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健康

醫患關系一直惡化下去會怎樣?

2015-12-26健康

這個問題我曾考慮過無數遍,醫患關系一直惡化,想必只會三敗俱傷吧,患方、醫院、社會。

我小時候,天是藍的,水是清的,雖無柏油路,但泥地甚寬廣。

周圍的父老鄉親,內心是幹凈的、純粹的,起碼對醫護人員,是極度信任與尊重的。

我五歲那年,支氣管肺炎,發熱咳嗽,胸痛。

爸媽帶我去鎮醫院檢查,醫生只是拿聽診器在我胸前聽了聽,測了個體溫,便給我開了口服藥:

安乃近、甘草片。

看病和開藥,大概只花了幾塊錢。

吃過藥的第二天,我顏面水腫,尤其是眼瞼。我眼睛直接是睜不開的,腰腹部、背部起了大片大片的蕁麻疹。

當時家裏,沒有人是學醫的,更是不懂醫學常識,對醫生也是很信任,沒有任何質疑。

去了當地診所,醫生詢問情況後,直接就說醫生給你吃錯藥了,這裏的吃錯藥可不是罵人的,是真的吃錯藥。

安乃近作為那時的常用藥,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安乃近是禁用於18歲以下的青少年和兒童的,老年人也得慎用,並且不良反應也多,很容易造成嚴重後果。

但那時的醫生,說話相當直接,從不思前想後,更不用反復斟酌哪些話該說,哪些不該說,該吼就吼,該罵就罵,只要對患者有利,便會實話實說。

當然,也有例外,罵吼一項不落,順便啃你一口,這樣的大浪,大概已經吃上按點發放的免費餐了吧。

扯遠了,當時我爸媽知道原因後,想都沒想,就對醫生講:

「我說怎麽就突然間起了一身疙瘩,眼腫了,原來是吃藥吃的,那沒事,不吃了,過幾天也就好了,聽醫生的準沒錯,多喝點水排排就行啦。」

你要擱現在,醫生對我爸說同樣的話,他老人家如果知道是醫生開錯藥,估計他還不得把鎮醫院的大門給拆嘍!

現在,爸媽懂得多了,醫療思想真的不一樣了,對醫生的態度也變了,這也得益於各大媒體嘔心瀝血的宣傳。

去年我爸得了乳癌,考慮到方便,就在我工作的醫院做了乳癌改良根治術,術後我爸竟然說醫生給他做的手術失敗了,還懷疑醫生誤診。

當時,面對那麽多同事,尷尬的我,真想找個馬桶鉆進去,最好能有人幫我蓋上蓋,順便沖個水……

我可是知道,手術是相當成功的,人家還減免了一部份耗材的費用,雖然花了大幾萬……

我立馬變成了不孝女,白眼狼,把他老人家狠狠地批評了一頓。

其實,這真的不能怪我爸,只能說大環境變了,以前喝小米粥都開心的日子,現在即便是吃海參鮑魚,都會覺得也就那樣了。

以前醫院裏,即使醫療事故走了人,家屬首先想到的不是怎麽怪罪醫生,怎麽訛點錢,而是覺得自己家的晦氣影響了別人,還會把家鄉最好的土特產硬塞到醫生手裏,以表愧疚。

你擱現在試試?

明明患者年老體弱又多病,壽終正寢賊自然。但家屬就是想投訴,心情不好再鬧鬧,總有「人道主義賠償」能讓患方滿意。

再說了,診所醫生也不敢大直白的說實話啊,誰能敢直接說,除非自己不打算幹這行了。

後來,醫療財政支出洪水決堤,沒辦法,醫院自負盈虧,這就使得醫療逐漸走向市場化,甚至隨著資本的加入,患者的花費確實多了,隨之而來的績效考核更讓人進退兩難,伸頭縮頭咱都是烏龜,沒得洗。

這時,患者想既然花費增加了,是不是我的疾病得治好!

患方最怕的就是錢花了,病沒治好,悲劇了……

但有時候,不是醫生純粹為了自我保護,才開大大小小的檢查檢驗,是診療常規要求醫生必須這麽做。

如果不做的話,一旦患者出了事,肯定會有人質問你:

這個檢查為什麽不做,相關檢驗為什麽不查……

就特麽是你的責任啊,不要狡辯!

檢查化驗不到位的話,相當於醫生給他擔責任,醫院給他擔責任,社會給他擔責任。

什麽叫社會給他擔責任?

比如一患者,因沒做相關檢驗檢查導致誤診,甚至未發現患者隱匿的疾病造成患者病亡,出現了醫患糾紛,讓醫生及醫療機構吃了虧,但長了教訓,我總不能讓一個石頭絆倒吧,下次遇到同樣的或相識的情況,檢查檢驗只能多不能少。

那麽,後來的患者是不是被迫多做了檢查,又多花了錢!

永遠不要忽略了個人就醫及醫療行為,對社會的影響。

檢查做少了,沒事,皆大歡喜,有事,剪不斷,理還亂。

為了患者自身的安全,只能讓他自己,擔經濟上的責任,以保障生命上的安全,也能緩解醫院及社會的壓力。

現在的醫患關系是個什麽情況?

白蛋白留瓶,宣教錄音,操作拍照……

在以前,這麽做是很可笑的好吧,恐怕只有被害妄想癥的人才能幹出這事,反觀現在,哪個不是常規操作。

讓人最抓耳撓腮的是,醫患雙方的信任感降低了。

你對我不信任,我對你疑心,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很榮幸,醫患危機都能列入考點、教材了:

我知道,這道題就是忽悠醫學生的,同時也忽悠了患方,本質上是那雙無形的手,真正的社會醫學生,題能做對,但是他不會去信,因為這是一種無形的PUA,讓人不易察覺。

一旦你相信醫患惡化的本質,就是「難以相互信任」,那麽你就會忽略掉真正的本質,那就是醫療市場化,人們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與現實的矛盾。這裏面還涉及到衛生經濟學,本人才疏學淺就不分析了。

另外,醫患危機不都是悲觀的,還有優秀的一面,那就是,大家的醫學常識確實提高了,同時自作主張的機會也多了。

這裏面,得特別感謝哪些空前絕後的超級大浪們,他們野蠻、粗暴、吃拿卡要,擾亂了人心。

有的患者說醫生把沒病說成有病,把小病說成大病,這有點誇張了,最真實的就是醫生會把所有可能發生的風險告訴你,這就關系到患者的期望值了,涉及心理學的領域,說個例子:

說一個很有趣的事:

年底了,醫院該發年終獎了,但是今年的經濟效益不好,可能發的比以往少很多,怕引起員工的不滿,怎麽辦呢?

那就先開個大會吧,先鋪墊鋪墊,說某某醫院薪金都發不起了,最後說今年不發年終獎了。

大家當時特別失落,有的人就說了,怎麽能這樣,哪怕少發點也行啊。

然後,除夕前夕,年終獎到賬,大家開心的不得了,雖然是少了很多,但是總好過一分錢不發吧,就是這個道理。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沒期望就沒失望。

最後再說說網絡線上就醫問題,醫患關系都惡化成這樣了,你就別瞎湊熱鬧了,缸裏越混你越攪,不嫌事大,太累了,就不分析原因了,慢慢體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