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凌晨和早上,渤海沿岸的河北、山东、辽宁,以及福建等多地的潮水猛烈上涨,趁着夜色倒灌进入陆地,甚至涌入沿海居民家里,场面惊险。此次的潮汐现象让许多人不禁疑惑:台风潭美是不是提前来了?还是另有原因?这场潮水确实不简单。我们来逐一分析其中的复杂原因。
一、全国多地惊现大海潮
首先,这场大潮的影响范围之广,前所未见。除了最为显著的环渤海一圈,连黄海沿岸的江苏、东海沿岸的福建都出现了海水倒灌的情况。更让人惊讶的是,连南海沿岸的港澳地区,实际测得的潮位也比预期高出20到30厘米。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的沿海地区几乎同时受到波及,如此范围的潮水上涨实属罕见。
首先,这很大可能性是天文大潮的影响。2024年10月20日,正值农历九月十八,正好是全年天文大潮最为强烈的时段之一。天文大潮是在太阳、月亮和地球成一直线时,三者的引潮力叠加,导致潮汐幅度显著增大。此次天文大潮伴随着超级月亮现象,月球距离地球最近,离得近,月亮看起来更大,引潮力也更强,使得潮水比平常高出20到30厘米,进一步增强了潮水的上涨幅度。
二、台风潭美提前来了?
其次,天气因素也在发挥作用。10月20-21日,北方的强冷空气开始减弱,气压迅速下降。这一过程中,海面受到的气压减小,海平面自然「反弹」上涨。尤其在河北、山东等地,气压的下降幅度尤其显著,比如唐海县气压一天之内下降了近10百帕,足以使当地的海平面在短时间内上升10厘米左右。这种短期的气压变化,虽然并不是大潮的主导因素,但却像是「推了一把」,让潮水的高度更上一层楼。
第三,可能还有潮波共振的因素。太平洋上频繁的台风活动,虽然此时台风潭美并未直接进入我国海域,但它引发的洋流变化,以及其外围的扰动,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海洋潮波的传导影响到我国的沿海地区。在渤海和台湾海峡这样的半封闭海域,潮波来回震荡,海浪与岸线、地形的共振效应可能进一步放大潮汐的高度。某些地区如渤海湾、胶州湾等地形封闭的海湾,潮水堆积,形成了类似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地形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渤海、黄海沿岸,地形多为浅海湾,在潮汐作用下,海水更容易向内陆涌进。当多种自然条件叠加,潮水极有可能迅速通过狭窄的海湾通道挤入内陆,使得沿海村庄、城市的防潮能力受到严峻考验。在这次事件中,许多地区甚至不得不出动橡皮艇救援,原本平静的居民区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水上城市」。
那么,这场大潮是否会持续?从目前的数据看,天文大潮的影响将在几天内逐步减弱,气压变化也会恢复正常,因此潮汐高度应会逐步回落。值得关注的是,接下来几天内,台风潭美是否会进入我国东部和南部海域。根据目前的路径预测,台风潭美接近我国的趋势非常明确,但一旦台风靠近,它带来的风暴潮可能会再一次给沿海地区带来更大的威胁。
总结来看,这场超级大潮是天文大潮、气象变化、海洋潮波和地形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一因素不足以解释这么大范围的潮汐异常,正是这些因素的叠加效应,造就了这场罕见的潮汐现象。
从偶然性上讲,这种大潮的出现并非每年都会发生。然而,在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沿海地区的居民和管理者仍需保持警惕。随着海洋热量的不断积累,极端气象事件(如强风暴潮、异常潮汐等)可能会变得更加频繁。虽然我们无法预测每一次潮汐的确切时刻,但基于当前的数据和趋势,未来的海洋灾害防御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对于本次潮汐事件,公众不必过度恐慌,但也应充分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成因和规律。海洋作为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波动与地球的气候、天气密不可分,时时提醒着我们它的力量与不可预见性。这次潮汐让沿海地区的许多人经历了惊险时刻,甚至改变了日常生活。面对未来更多可能的气象和海洋挑战,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尊重自然的力量,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