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熱愛自己的工作是一種怎麽樣的體驗?

2020-01-12影視

謝 @劉昊然 問,這個問題我必須來答一發,因為我就是「熱愛工作」本人~

說到底,一份工作能夠吸引你不斷去燃燒自己,必然需要有那麽一些值得你「可持續燃燒」的事物,這些東西可能是金錢,名譽;但光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一定還有那麽一些超越物質的東西,讓你獲得自我完善與自我認同,實作自己的「價值」,才是你源源不斷投入其中的動能,從而獲得那一份「滿足」與「嘉獎」。

從畢業到現在,五年時間裏我從事的一直是和文字、創意相關的東西,從做調查記者到廣告創意人再到現在的互聯網行銷,這幾份工作都無法讓我大富大貴,但是他們帶給我的知識、眼界、精神滿足,卻遠超過這個世界上很大一部份工作。

因為我是一個需要不斷接受「刺激」的人。什麽是「刺激」?大概就是需要每天不斷接收新知,有各種未曾經歷過的事物來讓我經歷,透過「體驗」獲取「經驗」,從而通向「先驗」的至臻方向。所以那些一成不變的,機械重復的事物,會很快消磨殆盡我的創意與激情。

畢業後我選擇的第一份工作是調查記者,對,就是印象中調查記者該有的樣子,「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那種。

我們的人生畢竟只有一輩子,無法去經歷各種想要經歷的人生,所以透過做記者,采訪形形色色的人,聆聽他們的故事,可以從另一個維度體驗那些我可能一輩子也體驗不到的人生,並獲得觀看事物的另一種方式。

從聶樹斌案到廣州白雲區反腐風暴;從魯榮漁2682號慘案到考研泄題事件調查;從馬航370失蹤到青島特大爆炸案……那些年我參與了無數重大新聞事件的報道,壓抑著憤怒、憂傷、痛心疾首、無能為力、大快人心等各種人類的復雜情緒,去一次次盡力完成所謂的客觀報道。「我在現場」是那些年的生活方式。

曾在無數個黑夜裏夜不能寐,也曾懷疑過「內容與形式誰是誰的先鋒?」「新聞和道德誰是誰的幌子?」為聶樹斌案奔走的那些日子也曾不斷問自己「這個世界會好嗎?」跟完王書金案一審二審的精疲力竭,在聶樹斌案被翻案的那一天都化為烏有,重新滿血復活,相信只要我們每個小個體都願意為這個世界變更好而努力,這個世界就會越來越好。

海明威說,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麽,就先去做記者,它能讓你體驗各種不同的人生,讓你見識這個世界的千奇百怪,無所不有,從而進一步找到你真正熱愛的事物。這大概就是我熱愛記者這份職業的原因。

做記者的經歷讓我懂得,順從加上抱怨等於庸常的醜陋,鍵盤俠的良知一點也不值錢。如果大家都在說醜的事情,而把變美的希望寄托給別人,那麽醜的事物就不會有什麽改變。

記者之後,我找到了另一個自己熱愛的職業——廣告創意人。當時也是非常隨意,看到一家叫「環時互動」的本土創意公司就在我家步行距離,想著要不要去試試,於是投簡歷、一面、二面、三面一氣呵成,兩周後我就成功轉換了身份,成為了一個廣告人。

在這份工作中,我遇到了自己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位mentor,環時當時的群創意總監王羊老師。在他兩年時間手把手的指導與訓斥下,我從一個不懂新媒體行銷為何物的廣告門外漢,搖身一變成長為可以帶團隊,可以獨當一面出去招搖過市的提案小能手,一個能在客戶面前為了捍衛自己的創意侃侃而談的創意人。

而廣告創意行業,真的是一份非常「燒腦」的工作,也許最終出街的文案只有幾句話甚至slogan就幾個字,卻足足可以消磨掉億萬腦細胞,因為需要做大量的research工作,每天閱讀大量新鮮的東西來尋找靈感。

所以這也是一份很容易「掏空」自己的職業,如果你不保持自己的閱讀量,不解鎖新的愛好和技能,不持續接納新知,不出一兩年在這個崗位上你就會感到力不從心,靈感枯竭。

好創意人,功夫在8小時外。工作之余的閱讀,旅行,看演出,甚至是與人交流,都是你像小海綿一樣吸納新知的過程。就像冰箱一樣,我們裝滿,是為了「掏空」。

領我進廣告創意這個神奇世界的師傅王羊老師說過很多金典語錄,比如「能閱讀一手資料,獲取一手信源,就不要去看二手甚至三手的東西」;「(王建國式的)諧音梗能不用就不用,雖然省力,但不高級」;「相信直覺也相信規律,直覺銳利規律優雅」;「人要對自己的文字負責,自己都不相信的東西你怎麽讓別人相信?」;「拙劣的描述磕磕絆絆,傑出的人選一語中的」。

他也曾在對我怒其不爭的時候說出過「我早就看透了你們這些眼高手低的紈絝子弟!」但是轉頭還是會丟一本波赫士的詩集在我桌上,告訴我看第幾頁的哪一首,可以找到做這個專案的靈感。也是他讓我知道,你讀下去的書,你花時間投入研究過的問題,都會成為你做創意時的底氣。

於是我們給汽車發動機廣告寫出了「一鼓作氣,再而強,三而更強!」的廣告文案(「動力澎湃」這個詞兒說爛了,換一句不人雲亦雲的表達並不難!);給鉑金客戶的情人節廣告寫出了「當女人愛時,男人當敬畏」(來自尼采的詩);招徠大家去博物館,我們最先玩起了文物表情包系列,並給大家安利了辛波斯卡——去博物館,「看萬物靜默如謎」;給百雀羚的目標女性大齡少女們出過「姐姐好美」系列小奶音情書,找了100個小朋友來錄給「姐姐」們的誇誇語音,被小朋友叫「姐姐」而不是「阿姨」,說明你真的是年輕自然美~還引入了當時流行在日本的「無齡感」概念和生物學裏的「幼態持續」概念,讓It's good to be young and stupid這句文藝的句子帶著科學原理在風中飄……

為了做出能征服他人更能說服自己的創意,我甚至不惜把自己都放進了方案,讓自己做了一回#有毛病的人#。但是做完這個專案後我就脫單了,大概是老天都看不下去我一次次賣自己大齡單身女青年的人設,希望我能換換創意了……

兩年時間,50多次比稿,無數場殫精竭慮和夜以繼日,十幾萬字的產出與廢稿,出街的那幾十個案子,就是一座座被拿下的山頭。

山頭的意義就在於,拿下得多了,也就成了疆域。

有什麽比學習和接收新知識更快樂的事情嗎?

有什麽比讓你的腦袋經歷一場思維風暴後創造出被萬千人看到並認可的作品更有成就感的事情嗎?

我看沒有。

廣告圈遊走兩年之後,我又進入了互聯網行業,做的事情還是跟過去差不多,文字和創意類工作。但是新的平台更大了,「體驗」的機會也更多了,不僅能夠接觸到各行各業裏的專家名人,還能經常出差執行專案去到各類有趣的地方,比如:

去 @汗青 老師的鐵匠鋪裏看一把劍是如何鑄成的;

給 @河森堡 老師做人肉提詞器;

跟著四川洞穴探險隊隊長 @瞌睡 晉浩 老師去征服亞洲第一長洞雙河洞,並在洞裏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生日;

跟 @木西AlexanDENG @汪有 等顏值與才華齊飛的朋友一起去騰格裏沙漠「追星」,山河爛漫、星空璀璨,天地有大美,人類請學學荷爾德林,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

跟 @螺旋真理 老師一起「寰行中國」,從中原之地河南出發,一路向北去故宮,沿途在殷墟實作了萬聖節「墳頭蹦迪」,學習了甲骨文(鬼畫符),在邢窯親手捏了一件白瓷,趕在故宮的銀杏掉落前欣賞了一場「深宮鎖清秋」;

跟 @盧西 @莊澤曦 @Alex waker 一起在亞洲最大試車場上演飆車大戲,老司機盧西帶我們飛(懷疑他把汽車當飛機開,畢竟他是真的開飛機的!)並在工作中度過了又一個生日;

跟 @張抗抗 去深圳槑林書店打卡,給他做了一回熱情的提問小粉絲,並在活動中認識了新的小夥伴 @Major ,在他擔任小導遊下逛了一圈他的美麗母校深圳大學;

跟 @大壯 老師一起去北京錄名人訪談節目,那期節目嘉賓是竇驍。忙完錄制後和大壯老師兩人在老北京胡同巷子裏晃悠著找咖啡館繼續concall辦公為工作狂;

跟 @Cecilia @柳柳老師 一起去廣州方所書店打卡,方所可愛,在那下血本買了【醜的歷史】和【雲彩收集手冊】兩本書,因為太重只能快遞回來,前者到現在還沒看完,實在是太厚了~後者在回來的飛機上翻完了,按圖索驥加入了世界雲朵協會,成為了觀雲一份子。從此是真的擡頭「仰望天空」的人兒了;

(給大家推薦的書,都是我能找到的性價比最好的,盡量比價後給出的)

貼幾張在騰格裏收集到的奇妙雲朵,知乎站內還有我提的雲朵問題,喜歡觀雲和收集雲朵的小夥伴,請與我分享你的雲!

這是一朵來自沙漠綠洲的粉色浪漫
這朵雲是龍王的卷須嗎?來勢洶洶,會翻滾~

還借過馬霸霸 @馬未都 的觀復博物館做活動,不是為了看文物,而是為了——擼貓!

大型吸貓現場

最開心的是在工作中實作了「追星美夢」,去到了許多喜歡的音樂人的工作室和演出現場,看到了他們星光熠熠的背後不為人知的辛勞與不懈,讓我知道有那麽多比你厲害的人都在爭分奪秒地耕耘與創作。

陳鴻宇眾樂紀
陳鴻宇2019肆進制跨年演出現場

喜歡TA,就把TA變成你的采訪物件/合作物件。這也是一種精神集郵~

這些借著工作東奔西跑的日子,雖然辛苦疲憊,但卻是忙碌中的小確幸,成功實作了「帶薪旅遊」,全年的旅行計劃都在工作中完成了,並且還留下了好案例。

能將自己的特長與愛好相結合,能一直體驗不同的人生,結識有趣的朋友,讓自己不斷接受「刺激」。

這大概就是我從事這份工作的最大動力吧。

曾經看到過一個數據,叫做5% VS 95%理論,簡單說就是,我們中有95%的人每天面對工作,只是抱著把它們做完、作對即可的態度,而不是做完美,做出花;只有5%的人是用創造性思維在做事。

我相信每個人一定都能有機會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依附於自己的心意,去創造,去燃燒。

這也許是上天的禮物,世界還是需要些不同的想象,影響或安放少數的靈魂。

最後以一首我喜歡的歌詞來結尾:

Some people feel the rain, others just get wet.

有些人能感受雨,而其他人則只是被淋濕。

——卜·迪倫

去成為那5%吧!