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旅行

有哪些让你感到极其神秘的古墓?

2023-03-29旅行

1982年的一天,江苏省文物工作者对位于淮安盱眙县的朱元璋祖坟-明祖陵地宫进行勘测和清理,发现地宫由九个砖石拱券组成,而每个拱券下面分别有两扇石门。当文物工作者打开石门以后,发现里面整齐摆放着六具棺材。出于对文物的保护,文物工作者并没有打开棺木,而是将石门关好,结束此次勘探任务。事实上盱眙不仅以小龙虾而闻名全国,还是朱元璋祖坟所在地,见证了大明王朝先祖的苦难岁月。

明祖陵地宫里放置的六具棺材,墓主人正是朱元璋高祖父母,曾祖父母和祖父母。从【明太祖御制朱氏世德碑记】一文可知,朱元璋远祖朱仲八是江苏镇江句容人,靠务农为生,但从朱仲八曾孙朱初一开始,朱家被元朝官府强行指定为淘金户。最终由于不堪忍受官府的欺压,这才全家搬到盱眙,靠给地主家种田和放牛勉强维持一家生计。

在盱眙生活期间,朱初一在给地主交完地租后,粮食几乎是所剩无几。好在当时村子里还有一户姓朱的人家,两家来往频繁,无论是种地还是死后准备丧事,双方都相互照应,让朱初一一家感受到了世间仍有真情存在。

当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追封先祖。其中朱元璋高祖父朱百六被追封为德祖玄皇帝,高祖母胡氏为德祖玄皇后,曾祖父朱四九为懿祖恒皇帝,曾祖母侯氏为懿祖恒皇后,祖父朱初一为熙祖裕皇帝,祖母王氏为熙祖裕皇后。

当册封工作完成以后,下一步就是营建陵寝,可就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却找不到自己高祖父母,曾祖父母和祖父母墓地的具体位置。最后还是祖父朱初一世交后代朱贵站了出来,向官府指明了墓地的方位。为了感谢朱贵,同时也是为了报答朱贵一家当年与祖父的同甘共苦,朱元璋任命朱贵为明祖陵祠祭署奉祀,专职守陵,世袭罔替,享受四品待遇。当朱贵儿子接班后,朱元璋还在南京故宫设宴,款待这位年轻人,并勉励他不要嫌弃官职太小,都是为国效力。

不过当真正修建陵寝的时候,又一个问题浮出水面,那就是朱元璋先祖当时都是简单下葬,尸骨没有保留下来,外加有礼部官员建议,认为挖开祖坟迁进新建的祖陵地宫,会伤及明朝的龙脉。经过慎重考量,朱元璋决定采取太子朱标和诚意伯刘基的主意,即不动原有的祖坟,而是在新建地宫里象征性放六口棺材,棺材里则放置帝后衣冠服饰。因此实际上明祖陵为衣冠冢,地宫里陪葬的物品也只有衣冠服饰和玉玺而已。

那么明祖陵陵园究竟有多大?按照【帝乡纪略】的记载,明祖陵由整整三道城墙组成,其中最外面是外罗城,里面为中专城,最核心部位是王城,占地面积达到了二十万平米。1989年文物工作者还对明祖陵城墙遗址进行发掘,发现残存城墙长1348米,只不过平时被淮河和洪泽湖淹没,所以也被称为水下长城。

然而朱元璋没想到的是,自己的祖坟从明朝中期开始被水淹没,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才浮出水面。原来从【泗州志】可知,当初在选址的时候,明祖陵为低洼地势,四周都接近淮河和洪泽湖,从而埋下极大的隐患。1578年明祖陵陵园就逐渐进水,等到1680年完全被水淹没,直接摧毁了神道,享殿和墓冢等地面建筑。上世纪六十年代当地一度发生自然灾害,气候干燥,明祖陵遗址长期处于枯水期,神道石刻得以重见天日,这才让文物工作者和政府机关发现并开发明祖陵旅游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明祖陵神道由21对石像生组成,重23.4吨,而且营建时候明朝建国还没有多久,因此在文臣武将石像生雕刻方面,服饰为参照的宋朝衣冠。也就是说明祖陵虽然是朱元璋祖坟,但人物石像生的服饰却为大宋风格,这在明朝帝陵当中是唯一一个案例。

2011年盱眙出现旱灾,这让明祖陵地宫再次露出庐山真面目,特别是拱券上的朱砂颜色能历经百年而不褪,不少游人更纷纷打开电筒照进拱券里面,甚至还打水纪念,试图一探地宫里的秘密。不过为了保护文物,当地政府连夜灌水,让明祖陵地宫恢复原样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