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旅行

为啥山西不把煤企整合成一个企业?

2019-12-21旅行

先放一张图

由上图可知,自1997年以后,山西煤矿数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到目前为止,煤矿数量保持在1000处左右,其中生产矿井数量保持在600处左右。

接着谈谈山西煤矿发展历程。建国以来山西煤炭产业发展共分为五个阶段:

初步成形阶段(1949-1978)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各行各业亟待恢复生产和建设。煤炭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和工业生产的主要食粮,尽快恢复煤炭生产,是当时国家的一项重大任务。山西作为煤炭大省,经过30年的建设,煤炭产量由1949年的267万吨猛增至1978年的9825万吨,增长了36.8倍;外调煤炭7298万吨,比1949年的62万吨增长了116.7倍。从1957年开始跃居全国第一,并一直持续保持至2012年。

能源基地建设阶段(1979-1997)

198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建设山西能源基地的重大决策。山西省积极响应,为加快地方煤矿的发展,全省地方乡镇煤矿像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很快成为煤炭工业的半壁江山。到1986年,山西省共有地方非国有统配煤矿6724处,原煤产量1.23亿吨。山西形成了以国有重点大型煤炭企业为主体,众多地方煤矿共同支撑的煤炭工业体系。到1997年,全省各类煤矿发展到历史最高峰10971处,原煤产量达到3.3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比率提高到24.9%,外调量增长到1.93亿吨,煤炭产量和外调量分别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

改革整治阶段(1998-2004)

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前期高强度开发影响,全国煤炭严重供大于求,煤炭市场持续疲软,山西煤矿「多、小、散、乱」的弊端集中显现,大量的中小煤矿停产,全省煤炭销量下滑,价格下滑,外欠煤炭货款达100多亿元,不少企业外欠款超过了全年的销售收入。1998年至2003年,全省共取缔和关闭布局不合理、安全不达标的小煤矿6192处,压减产能1.1725亿吨。煤矿数量从1997年顶峰时期的10971处降到2003年底的4267处。

资源整合阶段(2005-2014)

2005年开始进入所谓的煤炭行业「黄金十年」。但由于历史原因,煤炭生产中粗放经营、资源消耗高、浪费大、安全事故频发、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在山西仍较突出。2005年8月,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全省推行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促使煤矿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道路。通过五年整合重组,2010年底,矿井数量由2005年底的4278处压减到1053处,年产能30万吨以下小煤矿全部被淘汰,平均单井规模达到年产能100万吨以上,保留矿井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开采。办矿主体由2200多家减至131家,形成了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和3个5000万吨级以上的煤炭企业。此后,山西原煤产量连上台阶,2010年突破7亿吨,2011年突破8亿吨,2012年突破9亿吨,2014年达到峰值9.77亿吨。

转型改革阶段(2015至今)

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国家在2014年6月提出能源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山西作为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积极全面地推进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有效地实施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减量重组和减量置换,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在「减」字上下功夫,2016年至2018年山西3年内又关闭104处矿井,退出过剩产能1.13亿吨,退出产能位居全国第一。

谈完山西煤炭发展的五个阶段。我们回归正题。如果把山西所有煤企整合成一个企业,那么就意味着山西煤炭资源将全部国有化。 目前山西煤企主体所有制如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经过十余年的资源整合后,全省目前共有煤炭主体企业131家。非国企虽然产能只占总产能的20%左右,但企业数量仍占全省总企业数量的半壁江山。如果全部国有化,不仅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同时也阻碍了行业开放,使得民间资本难以进入,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而且行业垄断妨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妨碍了企业扩大规模的积极性,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况且国有煤企之间整合也是困难重重。目前,山西国有煤企共分为几类,一是省属煤企,以七大煤企为代表;二是央企,以中煤、华润为代表;三是外省煤企,以皖北煤电为代表。不说央企、外省煤企如何整合,仅仅是省国资委旗下的煤企重组都有很大阻力,主要涉及到产权股权赎买分割等一系列问题。例如:近年来传出晋煤的「燃气板块」要与国新能源重组成「山西燃气集团」,但因为谁主谁辅、股权如何分割、人员如何安置等问题一直难以达成一致导致重组失败。

那么资源整合还面临哪些困难呢?

1、整合成本高

对于整合主体企业,在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煤矿时,动辄需要成百亿上千亿的资金投入,待到煤矿建设期,又是数亿数十亿的投入,造成主体企业资金困难。例如,通过资源整合,2010年底山西形成了七大煤企的格局,虽然七大煤企资产和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由于在整合中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导致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2016年,山西七大煤企负债总额达1.3万亿,甚至超过了山西省当年的GDP。

2、人员安置难

资源整合开始以后,全省煤矿数量从2005年的4278处降到2010年底的1053处,短短五年间75%的煤矿被整合、关闭,意味着数十万人口面临失业或分流。到目前,山西仍有煤矿从业人员110万左右。如果进一步整合,煤矿数量必然大部分减少,用工量大幅缩减,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将会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