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测可能又是被生殖隔离坑了?所谓的生殖隔离其实只是人们图方便提出的一种用于区分物种的定义而已,自然生物可没有那个义务一定要遵守这种定义,更不要提生殖隔离本身也是一个非常模糊的经不起抬杠的概念了:
事实上从来就没人说过跨物种不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事实上新物种的诞生机制之一就是通过杂交实现的(即Hybrid speciation),著名的柑橘类植物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杂交都能形成新物种了,那杂交后代当然就可以是可育的。
别说狮子老虎这种亲缘关系近的了,根据这篇文章 [1] 最夸张的居然有跨门的杂交:棘皮动物门的Anthocidaris crassispina(一种海胆)可以和软体动物门的Acmaea nanshaensis(一种海螺),软体动物门的Mytilus edulis(蓝贝/青口),以及环节动物门的Nereis succinea(一种沙蚕)杂交产生后代(但是精卵结合后难以发生核融合,最终是以类似孤雌生殖的形式发育成海胆幼体,你可以自行判断这算不算真正的杂交)。
文中也有介绍其他跨纲/目/科的各种远缘杂交,有兴趣可以看看。
这个回答居然默默的就百赞了,干脆把我以前的几个关于生殖隔离的回答整合一下都搬过来,详细介绍一下生殖隔离的局限性。
以生殖隔离作为物种划分标准的生物学物种定义源自伟大的进化生物学家恩斯特·迈尔(Earnst Mayr),他在1940年正式提出了这个被广泛追捧的生物学物种的概念,原话是这么说的:
Groups of actually or potentially interbreeding natural populations which are reproductively isolated from other such groups.翻译过来大概是这么个意思:(物种就是)可以互相交配繁衍后代的自然种群组成的群体,并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之间具有生殖隔离。
显而易见的,这个生物学物种定义只适用于那些需要通过跟其他个体交配来繁衍后代的物种。所以对于很多无所谓交配的生物而言,比如什么无性生殖的微生物啦,自体受精的植物啦等等,就不能生搬硬套这个定义来用。
同样显而易见的是这个生物学物种定义基本上只适用于现存的生物,无法追溯过去。比如说地里挖出来的化石物种,什么霸王龙剑齿虎之类的自然也就几乎不可能用生物学物种定义去进行物种的分类鉴定。(当然了,偶尔也能找到正在交配的动物化石。另外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有时候也可以从化石中提取出基因资料,通过比对基因序列推断生殖隔离也是有可能的)
生殖隔离有很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机制是交配前隔离(pre-copulatory isolation),即由时间(比如花期不同),空间(比如栖息地不同),行为(比如交配形式不同)等因素导致的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压根儿就不发声交配行为的现象。
其他的还有合子前隔离,比如生物"尝试"交配但由于生殖器官不匹配无法完成,或者配子不匹配无法完成受精等等,总之就是无法形成合子(受精卵);也有合子后隔离,比如由于染色体数量不匹配导致受精卵无法正常发育成胚胎,或即便发育了后代也不育等等,总之就是合子可以形成,但没法继续繁衍。
生殖隔离有一个定义不明的老大难问题 —— 从来没人能说清楚到底怎样才算生殖隔离,在公认有隔离和公认没有隔离之间有很大的灰色地带,而且最模糊最禁不起抬杠的恰恰就是最普遍的交配前隔离。
就拿狮子和老虎举例,这俩货连三岁小孩都能轻易区分开来,自然状态下由于栖息地不同基本不可能杂交,也有各自的分类学学名( Panthera leo 和 Panthera tigris ) , 可以说是民间学界公认的独立物种。然而它俩偏偏被人在动物园里捣鼓出了狮虎兽,狮虎兽跟狮子交配产生了狮狮虎,跟老虎交配产生了虎狮虎,都达到了后代可育的金标准。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究竟是应该把狮狮虎虎狮虎看成人工干涉下的特例,坚持认为狮子和老虎是有生殖隔离的独立物种呢?还是应该把狮狮虎虎狮虎当成反例,证伪狮虎之间的生殖隔离把他俩看成同一个物种呢?
还有狗和狼,普通人大都不会把他们哥俩混为一谈,大多数狗也没什么机会能碰上狼,然而主流的学术观点却仍然是把二者看成同一个物种( Canis lupus ),主要依据就是在有人帮忙的前提下不同品种的狗和灰狼仍旧可以杂交产生可育后代。这个例子在讨论生殖隔离和物种定义的时候尤其尴尬,不仅是因为民间和学界的观点有冲突(最近学术界内部也开始有学者发声说二者应该被看做独立物种了,让这个问题更加的混乱),还因为直接把人工干涉这个条件推到了风口浪尖:探讨生殖隔离的时候,人工干涉下得到的可育后代到底算不算数?在今天的地球上想要找到一个完全没有受到人工干涉的环境已经不可能,所以显然不能死抠字眼纠结有没有人工干涉,关键在于干涉到什么程度 。比如单纯的养在一起试试看大概没多少人会有意见,而直接在细胞层面甚至分子层面进行人工操作估计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不能算数。那么在这两个极端中间的情况该如何判断,恐怕就是一个谁也说不清的问题了。
再举一个相对陌生的例子:东非有几个大湖,里面住着成百上千种丽鱼(cichlid, 又名慈鯛)。当地人可以轻易区分,学术界也公认他们是独立的物种。然而当科学家把这些鱼养在一起的时候又很容易的就能得到杂交可育后代(前提是没有选择余地,比如把A种的雌鱼跟B种的雄鱼养在一起),因此成了发育/遗传/进化领域的热门选择。那这些丽鱼到底算不算有生殖隔离呢?
更混账的是在自然条件下这些鱼也不老实。雄性的丽鱼身上常有非常鲜艳的颜色,正常情况下雌鱼往往就是根据雄鱼身上的颜色图案来判断对方是否跟自己是同一种的,算是标准的由行为带来的交配前隔离。然而有时候湖里会发声水华现象 ,大量的水藻让水里的能见度变的很差,看不清对方身体颜色的雌鱼就开始各种杂交,后代还继续可育,随着环境变化时有时无的生殖隔离,这让人上哪儿说理去?
生殖隔离就是这么一个讨厌的模糊的标准,谁也说不清楚。甚至有一些生物学家堂而皇之的盗用美国著名大法官的名言说出了这样的话:我没法给物种下一个定义,但两个种群有没有生殖隔离是不是独立物种我一看就知道。
普通人非常不建议浪费时间精力去纠结生殖隔离到底什么意思。
参考
- ^ Zhang, Z., Chen, J., Li, L. et al. Research advances in animal distant hybridization. Sci. China Life Sci. 57, 889–902 (2014). https://doi.org/10.1007/s11427-014-4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