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遊戲

12 歲網癮少年迷戀打遊戲輟學 20 天,老師帶他去工地陪媽媽搬鋼筋,對網癮少年哪些教育方式比較有用?

2022-06-02遊戲

現場母慈子孝,結局應該很美好,對吧?

但是,孩子為什麽會沈迷網絡遊戲?

在學習和生活中到底遇到了什麽困難?

父母忙於打工的留守兒童的心理到底有哪些特征?

這些不是靠一點孝心和愧疚感就能彌補的,是需要大量的調查和專業的幫扶工作才能解決的問題。

把孩子帶到工地上看母親的辛苦可不可以?當然是可以的,但你不能只靠這個手段來解決問題啊!這跟道德綁架有啥區別?等於現場就給孩子留下了一個選擇題:

「你到底是要自私享樂,承受道德壓力,還是去學習,承受學不懂還要繼續逼迫自己學的壓力?」

人對痛苦的感知是和時間距離相關的,眼前的痛苦往往更痛,對人的逃避行為更有驅動力。

孩子現場看到媽媽的辛苦,愧疚感當然是爆棚的,下一個好好學習的決心一點難度都沒有。但回到學校,學業的壓力就擺在眼前了,而對媽媽的愧疚卻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遠去,這個時候孩子又拿什麽來堅持呢?

要是能更輕松地學好,哪個孩子不想當個好學生呢?

這並不是動力不夠,而是阻力太大啊!

不去研究阻力,光在這裏用所謂的善心大力出奇跡,等於是把孩子放在愧疚感和挫敗感之間使勁擠壓。

就像這個新聞,結局都是美好的:孩子連字跡都開始工整了。

但後續呢?馬上到了升初中的時候了,學業壓力驟增,青春期特有的自卑心也起來了,光靠寫好幾次字有什麽逆天改命的用嗎?跟學校討論好怎麽針對這些家長忙於生計、疏於管理的孩子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教育了嗎?

當孩子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與和諧人際關系的支持時,現在這些愧疚感甚至會成為加速其內心崩塌的催化劑——對,反正我就是個蠢笨的學渣,愧對父母,也對不起自己,但我就是這麽笨,不適合學習,所以還是擺爛吧,爸媽也別愛我了,再生一個吧,讓我自己自生自滅算了。

所以啊,對這樣的新聞,還是保持一種謹慎的態度比較好,不要看著宣傳得很漂亮就覺得這個辦法真的很好用。

對於這些案例,需要的是由一系列方法組合而成的方案,需要的是處理好孩子跟父母、同學、老師、朋友等一系列的關系,而不是簡單粗暴的一個單一的方法就可以藥到病除的。

比如:

如果是自卑引發的學習困難,那癥狀特征就是太害怕自己學不好很丟臉,所以學習的時候包袱就很重,經歷了幾次挫敗後,發現無論怎麽努力成績都在波動,而且又害怕老師對自己失望而不敢請教,於是就在無助中用打遊戲來逃避現實了。

這一類的問題,把孩子叫到媽媽那去營造愧疚感,只會加劇癥狀。

而如果是單純沈迷遊戲的問題,那癥狀特征就是焦躁感特別重,缺乏延遲滿足的能力。這一類的問題,是因為情緒很少被關註和處理,導致孩子容易凡事都往最悲觀的方向去想,不太會透過合理的規劃和反復的練習來強化自己的能力,所以就容易沈迷到能夠即時滿足的遊戲裏去。

這一類的問題,愧疚感的確可以平復一些焦躁感,但單純靠孝心,維持效果並不持久,因為孩子如果沒有學會怎麽處理自己的情緒,不會透過與同齡人的對比來意識到有時候學習受阻是正常的,那要不了多久孩子還是會再次沈迷到遊戲裏去。

更嚴重的一些情況,比如遭受了霸淩導致無心學習,那這就更加不可能透過看看媽媽的辛苦就重新燃起學習的動力。

所以再次強調結論:方法要講究對癥下藥,不僅要講究治標,還要考慮鞏固治本。要對這種美化道德力量的方法保持謹慎的態度(謹慎不代表反對這個辦法,而是看清問題原因再看能不能用)。

更新:

有朋友問「為什麽被關註情緒和培養延遲滿足有關系」,看來還需要進一步闡述一下呢。

所謂延遲滿足,並不是「用壓抑和忍耐去延後滿足」,那是自虐。

真正的延遲滿足是「當目標無法立即實作時,還能找到路徑和希望,從而能夠耐心積累資源,直到目標最終實作」。

當遭遇挫敗時,孩子的本能反應都是非黑即白、全好全壞的——「如果我搞砸了一點,那我就是徹底的壞孩子;如果我現在沒有辦法立即完成,那我就永遠完成不了;如果我不能讓別人對我滿意和喜歡,那別人就一定是討厭我的。」

所以當孩子不能立即拿出某些讓別人滿足的成果時,就容易因為得不到任何正反饋而覺得大家都對自己失望了,都不喜歡自己了,自己未來的人生也沒有希望了。

這是一種非常強烈的被拋棄感,會造成非常強烈的急躁和恐慌,而這些感受都是無助感的核心感受(想象一下掉水裏抓不到救命稻草是啥感覺就能體會那種感受了)。

所以在這個時候,如果教養者能夠關註到孩子的這些情緒,告訴孩子暫時做不到是正常的,只要還在努力,孩子就不會讓人失望,這就可以極大地平復孩子的情緒,讓孩子重新回歸到可以正常堅持努力的平靜狀態。

其實遊戲恰好就是因為能夠給人提供延遲滿足的希望,才會那麽讓人著迷——打死一個小怪就能看到得分變化,那個經驗值進度條隨時在提醒你「只要反復堅持,總有一天你會升級,會打得過BOSS」。

要克服對遊戲的沈迷,就需要讓孩子對現實的挑戰也能夠拆分目標,戒驕戒躁,耐心訓練,直至最終勝利。而在一片漆黑的努力過程中,被他人關註到情緒和狀態,就像是一道光一樣重要。

而孩子也只有在被關註的過程中,才能逐漸學會辨識和處理自己的情緒,並最終脫離對教養者關註的依賴,學會自己去平復自己的情緒,並最終形成延遲滿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