理解金钱和工作的意义。同时,他具有空间理解能力,并记得和理解多年前发生的事情。

爱好上,它酷爱冰淇淋,喜欢涂漆、项链,以及音乐。它喜欢用镜子梳理自己的毛发,并会用形容词来形容特定的属性 [3]

以上的这些特征都不禁令当时的研究者认为,他是具有人格的 [4]

然而一场意外,却彻底改变了夏特克的命运。

一次,林恩去学校上课,把夏特克留在了校园。

很快她就收到了紧急通知,一位女学生哭诉夏特克试图攻击她。

虽然林恩不相信夏特克会攻击人,但9岁的夏特克还是被送回了灵长类研究中心,并因其「有攻击性」而决定永远关在铁笼里。

后来林恩看望它时,它曾不止一次地用手语表达:

我想出去玩
我想吃冰激凌
林恩妈妈,上车,带我回家

到了1997年,在铁笼中关了11年、患上抑郁症和心脏病的夏特克,终于得到了特兰大动物园的收养。

与夏特克分别时,林恩曾问:

你觉得自己是猩猩还是人类?

而夏特克则回答:

我既是猩猩,又是人类。

虽然在亚特兰大动物园,夏特克不再待在笼子里,但因为再没有人类与它交流(动物园甚至限制了林恩的看望次数)。它最终患上了严重抑郁症。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夏特克在亚特兰大动物园的抑郁信息,源于林恩。而亚特兰大动物园的信息却显示,夏特克被送往亚特兰大动物园生活得很好,并有生儿育女 [5]

关于林恩的说辞,有观点认为她是为了让夏特克回到自己身边。

2017年8月7日,39岁高龄的夏特克临终前,林恩终于有机会见到它。

它依旧试图用攒下的小铁片,向她换冰淇淋吃。

夏特克最终去世,并成为当年热度很高的新闻。

……

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凡是把类人猿当做人类幼崽来喂养的,最终得到的都是一个悲剧的结局。

是的,黑猩猩等类人猿与人类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黑猩猩的基因编码了18759种蛋白质,人类编码了20383种,排除重复和缺失的部分,一般认为人类与黑猩猩编码蛋白质差异在1~4% [6] ,其实不同地区的黑猩猩与人类基因差异也不同,西非地区的黑猩猩与人类基因差异最低。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人类是唯一使用工具的动物。

但几十年的大量研究却发现,几乎所有的黑猩猩种群都有使用工具的记录,大量证据证明了黑猩猩的优秀认知能力 [7] [8] [9] [10] [11]

为了找到并获得白蚁和蚂蚁,它们会改造树枝、树叶、草,以及石头作为工具使用。

它们会使用昆虫来治疗自己和他人的伤口。

它们拥有符号记忆能力,拥有简单的语言。经过训练后,基本都能掌握数字1~9,而且它们的短时记忆能力比人类更加的优秀。

但即便这样,也无法改变黑猩猩与人类之间先天的差距。

这是不同动物的脑化指数:

虽然类人猿的脑化指数最高可以达到2.5,但距离人类的7还是差远了。

既然人类比黑猩猩聪明得多,但看了1931年,美国心理学家温思罗普·凯洛格的研究,可能有人会有疑问。

为什么人类婴儿1岁左右的活动能力,远远不及黑猩猩?

黑猩猩和人类的大脑差异在哪里?

是什么决定了,一开始黑猩猩表现得那么聪明,后来又发育「滞缓」?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不得不回顾人类大脑的演化。

早期人类的大脑演化和食物息息相关。

例如,灵长类的大脑演化和水果的食用,具有正相关关系。 [12] 同时,灵长类采摘水果的生活习性,强化了手的抓握能力、灵活程度,刺激了大脑皮层的发育。

  • 或者说,没有相关能力的都灭绝了。
  • 猕猴的脑容量远远大于小型灵长类,黑猩猩的脑容量又是猕猴的3倍,达到了400~500毫升。

    而人类的脑容量又是黑猩猩的三倍,达到1400毫升。

    南方古猿和黑猩猩的脑容量相当,距今已只有300万年。

    那么,人类究竟是如何在短短300万年的时间,把脑容量提升3倍的?

  • 这个速度,大约是多过去2000万年脑容量提升速度的7倍。
  • 其实人类在提升脑容量之前,发生了一个典型事件——那就是童年的延长。

    2006年,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南方古猿的文章,详细介绍了年仅2岁零4个月的迪基卡小孩(Dikika child) [13]

    更加漫长的童年,在南方古猿身上便已经出现。 [14]

    这是迪基卡小孩的大脑与黑猩猩大脑的对比:

    从对比图可以看出,迪基卡小孩的大脑结构更加的接近类人猿(黑猩猩)。

    黑猩猩与人类大脑的对比

    他和类人猿一样,没有人类这样发达的额叶大脑。

    他的大脑后侧枕骨位置有专门负责视觉功能的沟槽,比起同时整合了视觉和感觉功能的人类枕叶,迪基卡小孩的大脑,还有一些原始。

    不过,相比起黑猩猩,迪基卡小孩的大脑发育又发生了明显的区别。

    它的脑容量仅仅只有275毫升,是成年南方古猿成年个体的70%,相同年龄的黑猩猩,脑容量能达到成年个体的85%。

    也就是说相比起黑猩猩,南方古猿幼年个体的脑发育速度明显变慢了。

    也即,他们拥有了更长的童年。

    而人类2岁左右时,脑容量也是达到成年人的70%。

    由此可以看出,人类童年的延长,先于脑容量的爆发。童年延长,可能出现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

    我们知道,相对于卵生动物,哺乳动物依赖于父母照顾,具有从父母学习知识经验的能力。

    演化为大型灵长类之后,在更加严密的族群生活下,幼儿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强化。

    在灵长类族群中,往往存在丰富的利他行为。

    利他性和利己性总是维持着一个平衡状态。大多族群内,存在照顾近亲幼儿的行为。

    甚至,利他行为机制,已经印刻在了大脑之中。 [15]

    利他行为在人类社会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6] 在原始族群中,利他行为,能在高难产率下,保证余下婴儿足够多的存活。

    同时,人类的生存、社会经验,也在演化过程中,积累得越来越多。

    随着古类人猿向南方古猿演化,将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原始的大脑无法学习越来越多的技能和知识。

    那么面临残酷生存环境的时候,只有那些掌握了生存技能的族群才能存活下来。

    只有拥有更长时间学习的幼年个体,在成年之后,才可能学习到更多的经验和知识。

    在自然淘汰的过程中,那一批「发育迟缓」的南方古猿,反而存活了下来。

    但在200~300万年前,地球进入了第四次冰期,恶劣的气候,在南方古猿的演化之路上,增加了史无前例的沉重砝码。

    恶劣气候下,大脑「配置」没有提升的前提下,漫长童年的积累,也不足以继续生存下去。

    随着,南方古猿为首的无数族群灭绝,脑容量更高、大脑皮层更复杂的古人类渐渐脱颖而出——人属的诞生。

    最早的人属,不仅成年个体掌握了更加丰富、先进的生存技能(例如,对自然火的利用、打磨简单石器等等)。

    就连人类幼儿也掌握,更强的「学习能力」。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人有疑问了:前文雌猩猩古亚的实验,不是表明,雌猩猩的学习能力不是优于人类儿童吗?

    然而温思罗普·凯洛格的实验中,还有另外一项实验结果:

    那就是他的儿子唐纳德学会了黑猩猩的吼叫、爬行、咬东西、四肢爬行等各种行为。

    这些看似令人无比担忧的实验结果,实际反映了人类幼儿,超强的模仿学习能力。

    这种超强模仿能力,几乎在其它动物幼体中很难见到(鸟类有印刻现象,但比模仿行为更低级)。

    我们总是能听说关于狼孩的故事,当却很少听说猫能把狗养成猫,或者相反。

    史无前例的后天学习属性,令人类大脑,必须为了学习进行最快的发育准备。

    2020年的一份研究显示,人类与黑猩猩大脑发育存在关键基因开关——ZEB2 基因 [17]

    这个开关,可以实现人与黑猩猩大脑的「无缝切换」:

    研究者发现,人类神经祖细胞成熟时间在7天左右,而黑猩猩是5天左右。

    对黑猩猩的大脑中的ZEB2 基因进行延迟激活,就可以令黑猩猩的大脑进行「充分」的发育,最终长得和人脑相似。而人类的ZEB2 基因被提前激活,则可以导致大脑的发育「不够充分」,从而最终和黑猩猩的大脑相似。

    大脑发育5周,从左至右:人类、大猩猩、黑猩猩对比

    即便不考虑ZEB2 基因,黑猩猩的大脑也更像是缩小版的人类大脑,会经历几乎一模一样的发育过程:

    原始神经胚形成→前脑发育→神经细胞增殖分化→突触连结、神经回路建立→ 神经髓鞘化

    人类与黑猩猩属的编码蛋白基因差异极低,可能相当多的性状差异,实际都是相应分子开关所决定的。

    随着不断发育,距离成年个体脑容量越来越近,黑猩猩的脑容量增长,就会越来越慢。而人类胎儿,则会一直高速增长 [18] [19]

    哪怕在出生之后,人类幼儿大脑的增长速度,依旧没有多少减缓的趋势。而黑猩猩的大脑则在缓慢地增长中,利用一个相对于人类更短的童年期,令大脑完全发育。

    人类的4岁儿童,大脑才能发育得七七八八,直到7岁左右,才能有成年人脑容量的90%,做好了社会学习的基本准备。

    所以,要问人类幼崽为什么那么弱,根本原因是把所有的发育都拿来长脑子的基础配置了。

    就好比你要组装一台电脑,你能做到没装完核心硬件,就装软件吗?

    这个时候,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人类的演化过程,一下就清晰很多了。

    大约280万年前,最早的人属就已经出现,就拿「纳勒迪人 [20] 」来说,脑容量提升到600毫升。

    从南方古猿到纳勒迪人,脑容量提升了50%,甚至出现丧葬习俗。

    从人属诞生开始,脑容量的增长,总体上完全呈现指数级的爆发。

    部分人种,脑容量分布

    不过,南方古猿到现今的人类,无论童年时间还是妊娠周期,都没有多少变化。

    那么,即要保证脑容量的提升,又要保证拥有足够的时间学习越来越多的后天经验,脑容量的提升就必须往前压缩,从母胎内就必须保证脑容量的高速发育,才能在出生后继续发育7年,接近成年人的脑容量。

    也就是说,从母胎内开始,人类胎儿就牺牲了其它方面的发育,来全面拓展大脑的容量。

    而黑猩猩大脑的未来发展,从胚胎发育的前几天就已经完全限定死了。另外,黑猩猩和人类一样也是存在个体智商差异的,有可能新闻中的黑猩猩本身就是它所在族群中更聪明的个体。

    总之,黑猩猩的聪明程度现在的研究已经很多了,新闻中的表现的确是很正常的。

    然而,在不进行基因改造的前提下,让它们和人类一起长大,可能会拥有一定的人类特质,但大脑和智力的天堑却无法改变。毕竟,人类幼儿大脑快速发育的后天过程,以及漫长的童年,它们都并不会经历。

    参考

    1. ^ Jessica Catcher. A Human Baby And A Chimp Grew Up Together...And The Results Were Incredible. Viralnova. 2015.2.27.
    2. ^ Tuttle R H. Apes and human evolution[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3. ^ Haviland W A, Prins H E L, McBride B. Cultural anthropology: The human challenge[M]. Cengage Learning, 2016.
    4. ^ Prince-Hughes D. Songs of the gorilla nation: My journey through autism[M]. Crown, 2005.
    5. ^ https://zooatlanta.org/zoo-family-mourns-passing-chantek/
    6. ^ Varki A, Altheide T K. Comparing the human and chimpanzee genomes: searching for needles in a haystack[J]. Genome research, 2005, 15(12): 1746-1758.
    7. ^ Matsuzawa T.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of number in chimpanzees[J].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 2009, 19(1): 92-98.
    8. ^ Boesch C, Tomasello M. Chimpanzee and human cultures[J]. Current anthropology, 1998, 39(5): 591-614.
    9. ^ Melis A P, Hare B, Tomasello M. Chimpanzees recruit the best collaborators[J]. Science, 2006, 311(5765): 1297-1300.
    10. ^ Boesch C, Boesch H. Diversity of tool use and tool-making in wild chimpanzees[J]. The use of tools by human and non-human primates, 1993: 158-187.
    11. ^ Humle T, Matsuzawa T. Behavioural diversity among the wild chimpanzee populations of Bossou and neighbouring areas, Guinea and Cote d’Ivoire, West Africa[J]. Folia Primatologica, 2001, 72(2): 57-68.
    12. ^ Decasien A R , Williams S A , Higham J P . Primate brain size is predicted by diet but not sociality[J]. Nat Ecol Evol, 2017, 1(5):112.
    13. ^ Alemseged Z, Spoor F, Kimbel W H, et al. A juvenile early hominin skeleton from Dikika, Ethiopia[J]. Nature, 2006, 443(7109): 296-301.
    14. ^ skull scans reveal evolutionary secrets of fossil
    15. ^ Chang S W C, Gariépy J F, Platt M L. Neuronal reference frames for social decisions in primate frontal cortex[J]. Nature neuroscience, 2013, 16(2): 243-250.
    16. ^ Fehr E , Fischbacher U . The Nature of Human Altruism[J]. Nature, 2003, 425(6960):785-791.
    17. ^ Benito-Kwiecinski S , Giandomenico S L , Sutcliffe M , et al. An early cell shape transition drives evolutionary expansion of the human forebrain. 2020.
    18. ^ Sakai T, Hirata S, Fuwa K, et al. Fetal brain development in chimpanzees versus humans[J]. Current Biology, 2012, 22(18): R791-R792.
    19. ^ DeSilva J, Lesnik J. Chimpanzee neonatal brain size: Implications for brain growth in Homo erectus[J]. 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 2006, 51(2): 207-212.
    20. ^ Berger L R, Hawks J, de Ruiter D J, et al. Homo naledi,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Homo from the Dinaledi Chamber, South Africa[J]. elife, 201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