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赞的灵魂画手已经提了。
猪的食量对人的碾压。
严格地说,现在很多农村的锅是有四口的。
一口是在煤气炉的。
三口是固定的,一大一中一小。
这里用一些做灶的师父的话来说。
人家比喻为天地人三口锅。
最大为天,中等为地,还有一个是人的,最小,用的最少,这个小的一般是跟着最大的,大的为主,小的随后,油炸大肉、做大锅饭、做多只白切鸡,小的锅里盛水,可以蒸黄酒、也可以利用灶炉余热,把水烧热一点,用来洗碗刷筷啥啥的,都可以。
中等的,在以前的年代,就是固定炒菜锅。比如图片里这个,就是典型的常用炒菜锅,在我们当地,它所在的灶也是主灶,大锅的那个灶,我们一般喊成大灶。
一般做饭是用中锅炒菜锅的,吃饭的人很多,要做的菜很多,才会用到最大那口锅,农人爱惜物力和柴火,很少人会日常拿大锅煮饭菜,毕竟早些年,柴火都要自己跑去山里找来,一担担担回来晾晒,生个大锅费火费油,煮的菜一点点,看着也膈应。
这口就是大锅了。
最上面的那个小煲,可把它换成最小的锅。
这样一大一中一小,三口锅的模式。
就是我们当地乡镇和村落通用的厨房标配。
这大锅看着不大,但你跟旁边的脸盆之类做个比较就很明显了,它的实际容量,大于三个炒菜锅。
这个角度去看。
是不是就壮观多了呢?
这里的大锅就是刚刚图片展示的那一种,规格大小是一样的。
只不过这个是有人家做好事,娶媳妇,亲戚家把自己的锅拿来厨房供使用。
煮一锅。
就可以把一大个深口盘装的七八分满。
容量方面,是真能打。
如果家里养猪了,平时大锅是固定拿来煮猪食的,猪的食量大,题目是忽略了这些,我们去喂猪,一头,每顿都提一个大桶一个小桶过去,里面都是装着满满的猪食和泔水,往下一倒,猪的大食槽就是满满的,有时怕溢出来,人还得在旁边看着,等它吃得差不多了,才倒上第二桶。
除了猪食、泔水(有时也是家里的剩饭剩菜,这些热量可不算小),糠和草。
我们当地喂猪,还日常添加麸皮,根据季节流动,不时添加一些番薯、番薯藤叶、青菜等,可能有人要问,青菜也给吗?是啊,几乎人人都有自己的菜园子,春深夏来,园里的各色菜子蹭蹭长,人是吃不过来的,老了,或者认为不够嫩的,都是给二师兄消化。
菜地的大小,因人而异,有的人家喜欢吃青菜果蔬,会专门开辟多一两园子来种。这个我家的菜园子,在镜头外还有一个同等大小的,拍的时候是今年年初返工前,都是一些应时应季的菜,如油菜、油麦等。
这会引出了一个奇怪的事实,农村人吃青菜是偏精细的,在大城市里看起来不错的青菜品相,在村里乡邻的眼里,其实已经长过了,除非别的蔬菜都青黄不接,不然它们就会剁碎碎,拿去给鸡鸭鹅三剑客,以及拿镰刀割上一筐筐,送去给二师兄。
长年累月之下,食量杠杠的,又少运动,就是喂个人吧。
也够月半。
然后。
猪种的改良。
我觉得也是当代的猪长胖的一个客观推动力。
我们当地以前有种小黑猪,长肉是比较慢的,但好吃也是真的,现在只有少数人在养,养来也不是跑市场,给自己家和卖点给周边的乡邻。
图片是老爸年前养的一些猪,养了二十来头。
具体啥品种,我也不知道,只知道都是长肉很快的,也不是少年阶段见到的那种小黑猪。
这是它们的弹药库。
这是现场。
吃东西的速度贼快。
现在养猪。
虽然是小地方。
也在有意识地用一些新的方法去做,以便减轻人工。
比如半自动填充的食槽。
比如喝水装置。
猪其实很聪明。
一学就会。
大热天天天都在那里啜水。
这个也是写猪的。
以及对应的桃园生活。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