绫罗绸缎只能为权贵阶层所拥有,到了汉代甚至有「犬马衣文绣」的说法,而 广大平民百姓 只能一辈子穿着 布衣 。
古代农民的下装一般是宽松的裤子或裙子。男性农民通常穿宽松的裤子,这样可以方便他们在田间劳作时弯曲腰部。
女性农民则更倾向于穿裙子,这样可以让她们更加优雅地行走。无论是裤子还是裙子,都是用 麻布 制成的,这种材质不仅耐穿,而且透气性好,非常适合在炎热的夏天穿着。
汉服则一般在日常生活、燕居、会友、出游中穿。
一、汉服的由来
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黄帝时代,并一直延续到明末清初。
汉服的特点包括右衽、大袖和深衣等,这种服饰文化不仅体现在服装的样式上,还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不同的朝代,如秦、汉、隋、唐、宋、明等,都对汉服的样式和风格有所影响,使其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样的变化和发展。
到了21世纪,汉服开始逐渐复兴,汉服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二、服饰结构
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 。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裻 ,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侧,故称右衽。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襦 、裋 、深衣 。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袼 ,袖口称为祛 。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汉服的款式虽然繁多复杂,且有礼服、常服、便服之分,但根据其整体结构主要分为深衣制(上下相连)和上衣下裳制(两截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