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遊戲

開著「合金裝備」打仗,或許不再是想象

2021-09-09遊戲

「男人的浪漫,就是開高達!」

人類總是在無止境追求更高效的殺戮手段,而武器則是人類意誌的延伸。或許對於很多人來說,「戰鬥機甲」才是最能彰顯暴力美學的兵器理想形態。

既擁有厚重的合金裝甲保護,又能夠使用各類威力強大的武器打擊敵人,最重要的是它還擁有著霸氣的外形。「大型電腦甲」這一尚且存在於理想中的兵器,早已隨著【EVA】、【機動戰士高達】等動漫作品的走紅而深入人心。

除了這些體格巨大的大殺器外,我們還經常能在電子遊戲中見到那些中小型的戰鬥機器人。他們雖然在外觀上並不如前者那樣具有壓迫力,但同樣也是集各種黑科技於一身,往往會給挑戰他們的玩家們帶來巨大的威脅。

【全境封鎖2】中的機器狗BOSS

那麽,這些戰力爆表的武器,有沒有可能出現在近未來的戰場上呢?

從科技的方向來看,真要想造出類似「高達」的戰鬥機甲,首先得突破「小型化核動力發動機」、「腦控機器人」等層層技術壁壘,然後還需要大量的前置科技作為條件;再從現代軍事理論的角度來說,它「攻防一體」的特性和復雜的外形結構並沒有展現出明顯優於坦克的點,理論上無法顛覆現有的作戰體系或是對其進行加強補充。

不過,那些中小型的武裝機器人就不一樣了,即便是現代化戰場也需要他們來填補排雷排爆、攜帶裝具等任務的空缺。更重要的是,目前已經有一些相關的技術產品初現端倪,甚至還被實驗性的運用到了戰場上。

士兵們的機械夥伴

現代針對陸上戰鬥機器人的研究主要分為兩個方向:一類是以美國為代表的歐美國家,他們致力於用戰鬥機器人去執行多方面的任務;還有一類便是俄羅斯正在研究的戰鬥機器人,他們更加註重其火力和步坦協同能力。

早在2005年,美國波士頓動力便為美國軍方研究了研發了一個名為「大狗」的四足仿生機器人,將其作為阿富汗征兵計劃的一部份。

阿富汗戰爭中不少美軍甚至還在用驢子馱載裝具

該機器人不僅擁有極佳的平衡能力,可以在復雜地區連續行進8~11公裏,更是能夠負重多達180公斤。在理想狀態下,實戰中大狗能幫助士兵們攜帶部份槍支彈藥等,大大的減輕了個人負重,讓其能夠更好的保存體力。

「大狗」的平衡能力超強

只不過,理想和現實是有差距的,這批大狗被派到阿富汗沒多久便被美國軍方「趕」了回來。因為,它們的「叫聲」實在是太大了:汽油機執行起來聲音就像割草機一樣刺耳,在實戰中會在一兩公裏外暴露士兵們的位置。

而後,波士頓動力又為美國軍方研制了一款名為「阿特拉斯」的人形機器人,它身高1.9米,體重150千克,由頭部、軀幹和四肢組成,像人類一樣用雙腿直立行走,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電影裏的「終結者」。

美國國防部希望「阿特拉斯」能在惡劣環境下自主完成開門、爬樓梯等一系列搜救動作,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阿特拉斯」還面臨著續航、維護等諸方面的問題,針對它的完善工作仍在進行。

真正在美國軍隊中服役較多的,還得數福斯特-米勒公司研發的「魔爪」機器人。這款使用鉛電池作為動力的機器人不僅擁有4個小時的續航,更是相當小巧靈活,能透過機械臂完成排雷排爆、拖拽傷員等重要任務。

士兵們手動排雷實屬無奈之舉,而「魔爪」卻恰恰能夠勝任這類任務

不僅如此,如果將「魔爪」的機械臂換成武器的話,它就會變成具有戰鬥功能的「利劍」。「利劍」能夠裝備一挺M249機槍或是M109巴雷特狙擊步槍,為步兵班組提供一個強大的機動火力支點。

可在2007年的阿富汗戰爭期間,一個「利劍」機器人在行動過程中毫無征兆的將槍口指向了美軍操作員,該操作員瘋狂發出「行動取消」指令,但機器人卻毫無反應,幸得旁邊的士兵用火箭筒將其炸翻才避免了悲劇發生。

相對於美軍在新型戰鬥機器人的研發之路上的大幅創新而言,俄羅斯軍隊則選擇了一條更為保守的路。他們以當下已趨於成熟的步戰車技術為基礎,進行了一系列「無人戰車」的研發工作,這其中曾在2018年紅場大閱兵中亮相的「天王星-9」戰鬥機器人,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天王星-9」戰鬥機器人重10噸,裝備有機關炮、反坦克導彈,肩扛防空導彈等武器,具有處理多方面威脅的能力。並且它還安裝有無人武器站,操作員可在3000米外對其遙控,能真正做到「運籌帷幄於帳中」。

在敘利亞戰爭中的伊德利蔔攻堅夜戰中,俄軍僅憑五台「天王星-9」便在戰場上大殺四方:打死數百名反政府武裝,並摧毀了數十輛敵軍重型裝備,充分展現了戰鬥機器人在現代戰爭中的威力。

實戰的檢驗固然讓「天王星-9」打出了名聲,但它也在實戰中暴露出了不少問題。比如說,它的實際操控距離只有300~500米,遠低於俄軍號稱的3公裏,而且還經常發生「掉線」、「武器延遲」等尷尬情況。

而且,作為一個10噸重的戰鬥平台,「天王星-9」的裝甲防護能力較為羸弱,且並未裝備主動防禦系統和掛載反應裝甲,一發RPG基本上就可以將其報銷,所以用它來進行「步坦協同」還是頗為牽強。

防禦力欠佳的「天王星-9」,實在是有些「玻璃大炮」的意味

整體來看,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的戰鬥機器人技術,都還做不到很好的適應復雜多變的戰場環境,無法像遊戲和電影中那樣「一騎當千」。目前所暴露出的問題大都集中在智能化和穩定性方面,不過這背後的列裝成本和性價比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一面。

筆者認為,陸上戰鬥機器人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未來的幾十年內它都不太可能大批次的取代士兵出現在戰場上。因為即使人們透過不斷的研究完成了技術突破,一舉解決了能源、維護、操控以及安全性等當下頗為棘手的問題,也勢必得在「戰爭升級」這一點上進行慎重的考慮。

假如有一天,機器人真的代替人類成為戰爭的犧牲品,這些沒有情感、沒有同理心的機械戰士,會不會攻擊醫生、降兵與傷員?當交戰一方的戰鬥機器人損失殆盡時,人類士兵到底還應不應該戰鬥下去?人類用自己創造出的AI生命來自相殘殺,這些AI又會不會有發展出文明的可能?

當這一切真正的發生的時候,再想去挽救便為時已晚了,那時整個人類社會將處於一個倫理失常、安全失控、法律失準的境地,到了那時,電影和科幻小說中所描述的「智械危機」就會到來。

它到底有沒有未來?

話雖如此,但我們也不應該對一個新生事物的發展一味的抱有悲觀態度。戰鬥機器人擁有人類的心智固然可怕,但我們完全可以將它們打造成像坦克、飛機那樣需要人類去操控的武器。

在今天,世界上仍有不少國家正在大力發展戰鬥機器人,而且已經有一些實驗性的產品公諸於世。比如美國波士頓動力在「大狗」的基礎上研發的新一代機器狗「sport」,就展現出了機器人那其輕巧靈活的特性;愛沙尼亞米勒姆機器人公司所研發的「THeMIS無人載具」,不僅能夠運載和自重相等重量的貨物,還能夠加裝武器作為火力平台;而英國奎奈蒂克集團研發的「埃馬夫」輕型無人戰車,則具有集偵查、戰鬥和運輸為一體的復合型功能。

除了這些功能亮眼的新興產品外,英國BAE系統公司所研發的黑騎士無人戰車、法國軍方正欲采購的VBAE無人駕駛裝甲車以及德國萊茵金屬公司所研發的「任務大師」無人車,似乎都在往俄羅斯「天王星-9」的研發思路上靠攏。

由此可見,如今世界各國在陸上戰鬥機器人的發展上側重點仍不盡相同,但我們按圖索驥的去比較的話,「一體化、隱形化、集群化、網絡化」這四點,是他們所努力去追求的大致方向。

一體化,是指軍用機器人將擁有偵查、打擊、評估一體化功能,讓其在戰場上的作用更加寬泛;集群化則是源自美國陸軍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的「軍用機器人戰鬥集群」概念,旨在將海、陸、空領域的機器人協同起來配合作戰;網絡化是指將軍用機器人融入軍隊的網絡化體系,方便人類控制,便於人類士兵和戰鬥機器人進行優勢互補;而隱形化則是將目前已在軍用飛機領域日趨完善的隱形技術(避免雷達偵測)延伸到陸上和海上機器人領域。

未來的戰場究竟會是哪種戰鬥機器人的天下?坦克、火炮、轟炸機會不會被機器人取而代之?藍星和致遠星上的戰況又將如何?不知我們在有生之年,能不能見證這一個個問題浮現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