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甄嬛傳】中,皇後在後期為什麽被甄嬛碾壓得毫無還手之力?

2020-02-17影視

作為宮鬥劇巔峰,【甄嬛傳】的精彩之處,就在於它的爭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手段,看一群智商線上的人圍在一起鬥,是真的其樂無窮。

而所有的後宮爭鬥,可以分為三派勢力:皇後、華妃、甄嬛。

整體劇情,又可以把華妃的倒台作為分水嶺,分成兩個部份來看。

前期甄嬛和華妃鬥,皇後坐收漁利,一件衣裳就把甄嬛治得服服帖帖。

華妃死後,皇後和甄嬛正面剛上,甄嬛沒幾集就把皇後搞得方寸大亂。

到底是甄嬛太厲害,還是皇後人設崩塌?

一開始看甄嬛傳,覺得是皇後人設崩塌的鍋。

後來才發現,她們性格不同,註定會有不同的結局。

先說華妃

年羹堯在前朝權勢滔天,皇帝要靠他打仗,只能容忍他,連帶著還要在後宮寵著華妃。

年羹堯對妹妹年世蘭,也是極盡寵愛,言聽計從。

第一集時,蘇培盛奉皇命給他送金創藥,年羹堯立即問:「最近華妃娘娘怎麽樣?」

這等於就是間接給皇帝傳遞訊號:你敢對我妹子不好,我就敢不好好打仗。

再加上年羹堯靠軍功起家,所以他骨子裏是一個極為崇尚武力的人。

他和皇帝一起吃飯那集,叫蘇培盛給他夾菜,把皇帝氣得臉都青了。

吃完飯,華妃趕緊勸他收斂一點,年羹堯卻不以為意,反而說:李白一個酸腐文人,都讓高力士脫鞋。

話裏話外的意思,就是:只有像我這樣軍功赫赫的人,才值得尊敬。

其實,年羹堯就是典型的暴發戶心態,他有一種「老子天下第一」的錯覺。

記得華妃有一句名言:「做人如做衣,一定要花團錦簇,轟轟烈烈才好。」

華妃說過,她們兄妹從小相依為命。

有年羹堯這樣的家長,華妃囂張跋扈卻心計不足,也是情理之中。

她在後宮鬥,靠的是權勢,反正誰不服,就把她「打」服為止。

甄嬛比華妃呢,要稍好一些。

甄嬛求簽時說:「要嫁世間最好的男兒」。

她明明家世一般,卻敢說這樣的話,要麽是太傲了,要麽是女主光環太顯眼。

而甄嬛顯然是前者。

雖然她父親只是個五品言官,職位在北京城有點不夠看,但她家裏好歹是有點底蘊的,勉強也算個小資家庭。

文人多清傲,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再加上甄嬛從小就書不離手,耳濡目染之下,甄嬛也有一股傲氣。

其實,甄遠道這個人也很厲害,他懂得為人處世之道,甄嬛剛進宮時,他沒有權勢,就叮囑甄嬛「韜光養晦」。

後來,甄嬛在後宮的地位,帶動了他在前朝的地位,甄遠道權勢極盛,但他還懂得「不貪汙受賄,只是愛點字畫」。

如果不是他太沒有防人之心,也不會被鄂敏坑得這麽慘。

可以說,甄遠道就是書讀得多了,雖然有點小計謀,但更多的是文人的天真。

前期的甄嬛,完全遺傳了她爹,傲氣又天真。

但這不妨礙甄嬛黑化呀,而且最重要的是,甄嬛繼承了她爹韜光養晦那一套,並不輕易得罪人,攢下不少好人緣。

而且有心計加持,她的後半場宮鬥就跟「開外掛」一樣。

而皇後是三個人中,最悲哀的那個。

原本她出身烏拉那拉氏,和太後同出一宗,這樣的滿洲貴族出身,在當時社會,基本上是華妃和甄嬛加起來,也比不了的。

可偏偏她是庶出。

庶出什麽概念?

就是那種混得差一點,可能族譜上連名字都不會有的那種。

家裏把她嫁給還沒登基的皇帝,可不是因為給她找門好親事。

而是當時九子奪嫡太激烈,如果直接把嫡女嫁過去,萬一站錯隊,賠了一個嫡女,不值得不說,還可能會滿門抄斬。

所以她們家就想,先送個庶女過去占位子,萬一要是成了,再把嫡女送過去。

事實證明,她們家確實是這麽幹的。

皇後害死她嫡姐,是因為皇帝承諾,她生下兒子,就把她扶正。

她認為自己的正室地位被搶走了。

說實話,在當時的社會,基本上不可能有妾室扶正的機會,當時皇帝這麽說,很可能只是為了獲取她背後的家族支持。

後來太後也說了,要不是家裏沒有合適的女孩,不可能容忍她。

說白了,皇後只是一顆家族的棋子而已,而且是隨時會成為棄子的那種。

和華妃、甄嬛比起來,皇後典型就是個爹不疼、娘不愛的角色。

所以,她就只能自己爭,也養成了她自卑、嫉妒的性格。

說實話,她和安陵容還是蠻像的,怪不得會狼狽為奸。

單論心計,皇後和華妃,就是黃金段位和青銅段位的區別。

和皇後比起來,華妃更像是個只會蠻幹的老實人。

就拿甄嬛進宮來說。

皇後一瞧見甄嬛的長相,心裏明鏡似的,立即跑到皇帝面前去試探,主動說甄嬛長得像純元皇後。

皇帝最多疑,他心裏想想可以,但要是有人說出來,他立即就不高興了,當即就駁斥皇後。

皇後心裏又有點拿不定註意了,於是又借口說到了甄嬛的位分,沒想到皇帝很痛快,三言兩語就答應不給甄嬛封高位。

這時,皇後心裏肯定是很高興的,她雖然想扳倒華妃,但她更怕再來一個「純元」,畢竟對她來說,死了的姐姐才是心裏永遠的陰影。

誰想道,皇帝說還要給甄嬛一個封號。

當時皇後臉上笑盈盈的,想都沒想,立即就同意,還說讓內務府擬了封號來看。

她當時肯定想,皇帝不過是給個恩典,沒什麽大不了的,何況以後甄嬛得寵,還能替她好好壓制華妃。

皇帝卻不要內務府擬封號,只拉著皇後的手寫了一個「莞」字,大笑著說:「朕覺得甄氏莞爾一笑的樣子,極美!」

放眼後宮,有封號的就端妃、華妃、齊妃、敬妃,四人,每個都是潛邸時就伺候的老人了。

但皇帝才見了甄嬛一面,就記住了她,還要給她取一個特殊的封號。

皇後當時就笑不出來了,那尷尬的樣子,我隔著螢幕都心疼她。

這事如果換做華妃,肯定是不依不饒,撒嬌使潑地阻止皇帝,就算阻止不了,也要給自己討點好處。

可皇後在皇帝面前,一直都是賢良淑德的老好人,她什麽也不敢說,只能咽下自己的心酸,默默應承了。

轉頭,皇後就把甄嬛安排進了最好的承乾宮。

一方面,既可以討皇帝歡心,另一方面,又可以主動把人送到華妃面前,交給華妃去料理。

果然,華妃嗤笑皇後「只會討好皇帝」,轉頭就把甄嬛安排到碎玉軒去了。

華妃完全不知道,自己中了皇後的計。

這一出戲下來,三個人的立場很明顯了。

皇後用的是心計,玩的是「扮豬吃老虎」那招,說好聽點,就等於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華妃看不慣甄嬛,二話不說,仗著自己的權勢,上去對著甄嬛就是一頓「狂揍」。

甄嬛呢,前期鬥不過華妃,只得韜光養晦,攢足了盡反擊。

她們兩誰還顧得上皇後?

結果,甄嬛「打」贏了,正準備加官晉爵,皇後殺出來,直接把甄嬛一招斃命。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皇後得逞後,她一朝揚眉吐氣,就沒了顧忌,一味在後宮一家獨大,搞得怨聲載道。

後期的皇後,有點張揚了,而上一個這麽張揚的,還是華妃。

所以,看華妃的下場就知道了,張揚正是皇後失敗的關鍵原因之一,

其實,皇後鬥垮甄嬛,是因為她殺人誅心,明晃晃的告訴甄嬛,「皇帝不喜歡你,你不過是個替身。」

甄嬛骨子裏的傲氣就冒出來了,寧願出宮,也不願意向皇帝低頭。

結果嘛,果郡王一死,甄嬛黑化了,她只想活下去,哪還有什麽傲氣。

後期的甄嬛,就是宜修和純元合體。

她和皇後正面剛,論心計,二人不相上下,論寵愛,論人心,十個宜修都比不過甄嬛。

甄嬛不但有心計,還是皇帝心裏的白月光,自然就是大殺四方,完美逆襲。

所以說,不是後期皇後太弱,只是前期主要是華妃和甄嬛鬥,皇後善於隱藏,她們「賽道」不同而已。

性格決定命運,一點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