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旅行

不想做凉皮的伴侣了,我大面筋也可以比肉还香

2020-04-30旅行

明天就是五一小长假了,可以考虑出去走一走。

虽然疫情尚未结束,跨省长途游玩可能会有诸多不便,不过周边的景点逛一逛倒是也能安慰一下放飞的心情。

加之初夏已至,温度蹭蹭地往上走,很适合户外放松一下。

当然,出门在外还是要关注一下人员密集的程度,保证安全是第一位的。

游山玩水自然少不了吃。炎热的天气下,凉爽的小吃自然是很受欢迎,比如这酸辣爽滑的凉皮自是不能错过,开胃解暑。

凉皮算是统称,之前鼠小弟也介绍过不同食材的凉皮的区别(扫荡路边摊、大排档,不「皮」这么一下怎能满足)。不过今天咱们不说凉皮,咱聊聊这凉皮中几乎必不可少的配料—面筋,也是可以大放光彩的。

面筋的前世今生

说到面筋,其实大家都不陌生。小麦等谷物中含有的不溶于水的蛋白质其实就是面筋的主要成分,也被叫做麸质。

小麦传入中国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那么从小麦粉中淘出面筋是什么时候的事呢。按照惯例,我们又该开始传说了。

按照先后顺序,一说这面筋是三国时期的孙权所发现。据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南下江东,孙权命黄盖准备粮草运往前线战场,途中修整时,曹操派了一伙匪徒趁夜来盗粮食,被捉杀。第二天,官兵发现粮食袋上被戳了很多洞,偏又遭受阴雨,面粉遇水结块并且变味儿,黄盖大惊,找孙权领罪。孙权闻了闻面粉有些酸腐气味,便命厨子把面粉放在水中,意将面粉味道洗掉,经过几次洗涤,面粉剩下来许多黏黏的团状物。厨师便把这面团分成小块,裹了馅料油炸了,不想味道美妙。孙权吃后十分欢喜,便起名「面筋」。

还有一说这面筋是北宋的吕夷简发明的。当时他在老家修养,看见厨子在和面,便取了一块放在水中摆弄,没想到竟得了一块黏性颇高的面团。欣喜之余便让厨子把这面团烧成了菜。面筋制法便得以流传。

虽说都少不了传说的意味,不过这面筋在历史上的记载也是颇多的,【梦溪笔谈】中有「濯尽柔面,面筋乃见」。【山林清供杂咏·麸筋】:「色泽似乳酪,味胜鸡豚佳。一经细品嚼,清芳甘齿颊。」后世关于面筋的记载也是不胜枚举。

一些医学著作中也指出面筋有解热,止渴,消烦的作用,所以作为夏季凉皮的伴侣也就不足为奇了。

面筋与烤麸

面筋在南北方的称呼也有所区别,北方称为面筋,江南地区的人们对烤麸更熟悉。

面筋颜色雪白、质地滑爽有韧劲。烤麸颜色发黄,质地松软多孔。实际上除了名称,二者在做法上还是有些区别。

把面用水和适量盐揉成面团,醒半个小时;再把面团置于大盆清水中揉搓,边揉边把呈白色的面水倒出,大概重复4-5次,直到水基本清亮为止,这时剩下的就是面筋团。

把面筋团摊平,放在帘屉上隔水蒸15-20分钟,就是我们常见的面筋了。

在面筋团中加入酵母,继续揉成面团,醒发至面团膨胀2倍左右,再将面团摊平上锅蒸熟,得到的就是发黄颜色的烤麸了。也就是说,烤麸是发酵过的面筋。

还有一种大家经常见到的,形状是圆球形的油面筋,这是面筋团经过油炸之后得到的一种面筋。质地更有韧性,油香四溢。

面筋美味

别看面筋是出身于主食的面粉当中,但作为美味除了我们常见的凉皮中、烤面筋之外,它经常被用来制作佳肴小吃。

有一些还真是大名鼎鼎。

上海的四喜烤麸就是用湿烤麸搭配泡好的黄花菜、香菇、花生米用油炒熟,再加上酱油、糖等调味料,晾凉后而成的咸甜适口、浓油赤酱的小菜。

而福建的名菜半月沉江用的也是面筋和冬菇各一半为主要食材,经过油炸、上汤,搭配当归、冬笋等食材和调味做成的汤菜,不仅卖相不错,味道和保健作用也是一绝。

红楼梦第六十一回还记载了一道晴雯喜欢的菜—蒿子秆炒面筋,一绿一黄,若是加上一些红椒丝,那滋味和观感自然也是不同的。

其他古代书籍中记载的面筋做法也是不少,【梦粱录】中的鼎煮羊麸、乳水龙麸、五味熬麸、糟酱烧麸;【养小录】中的响面筋(油炸面筋拌椒盐)、熏面筋等等。

小时候常吃的辣条就基本是用面筋制作的。锅内倒一些油,烧热,放入姜末爆香;再依次倒入辣椒酱、辣椒粉、花椒、桂皮、糖、酱油等炒制一下;加一小碗水烧沸;放入面筋条,焖煮一下;再放盐、香油搅拌均匀就好了。加点芝麻、孜然味道更香。

鼠小弟比较喜欢油面筋做的酿菜,圆滚滚的油面筋里面塞上肉馅、虾仁之类的馅料,或蒸或煮,外面韧性十足,里面别有洞天,吃起来就很满足。

老北京的素炸酱面里也少不了加点卤好的面筋,不仅味道不错,还能代替肉的口感,清爽又健康。

总之,面筋作为食材,煎炒烹炸样样精通。不如,自己做起来?

微信公众号:乐鼠基地
内容为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吃货集中营

分享最新最全的国内外美食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