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旅行

有哪些古代名人的遗骸现代人还有幸得见?

2021-03-11旅行

我也来贡献一个不能算古代名人,但是非常有意思的。同时,我们也看看专业现代考古是怎样剥丝抽茧,慢慢接近历史真相的。

大家知道甗(yǎn)是古代的一种炊具,它的下半部分是鬲(lì),用于放水,上半部是甑(zèng),用来放置食物。二者之间有篦子,通过水蒸气可以将甑内的食物煮熟。简单地说,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蒸锅。

1984年,殷墟考古队发现了一个甗。稀奇的并不是甗,稀奇的是甗里有一颗人头。虽说这可能是被蒸过的人头,但是孤证不立,它也有可能是恰巧掉进去的呢,所以这件事就这么放下了。转眼到了1999年,铛铛铛,第二个人头甗出现了。

两相一对比,事情不简单。他(她)是谁?他(她)有没有被蒸煮?他(她)为什么被蒸煮?专业现代考古就此闪亮上线。

首先甗内的头骨和墓道中常见的头骨颜色、断口是明显不同的,也就是比较简单的判断就可以确定,甗内的人头确实是被蒸过的。同时,经过非常有经验的体质人类学家的辨认,这是一位年龄大约在15-16岁的少女。但是她是谁,她又为什么被蒸煮,还是无从下手。就这样,这事又这么放下了。

转眼到了2003年,专家了解到一种用锶同位素做人体来源的研究方法。它的原理是这样的,由于饮食和新陈代谢,人体骨骼内的锶元素含量会逐渐与当地环境中的锶元素含量趋同。但是人牙齿最外层的牙釉质由于含有致密的无机盐,锶元素会被锁死。也就是说十岁换牙以后,如果一个人生于A地长于A地,则其牙齿和骨骼里的锶元素含量会保持一致。反之,如果A生于A地,但是换牙之后迁往了B地,由于发育和新陈代谢,牙齿中和骨骼中的锶元素含量就会呈现明显的不同了。通过对比少女和安阳本地人的锶元素含量,专家发现这个女孩并不是本地人。

大家看上图的线,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专家又对少女牙齿内的氧同位素含量进行了测量,发现她的含量比本地人偏高。通常具备这一特点的人群居住地更靠近海洋。

因为人头甗出现的频率很低,现在发现的仅这么两例,所以这名少女身份应该很显赫,推测与当时对外征战的敌方有关。人头甗属于商代末期,而符合商代末期、靠海的对方就是当时的人方。所以少女很可能来自人方,也就是今天安徽六安一带。至于她的身份,更大的可能是人方首领或者他的家人。

无声的头骨,诉说三千年前血淋淋的你死我活,是不是让人唏嘘不已呢?还是我们的时代好。今天的故事主要参考洛阳铲下的商王朝2,B站就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

二更

这一篇发出去以后大家还挺喜欢的,那么就再更一篇相关的:「不会说话的头颅」,还是殷墟考古系列的故事。

90年代后期殷墟西部要修一条路,沿着这条路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商代平民墓葬。其中有一座墓葬格外引入注目,它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故事主角,以下我就称他为小猛吧。

小猛,男性,身高大约1.75米。在男性平均身高大约是1.64米的当时,小猛必然是高大威猛的。他死的时候大约25-30岁,以当时的视角看,也算人至中年。那这样的一员猛将,他是怎么死的呢?

根据出土的骨骼来看,小猛的后脑勺、眉骨、颅骨左侧各有一刀,他的躯干和胳膊也各有一刀。可见这是一名战士,伤痕累累。

说到这里已经很精彩了,不过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骨骼出土时仍有一个戈头残留在他的头骨里。

也就是说,敌人用戈刺穿了他的头颅。或许是因为他拼命挣扎,或许是因为青铜戈韧性不够,戈头断了,就这样永久的留在了那里。

写到这里故事仍然没有结束,虽然多处重伤,但是小猛并没有立刻死去。因为他左侧颅骨的刀伤有愈合的痕迹,同时他是在家族的墓地里被发现的,可见他最后确实活着回到了家乡。

三千年过去了,小猛经历过什么,我们已经无从知道了,我们不妨暗戳戳分析一下。六处砍伤,有三处明确在正面,这说明他非常勇敢,正面迎敌。我想也一定是因为他正面给了对方很大压力,才有了这样残酷的结果。

他的砍伤有一处在后脑勺,这里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同一个人砍得,可见他正面重伤后对方仍然没有放过他。还有一种是不同人砍的,这说明他的背后还有人,寡不敌众就是必须的。

小猛还有两处砍伤在躯干和胳膊,正面还是反面专家没有讲,我也无从得知了。不过从砍伤都在上半身,结合小猛的身高来看,对方的实力不容小觑。

小猛是幸运的,他回到了家乡,见到了亲人。小猛又是不幸的,身受重伤而身不死,在没有有效止痛方法的彼时,他是怎样捱到最后的呢…

勇敢的战士杀敌重伤却离奇归来,头部残戈深深煎熬至人生终点,这样的一个人,这样的一件事,即使我们不知道他是谁,即使我们不知道他经历过什么,是不是也应该称他为勇士呢?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我想这就是三千年的小猛想要告诉我们的吧!

好了,今天的故事主要参考洛阳铲下的商王朝3,B站就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

看博物馆里最珍贵的文物,说它们背后最靠谱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关注我、我的公号和我的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