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健康

明朝末年對抗滿清, 為什麽不用天花?

2021-09-14健康

明末自己都給鼠疫折騰沒半條命了,天花都不夠塞牙縫的

明末大鼠疫開始於崇禎六年(1633年),地點是山西。崇禎十四年傳到河北,並隨著李自成和清朝的軍隊傳到更多的地區。崇禎十四年(1641年),鼠疫傳到北京,造成北京人口的大批死亡。

明末鼠疫這場大鼠疫使得「街坊間小兒為之絕影,有棺、無棺,九門計數已二十余萬。」北京在1643年的8月到12月間,保守估計死亡人數已高達全城的五分之一。所以當次年的4月,李自成攻進北京時,他面對的是一座「人鬼錯雜,日暮人不敢行」的死城。

崇禎十三年(1640年),順德府、河間府和大名府均有大疫,並且是烈性傳染病的流行,「瘟疫傳染,人死八九」。

崇禎十四年(1641年),疫情進一步發展。在大名府,「春無雨,蝗蝻食麥盡,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歲大兇」。死亡人口的比率相當高。廣平、順德、真定等府,類似的記載相當多。左懋第督催漕運,道中馳疏言:「臣自靜海抵臨清,見人民饑死者三,疫死者三,為盜者四。米石銀二十四兩,人死取以食。惟聖明垂念。」 這時華北各省又疫疾大起,朝發夕死。「至一夜之內,百姓驚逃,城為之空」。

崇禎十四年(1641年)七月,疫疾從河北地區傳染至北京,病名叫「疙瘩病」,「夏秋大疫,人偶生一贅肉隆起,數刻立死,謂之疙瘩瘟,都人患此者十四五。至春間又有嘔血者,或一家數人並死。」 「疙瘩」是對腺鼠疫患者的淋巴結腫大的稱呼。

崇禎十五年,天津開始爆發大鼠疫,有朝染夕死者,日每不下數百人。排門逐戶,無一保全。崇禎16年,疫情還在進一步加劇,北京及其附近地區大疫。病者吐血如西瓜水立死。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無人收斂者。

崇禎十六年(1643年)夏秋間發生的腺鼠疫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春天轉化為肺鼠疫。崇禎十六年京師大瘟疫,疫情很嚴重,夏燮【明通鑒】記載:「京師大疫,死者無算。」染病死亡之多,無法計數。【崇禎實錄】又記載:「京師大疫,死亡日以萬計。」盡管缺乏準確的統計數據,但上述官方記載說明:當時的大瘟疫,勢態極其嚴重,北京城死亡人數之多,竟達無人收屍的境地——「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無人收殮者」。北京城中的人口死亡率大約為40%甚至更多。 北京郊區的疫情也很嚴重。在通州,「崇禎十六年癸未七月大疫,名曰疙疽病,比屋傳染,有闔家喪亡竟無收斂者」。昌平州的記載中稱為「疙疽病」,而且「見則死,至有滅門者」。河間府景縣「崇禎十六年大疫,病者吐血如西瓜水立死。」

這場鼠疫,發生在北京城破前一年的二月到九月到崇禎十六年四月時,北京每天死人上萬,以至於城門都被運出的棺材堵塞。沿街的小戶居民,十之五六死去,死在門口的最多,街頭連玩耍的孩子都沒有了。有一個統計數碼,這場大疫奪走20萬北京人的性命,而北京城當時的人口,估計在80 萬到100 萬,也就是說,每四到五個北京人中,就死掉一人。「堪稱是一場超級大瘟疫」,不但是士兵、小販、雇工大批倒斃,北京城連叫花子都找不到了。

崇禎十六年(1643年)八月,天津爆發肺鼠疫:「上天降災,瘟疫流行,自八月至今(九月十五日),傳染至盛。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數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門逐戶,無一保全。」

崇禎十七年(1644年),天津督理軍務駱養性說,「昨年京師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無人收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