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嘲諷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還是有一定價值的。這題其實提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GTA類遊戲的設計思想。
我們知道,從早年DMA工作室開創Grand Theft Auto品牌始,這款遊戲的核心精神便是「寫實」——現實的城市、現實的駕駛和戰鬥,以及現實的不法勾當,遊戲設計的理念一直是給玩家充分的現實體驗。但這也導致了一個問題幾乎隨著這個遊戲系列相伴而生——現實誤導,這是GTA十幾年都甩不掉的帽子。作為一款直接以犯罪為主題,直接刻畫犯罪的遊戲,誤導甚至教唆的帽子從GTA第一代起便如影隨形,遊戲的設計師當然也知道這一點, 所以他們從一開始便有意創設了一個理念——「求假」 。 即便系列發展至今,遊戲大方面能追求真實,但細節上卻必須刻意地弄成「不真實」,以便能讓有基本辨別能力的成年人一眼就區分得出遊戲與現實,從而不會產生真正的現實影響 (至於缺乏辨別能力的未成年人,GTA的ESRB分級是M級,理論上17以下的未成年人是不允許接觸這個遊戲的)。
下面我們具體看看GTA系列遊戲裏「求假」體現在何處:
1. 偷車、搶車
GTA在4代之前所有停在路邊的車都是跟自己家的車一樣,開門、上車、走人,最多個別車上車後會鳴響警報,無縫之程度根本看不出」Grand Theft Auto「中」Theft「的意思。4代後有了點具體的動作,比如打碎玻璃,然後在車內得搗鼓下才能發動,但整個流程還是很簡單,車玻璃的質素不至於差到人伸個胳膊就能弄得粉碎,現實的汽車也不會如此不設防。對於並非慣犯的玩家,也沒有誰真會腦抽去實踐。
至於街上搶車,一切GTA類遊戲都是預設不存在「安全帶」這東西的,真要在街上攔下一輛車,就算開啟了車門也沒那麽容易把司機就這麽生拽下來。後來加入了持槍狀態下用槍讓司機自己下車的動作,這才算真實了一點,但哪怕在美國也沒誰敢這麽拿著槍在街上招搖過市。
2. 駕駛、碰撞
這一塊是GTA裏最「假」的部份,可以說遊戲設計人在這方面的思想就是得「假」,假到即便從未開過車的人,也絕對不會認為現實中有可以這麽開車的可能性。真要像遊戲裏那麽駕駛,不出幾分鐘就上西天了,哪還有從醫院擰巴擰巴走出來繼續戰鬥的可能?
我們具體看看駕駛這一塊「假」的體現:
a. 車輛損壞。GTA歷奇本把自己開的車的防禦力預設成坦克級別,一切碰撞直到起火爆炸前,效果都是「傷皮不傷肉」,你以200公裏時速撞墻,也不過是飛掉引擎蓋、撞塌保險杠的事,發動機除了冒下煙工作照常,倒車一踩油門照樣招搖過市。真在現實中這麽撞車頭都不復存在了。當然這種碰撞只是削弱了車損效果,物理的原理還是得遵循的,像【看門狗】那種一輛普通轎車皮硬到直接把迎面來車反彈走的那就是真假了。
b. 人物損傷。GTA從一開始就確立了一個原則——車損人不損,遊戲裏只要人開上車,能夠受到的傷害,只會來自子彈(要麽就是被撞飛),你只要開上車,無論撞車撞得多慘烈,裏面的人都不會受到半點影響。你在高速上開到150公裏時速,跟對面車相撞或追尾,撞完後雙方都啥事沒有,還能互相致以F***的問候(當然如果是高速面對面撞,遊戲會判定把人撞飛,叫你開車不系安全帶,離開了不死車殼就由不得你了)。騎摩托撞車,人倒是能直接騰空來個旋720度,可落下來呻吟一聲後,便又能站起來上車揚長而去。真要在現實中,還是連個安全帶都沒有,有多少條命都早揮霍幹凈了。
c. 環境損壞。GTA裏的路牌、路燈、紅綠燈等桿狀物,基本就是插在地上的筷子,一碰就倒,連摩托都能掃倒一片,而且對車輛基本沒有影響,你想撞幾個就撞幾個。現實中路燈真這麽脆弱,刮場台風全城的路燈紅綠燈那不立刻七扭八歪了。
3. 警察
現實中的警察當然不可能無能到遊戲中這程度,玩家踩幾下油門就把警車甩沒了,而且只要陪警車玩回貓抓老鼠,警星自己還會消失,然後主角過去的罪行就立馬清零,警察也再認不出來,跟啥都沒幹過一樣。過去GTA裏還專門設定了「粉刷消星」這一逆天功能,哪怕你再罪大惡極,甚至連坦克都出動了,往噴漆店一開,出來通緝立刻歸零,現實中可不會有如此神通廣大的服務給你使用。而且哪怕是被警察抓了,即便已經是六星通緝(當然這時警方基本是直接擊斃了),也不過是一黑屏,自動從警察局出來完事,最多腰包裏少倆錢。遊戲裏設定的「警察」這個派別,基本就是陪玩、給遊戲加點難度的,完全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
4. 角色
這也是設計方的一個重點,首先認真觀察遊戲就能看到,一切GTA類遊戲都絕對不會出現兒童!也不可能出現有實際運轉的青少年教育機構。你絕對沒有機會駕車對著路邊小孩撞去,或者在街上對小孩掃射,兒童保護這在西方文化作品中這是死規定,更是觸及紅線的東西,設計方肯定是有意規避的。不過到GTA5裏居然加入了這麽多動物,而且動物能跟路人一樣隨意處置,這在西方這麽多動保勢力眼下還真是個奇聞。
另一點是,GTA類遊戲通常會極力避免見血,甚至整個遊戲場景中的人物幾乎不會出現刻意呈現的流血這一現象(當然不是說人不會出血,而是說遊戲極力淡化血腥元素,NPC一般只會在受攻擊時冒一次血,極個別人倒地後會流一灘血,但大多數時候血的元素很淡,而且GTA系列裏的肢體分離場面極少,連爆頭都沒有特殊的效果)。汽車撞人,人就像個木偶一樣被撞飛,掉下來不僅軀體完整,有時甚至壓根就沒死,站起來仍然生龍活虎地逃之夭夭。用武器攻擊NPC路人,哪怕是機槍、榴彈、RPG,人的屍體也都是全屍,基本沒有大的血跡。印象中GTA前幾代會有點血出現,撞了人後會有救護車過來,擰巴擰巴人立刻完好如初,但似乎4代後就取消了,然後行人也就全成木偶了。所以盡管GTA及GTA系遊戲(熱血無賴、看門狗、黑道聖徒)一直默許玩家隨意攻擊行人的行為,但這攻擊行為一看就異常滑稽,也不會有人真拿這當現實指導。
P.S. 關於這點,GTA3確實相當血腥,因為GTA3制作的時候是Rockstar剛接手那時的DMA工作室時,當時Rockstar的理念就是極力渲染血腥和暴力(那個時候Rockstar還做了舉世聞名的【俠盜獵魔】),這導致了GTA之父David Jones離開,也招致了全世界大量的批評。而在Rockstar North時期的GTA後續作(大概是從SA開始),遊戲名聲漸起,理念轉向娛樂化,所以對血腥效果做了極大的削減,之前喜聞樂見的電鉆、武士刀什麽的也都給拿掉了。
這點可以參考【熱血無賴】,這是12年的遊戲,盡管遊戲的過場動畫和格鬥系統做得很血腥,但平常場景攻擊路人也是只濺血而不淌血不肢解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