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94版【三國演義】將諸葛亮臨終語修改為「悠悠蒼天,何薄於我」,是否有其獨特的藝術考量?

2023-04-25影視

先說結論:這句話改的不算「藝術」,是為了更易懂,但實際上畫風不對,可以由別人之口說出老天為何待薄諸葛丞相,但諸葛亮自己說出來就有點怪了。

因為一般人不懂「曷此其極」是什麽意思,甚至有可能好多人不認識「曷」字,更遑論這句話的【詩經】背景。

那麽對於以讓觀眾看明白為基礎的影視劇來說,把這句話改成能讓所有人都聽懂的話就有迫切需要了。

雖然和【鴇羽】的「曷其有極」相像,但意思恰是相反的:

「曷其有極」的意思是:什麽時候是個頭啊?

而光看字面,「曷此其極」的意思是: 難道這就是(我的)終點嗎?

我們知道演義裏諸葛亮是向天借過壽的,但是老天沒許給他(燈被魏延踢翻了)。所以,諸葛亮臨終時向天有此一問,問老天這就是我的終點嗎,其實相當於問老天你為啥不借壽給我(讓我繼續北伐以光復漢室)。再轉意一下,把怨天的感情發揮到最強烈,就是央視那一句:待我何薄?

這樣,不用解釋,所有觀眾都能聽懂諸葛亮是在怪老天沒有借壽給他,因為太直白了。這樣可以引起很多觀眾的共鳴,能激起觀眾強烈的感情。

不過我個人感覺這句話其實還是有點問題的,就是怨的感情略重,而原著的「曷此其極」更多是一種哀嘆。

漢代文學對生命易逝多有一種豁達的感傷。如【薤露】【蒿裏】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薤露】
蒿裏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躕。——【蒿裏】

這兩首民歌很經典, 都是感嘆人生短暫。但詩中很難找到那麽直白那麽深的怨氣,更多是一種無奈

諸葛亮自己的【誡子書】中,事實也有描述對年華逝去的無奈與感傷的語句:「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當然,諸葛亮意在誡子,但這幾句話表達的感情,與【薤露】【蒿裏】是近似的,都有一種無奈的感傷,而不是什麽怨尤——如果說怨,那也是怪(假設中)不肯好好學習的孩子荒廢時間。

綜上所述,我覺得央視三國演義這麽改沒問題,不過深究的話,我認為「待我何薄」其實畫風不太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